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837756.jpg)
- 施燮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ISBN:712001025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水在火力发电厂中的作用1
二、现代高参数电厂中的水质问题1
三、汽水品质不合格的危害性1
绪论1
四、水处理工作者的任务2
一、悬浮物3
第三章 沉降和沉淀池3
第一节 天然水中的杂质3
第一章 水质概述3
二、胶体4
三、溶解物质4
第二节 水质指标5
一、色6
二、悬浮物与浊度6
三、溶解固形物7
四、硬度9
五、碱度与酸度11
六、有机物12
第三节 天然水的特征及其分类13
一、天然水特征13
二、天然水分类14
一、碳酸化合物17
第四节 天然水中几种主要化合物的化学特性17
二、硅酸化合物21
三、铁的化合物23
四、氮的化合物23
第五节 火力发电厂用水24
一、热力设备中汽水的流程24
二、火力发电厂中生产用水的分类24
第二章 水的混凝处理26
第一节 混凝处理的物理化学基础26
一、胶体的稳定性与结构26
二、胶体微粒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28
三、胶体的脱稳29
第二节 混凝处理原理30
一、金属混凝剂的水化学30
二、混凝过程31
第三节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32
一、pH值的影响32
二、混凝剂剂量33
五、水中阴离子组成的影响34
三、水力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34
四、水温的影响34
第四节 电混凝35
六、接触介质的影响35
一、电混凝基本知识36
二、电混凝装置的运行37
第五节 混凝剂和混凝辅助剂38
一、混凝剂38
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39
三、助凝剂40
第六节 絮凝动力学41
第一节 离散沉降43
第二节 絮凝沉降46
第三节 层状沉降47
第四节 平流式沉淀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0
一、结构50
二、离散颗粒在沉淀池中的沉降50
三、絮凝体在沉淀池中的沉降52
四、沉淀池结构的参数52
第五节 沉淀池中水流的均匀性54
一、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系数54
二、水流的流态——雷诺数55
三、水流的稳定性——弗罗德数56
第六节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56
一、沉淀池的类型57
二、进水与出水装置58
三、工艺计算58
第七节 斜管、斜板式沉淀池概述61
一、浅床式沉淀池61
二、斜管、斜板式沉淀池原理62
三、斜管、斜板式沉淀池的组成63
一、异向流斜板式沉淀池中沉降过程的分析64
第八节 斜板式沉淀池中沉降过程的分析和工艺计算64
二、斜板的结构对沉降效果的影响65
三、工艺计算66
第四章 沉淀处理和澄清池69
第一节 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沉淀反应69
一、溶解度69
二、平衡计算70
三、CaCO2沉淀溶解平衡的CaldweII-Lawrence计算图71
四、溶解度与络合反应74
第二节 石灰处理76
一、化学反应77
二、加药量的估算78
三、沉淀物的析出82
四、处理后的水质83
第三节 澄清池概述85
一、悬浮泥渣层的工作原理85
二、澄清池分类85
三、澄清池的组成86
四、澄清池的工艺特征86
第四节 ⅡHИИ型澄清器87
一、结构87
五、澄清池的优缺点87
二、工作情况89
三、工艺参数89
第五节 矩形锥底澄清池90
一、结构90
二、工作情况90
三、工艺参数91
第六节 脉冲澄清池91
一、原理91
二、结构91
三、工作情况91
四、设备特点92
六、工艺参数93
第七节 机械搅拌澄清池93
一、工作原理和结构93
五、脉冲发生器93
二、优缺点95
三、工艺参数95
第八节 水力循环澄清池95
一、结构95
二、工作情况95
第九节 澄清池的运行96
一、准备工作96
四、工艺参数96
三、优缺点96
二、物料衡算97
三、运行要点98
四、监督99
五、调试99
第十节 澄清池工艺计算举例100
第五章 过滤103
第一节 粒状介质过滤机理103
一、粒度106
第二节 过滤材料106
三、化学稳定性108
二、机械强度108
四、颗粒的形状109
五、滤层孔隙率δ109
第三节 过滤过程中的水头损失109
第四节 滤层的清洗与配水系统111
一、过滤装置的反冲洗111
二、原水加氯处理112
三、过滤装置的配水系统112
一、单层滤料过滤器114
第五节 压力式过滤器114
二、双流式过滤器115
三、多层滤料过滤器116
第六节 各种滤池117
一、无阀滤池117
二、单阀滤池119
三、虹吸滤池119
第七节 混凝过滤120
二、接触混凝过滤121
三、变孔隙过滤121
一、直流混凝过滤121
四、高速双流过滤122
第八节 覆盖过滤器122
一、原理122
二、结构123
三、运行123
第九节 高梯度磁力过滤器125
一、结构与原理125
二、运行126
第十节 微孔过滤126
三、过氯乙烯超细纤维滤布127
一、高分子材料烧结滤元127
二、聚丙烯绕线滤元127
第六章 离子交换概论128
第一节 离子交换树脂129
一、制造129
二、类型132
第二节 离子交换原理134
一、晶格理论134
二、双电层理论134
第三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与化学性能135
一、物理性能136
二、化学性能138
第四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吸着作用141
一、非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吸着141
二、强电解质的排斥141
三、位置共用”现象142
第五节 离子交换平衡142
一、离子交换热力学142
二、选择性系数143
三、平衡计算144
四、选择性顺序147
第六节 离子交换动力学149
一、速度控制步骤149
二、离子交换过程中的扩散150
三、影响膜扩散和内扩散的因素150
四、简化公式151
第七节 离子交换柱的工作过程152
一、离子交换柱运行中树脂型态的转变152
二、用于水处理的离子交换柱中树脂的型态153
四、保护层与工作层155
三、有利平衡和不利平衡155
第七章 离子交换水处理158
第一节 顺流式固定床软化158
一、离子交换反应158
二、离子交换平衡159
三、床层中树脂的型态159
四、设备160
五、运行161
六、二级Na离子交换163
一、强酸性H树脂的离子交换164
第二节 软化与除碱164
二、弱酸性H树脂的离子交换165
三、H-Na离子交换联合系统166
四、除碳器与曝气器169
第三节 对流式离子交换170
一、逆流再生171
二、浮床172
三、提升床173
四、清洗床173
第四节 移动床式离子交换174
三、清洗塔175
第五节 复床式除盐175
二、再生塔175
一、交换塔175
一、简式除盐系统176
二、带有弱、强型树脂的多床除盐系统179
三、双层床和双层双室床离子交换182
第六节 混床和各种除盐系统184
一、H-OH混床184
二、常规除盐系统186
三、改良型除盐系统186
第七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和变质186
一、树脂的破损和流失189
二、树脂的污堵190
三、树脂的有机物污染192
四、树脂的变质194
第八节 水的淡化196
一、采用热再生离子交换树脂196
二、碳酸氢盐法(Desal法)198
三、硫酸氢盐法198
第八章 膜处理技术200
第一节 反渗透概述200
一、发展简况200
三、渗透机理201
二、渗透与反渗透201
四、半透膜的作用202
第二节 反渗透膜203
一、醋酸纤维素膜203
二、聚酰胺膜204
三、其他膜204
第三节 反渗透设备和运行205
一、反渗透器205
二、原水的预处理206
三、反渗透器的工作过程208
四、反渗透膜的浓差极化209
二、电渗析过程中的放电和脱盐210
五,反渗透腆的清洗210
第四节 超滤210
第五节 电渗析概述211
一、离子文换膜的选择透过性211
第六节 离子交换膜的分类和性能214
一、物理性能214
二、化学性能215
三、电化学性能215
第七节 电渗析器的结构217
三、电渗析器分类218
一、隔室218
二、隔板218
第八节 电渗析器的通电过程219
一、极化219
二、极限电流220
三、电流效率222
四、电能消耗223
第九节 电渗析器的运行与故障224
一、通水224
二、通电224
四、运行中的故障225
三、温度225
五、运行改进226
第九章 凝结水净化和酸、碱排放液处理227
第一节 凝结水污染227
一、凝汽器漏水227
二、金属腐蚀产物的污染228
三、热电厂返回水夹带杂质228
第二节 凝结水净化228
一、H-OH混床229
二、NH4-OH混床的工作特征230
三、NH3-OH混床的再生问题231
四、带氢离子净化交换器的复床除盐234
五、树脂床层的清洗235
六、阳混床系统235
七、离子交换树脂粉覆盖过滤器236
第三节 酸、碱排放液的处理236
一、排放液的回收和再利用236
二、酸液排至需酸的地方236
三、中和处理237
第一节 循环水中盐类的浓缩239
第十章 冷却水处理239
一、循环水系统的水量衡算240
二、浓缩过程240
三、浓缩倍率241
四、药剂浓度的降低规律242
第二节 碳酸钙垢的形成243
一、极限碳酸盐硬度243
二、稳定度244
三、饱和指数(Langelier指数)244
四、稳定指数(Ryznar指数)246
一、排污247
第三节 防止碳酸钙垢的水质处理247
五、临界pH247
二、补充水软化248
三、循环水水质调整249
四、“零排污”系统252
第四节 阻垢处理253
一、阻垢机理253
二、阈限效应(threshold effect)254
三、阻垢剂255
一、形成污泥的原因259
二、冷却水受空气中灰尘的污染259
第五节 污泥的形成及其防止259
三、微生物的滋长260
四、污泥的防止260
第六节 杀菌处理261
一、氯262
二、漂白粉264
三、二氧化氯264
四、臭氧265
五、季铵盐类265
六、氯酚265
二、补给水水质266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266
第十一章 水处理系统设计266
第一节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选择266
三、软化与除盐系统的出水水质267
四、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原则267
第二节 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计算268
一、水处理系统的出力269
二、离子交换设备的出力269
三、离子交换器设计参数269
四、离子交换器的工艺计算272
六、除?器的工艺计算273
五、过滤器和澄清器的选择273
七、各种水箱的估算275
八、水流阻力的估算276
第三节 水质净化的附属设备278
一、加药设备278
二、再生液系统280
第四节 设计例题282
一、原始资料282
二、水处理系统的选择283
三、工艺计算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