图书介绍

宏观新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新闻学
  • 刘建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070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新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章宏观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4

一、宏观新闻学的学科地位4

(一)宏观新闻学是新闻学的制高点5

(二)宏观新闻学的研究起点8

二、宏观新闻学研究的对象8

(一)研究充满新闻活动的社会9

(二)研究新闻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0

三、宏观新闻学研究的方法12

(一)理论要反映实际的真实联系13

(二)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为指南14

(三)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成果15

第二章新闻与社会18

一、新闻活动与社会生活18

(一)新闻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18

(二)社会生活对新闻活动的制约21

二、新闻是特殊的意识形态25

(一)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25

(二)新闻机构属于上层建筑28

(三)新闻界是特殊的意识形态部门31

三、新闻是社会进步的中介33

(一)充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介33

(二)充当生产力发展的中介35

第三章新闻的特征39

一、新闻的事实性39

(一)普遍事实与新闻事实39

(二)普遍事实向新闻事实转化42

(三)新闻与其他意识形式的差别44

(一)事件真实与整体真实46

二、新闻的真实性46

(二)新闻真实与文学真实51

三、新闻的时限性55

(一)时限与事实的“新质”56

(二)新闻的时间差与时效59

四、新闻的倾向性62

(一)新闻的政治倾向64

(二)新闻的指导倾向66

(三)新闻的趣味倾向68

(四)确定新闻倾向性的标准70

第四章报道方式系列72

一、客观报道72

(一)客观报道及其发展73

(二)客观报道的重大意义75

(三)客观报道的形式77

二、典型报道82

(一)文学与新闻两种不同的典型82

(二)新闻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85

(三)新闻典型的时代性88

(四)新闻典型的复杂性90

三、分析性报道93

(一)分析性报道的起源93

(二)分析性报道的使命96

(三)分析性报道的范式99

四、反复报道104

(一)机械性反复报道104

(二)深化性同类连续报道107

第五章新闻宣传与宣传机制111

一、宣传的起源及概念范畴111

(一)“宣传”概念的形成112

(二)宣传的属性及概念界说115

二、新闻与宣传的辩证法119

(一)各种新闻机关都是宣传机关119

(二)一切新闻都是宣传122

(三)社会宣传向新闻宣传的转化124

三、新闻宣传的规范126

(一)新闻宣传的原则127

(二)新闻宣传的科学机制128

(三)新闻宣传的效能134

一、新闻传播价值136

第六章新闻传播与传播效果136

(一)传播价值的要素137

(二)新闻传播价值的可变性142

二、传播环境与传播模式145

(一)传播环境的制约力145

(二)新闻传播的效果模式149

三、传播与受众154

(一)受众的形成154

(二)受众的定势心理157

(三)受众的反馈160

一、传播宣传工具系统的性质165

第七章传播与宣传工具系统165

(一)反映、引导舆论的工具166

(二)动员舆论的权力169

二、传播宣传工具的类型172

(一)“企业经营”型信息媒介172

(二)“机关报”型喉舌媒介175

(三)“专业报”型实业与知识媒介179

三、新闻报道程序的运行181

(一)总编辑的指令181

(二)各部门协调一致,快速反应184

(三)编辑部的组织结构要富有机动性186

(四)编辑部的人才结构要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187

四、新闻宣传媒介的功能189

(一)报道新闻,准确把握社会的真相189

(二)组织舆论,推进政治变革194

(三)实行舆论监督,保护公众利益198

(四)传播科学知识,培植精神文明200

(五)反映人民需要,提供社会服务201

(一)早期自由思想的发展204

一、新闻自由的起源与确立204

第八章新闻自由论204

(二)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兴起206

二、新闻自由的本质209

(一)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地位210

(二)新闻自由的属性与含义211

三、自然法的新闻自由观215

(一)“自由办报”论215

(二)“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218

(三)独立性与市场竞争219

四、现实法的新闻自由观221

(一)自由与社会责任223

(二)自由与法制225

(三)政府干预的合理度227

第九章报道与宣传的社会控制230

一、新闻政策与报道的社会控制230

(一)新闻政策的概念230

(二)两种不同的新闻政策231

二、社会主义的政策性控制233

(一)新闻报道的思想控制234

(二)新闻报道的纪律控制236

(一)财团主宰新闻流向238

三、西方的财团与权力控制238

(二)政府首脑控制的方式243

四、报道量对宣传倾向的控制246

(一)控制报道量的意义246

(二)控制报道量的准则250

第十章新闻法制253

一、社会主义需要新闻立法253

(一)新闻立法是历史的必然253

(二)社会主义和新闻法制257

二、新闻立法的原则259

(一)新闻法要有相对的稳定性260

(二)对西方新闻法既要扬弃又要借鉴261

(三)新闻立法应规定的法律限制263

(四)新闻法应保证记者享有的权利267

三、新闻侵权行为270

(一)新闻侵权的形式271

(二)新闻侵权的责任273

(三)新闻官司276

四、新闻报道的守法界限278

(一)批评监督与诽谤278

(二)失实与编造事实诋毁279

(四)公开与泄密280

(三)转载、援引与“借刀杀人”280

(五)报道权益与报道违纪281

第十一章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288

一、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的发展288

(一)新闻道德与伦理思想的形成288

(二)当代的新闻职业道德291

二、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294

(一)新闻道德的基本特征294

(二)新闻道德规范的要求296

(一)记者是人民的政治家300

第十二章记者论300

一、无所不在的社会活动家300

(二)记者是职业革命家303

二、记者的新闻意识305

(一)关切度与新闻的把握性305

(二)新闻意识的时代感307

三、记者的形象与风格309

(一)形象风格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09

(二)塑造完美的形象与风格311

后 记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