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汪曾炜 刘维永 张宝仁心脏外科学 上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易定华,徐志云,王辉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8814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835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857页
- 主题词:心脏外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汪曾炜 刘维永 张宝仁心脏外科学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4
第一篇 总论4
第1章 中国心脏外科发展简史4
第2章 心脏应用解剖11
一、心包及心包腔11
二、心脏12
三、心脏瓣膜16
四、心脏纤维支架20
五、心肌结构20
六、冠状血管21
七、传导系统25
八、胸部切口26
第3章 循环生理和病理生理30
第一节 循环生理30
一、心脏结构与功能关系30
二、螺旋心肌带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新理论31
三、心脏泵的功能及其特征32
四、出生后心肌生长发育和心室质量变化34
五、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35
六、胎儿的循环生理35
七、肺循环的生理36
八、冠状动脉的循环生理37
九、心血管系统老年性变化37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病理生理38
一、心室重构38
二、心力衰竭39
三、肺循环的病理生理42
第三节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43
一、概念43
二、肺微循环的功能解剖45
三、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47
四、结语53
第4章 特殊诊断和检查技术55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55
一、概述55
二、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56
三、临床应用概述58
四、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方法66
五、超声特殊技术69
第二节 心导管检查79
一、心导管术的设备79
二、心导管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79
三、右心导管术80
四、左心导管术80
五、并发症80
六、心导管资料分析81
第三节 放射学检查83
一、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及其测量83
二、正常心脏形态及其生理影响因素84
三、正常心脏和大血管的X线胸片表现86
四、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89
五、后天性心脏病91
六、先天性心脏病98
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13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疾病CT检查117
一、检查方法117
二、对比剂应用117
三、图像后处理技术117
四、心脏大血管解剖118
五、后天性心脏病118
第五节 心脏大血管疾病磁共振检查135
一、检查技术135
二、正常心脏大血管MRI137
三、后天性心脏病137
四、先天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诊断143
第六节 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148
一、心肌灌注显像148
二、心肌代谢显像153
三、心血池与心功能显像154
四、融合影像技术及相位分析在心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155
第5章 麻醉159
第一节 心脏外科麻醉发展简史159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和准备160
一、麻醉前评估160
二、麻醉前准备162
第三节 麻醉药物164
一、静脉麻醉药164
二、麻醉性镇痛药167
三、吸入麻醉药169
四、肌肉松弛药171
第四节 麻醉手术期间监测175
一、循环功能175
二、呼吸功能179
三、脑功能180
四、肾功能182
五、体温182
第五节 麻醉原则和麻醉方法183
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183
二、心脏瓣膜病手术的麻醉188
三、冠心病手术的麻醉190
四、胸主动脉手术的麻醉192
五、心房颤动手术的麻醉194
六、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术的麻醉195
七、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麻醉197
八、微创心脏手术的麻醉197
九、其他心脏手术的麻醉199
第六节 体外循环期间的麻醉处理200
一、体外循环时的麻醉管理200
二、停止体外循环前后的处理201
第七节 麻醉恢复期处理204
一、维护循环稳定204
二、支持呼吸功能205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205
四、维护肾功能205
五、术后病人的转送205
六、术后疼痛治疗206
第6章 体外循环209
第一节 体外循环总体原则209
一、体外循环设备209
二、体外循环用药217
三、体外循环预充218
四、体外循环监测219
五、体外循环操作220
六、心肌保护220
第二节 成人常规体外循环221
第三节 婴幼儿常规体外循环223
一、体外循环前准备223
二、体外循环预充要求224
三、体外循环监测224
四、体外循环基本操作225
五、心肌保护措施225
第四节 体外循环的特殊转流方法及适应证226
一、成人深低温停循环226
二、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226
三、左心转流227
四、分别灌注体外循环227
五、股-动静脉转流228
六、微创体外循环228
第五节 特殊病人体外循环228
一、冷凝集阳性病人的体外循环228
二、蚕豆病病人的体外循环228
三、地中海贫血病人的体外循环229
第六节 体外循环中常见问题的发生与处理229
一、灌注压异常及处理229
二、血液平面异常及处理230
三、心脏停跳不良及复跳困难的原因及处理230
四、血钾异常及处理230
五、肝素化异常及处理231
六、少尿或无尿231
第7章 心肌保护234
第一节 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技术发展简史234
第二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表现及其细胞与分子机制236
第三节 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237
一、影响术中心肌保护的因素237
二、围术期心肌保护原则238
三、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238
第四节 新生儿和婴幼儿术中心肌保护244
一、未成熟心肌与成熟心肌之间的生理学差异245
二、新生儿婴幼儿心肌保护策略245
第五节 心肌保护新策略的研究247
一、采用生理学方法进行心肌保护247
二、药物处理247
三、结语248
第8章 机械循环辅助251
第一节 临时机械循环辅助251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51
二、心室辅助装置253
三、体外膜肺氧合(ECMO)255
第二节 长期机械循环辅助258
一、应用原理259
二、装置简介259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260
四、长期机械循环辅助的应用技术260
五、长期辅助循环的并发症260
六、临床随访和转归261
七、小儿机械辅助循环的特殊问题261
八、结语261
第三节 全人工心脏262
一、应用原理262
二、装置简介262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262
四、应用技术263
五、主要并发症263
六、全人工心脏治疗效果263
七、结语263
第9章 心脏与血管修复的人工代用品266
第一节 补片材料266
一、自体心包补片266
二、异种心包补片266
三、涤纶补片266
四、膨体聚四氟乙烯267
第二节 人工血管267
一、涤纶人工血管267
二、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268
第三节 带瓣管道269
一、右心带瓣管道269
二、左心带瓣管道270
第四节 人工瓣环271
一、Carpentier人工瓣环271
二、Duran弹性人工瓣环272
三、Cosgrove人工瓣环272
四、Carpentier-McCarthy-Adams IMR ETlogix人工瓣环272
五、国产百仁思(BalMedic)人工瓣环272
第五节 人工心脏瓣膜273
一、人工心脏瓣膜的基本结构273
二、人工心脏瓣膜的基本要求274
三、人工机械心脏瓣膜277
四、人工生物心脏瓣膜281
五、国产人工心脏瓣膜285
第10章 手术后监护和并发症处理291
第一节 创伤病理生理291
一、分期291
二、病理生理291
三、临床表现292
第二节 手术后常规监测与管理293
一、接收病人293
二、循环功能监测294
三、呼吸功能监测297
四、肾功能监测299
五、肝功能监测299
六、神经系统功能监测300
七、体温监测301
八、气道管理302
九、水与电解质平衡管理305
十、镇静与镇痛306
十一、营养支持308
十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310
第三节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310
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10
二、心律失常315
三、高血压319
四、心搏骤停319
五、肺动脉高压321
六、低氧血症322
七、急性肾衰竭323
八、术后出血325
九、电解质及酸碱紊乱326
十、神经与精神功能障碍329
十一、感染330
第四节 不同心脏病手术后特殊处理333
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特殊处理333
二、心脏瓣膜病手术后特殊处理338
三、缺血性心脏病手术后特殊处理341
四、主动脉疾病手术后特殊处理342
五、结语343
第二篇 心脏大血管创伤348
第11章 心脏创伤348
第一节 钝性心脏损伤348
一、心包损伤与血心包349
二、心脏疝和心包内膈疝351
三、心脏震荡伤352
四、心肌挫伤353
五、冠状动脉损伤355
六、心脏破裂356
七、室间隔破裂358
八、心脏瓣膜损伤360
九、外伤性室壁瘤362
第二节 穿透性心脏损伤363
一、单纯性心脏穿透伤363
二、复杂性心脏穿透伤366
三、外伤性假性室壁瘤367
四、心脏异物存留367
第12章 胸部大血管创伤371
第一节 胸主动脉损伤371
第二节 主动脉弓及分支损伤379
第三节 外伤性弓部假性动脉瘤381
第四节 外伤性主动脉瘘382
一、主动脉-气管支气管瘘382
二、主动脉-食管瘘383
三、主动脉-腔静脉瘘384
第五节 腔静脉损伤385
第六节 肺动脉损伤386
第13章 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38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操作所致损伤388
一、升主动脉损伤388
二、腔静脉损伤389
三、心尖插管损伤和异物存留390
四、体外循环导致空气栓塞391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手术所致损伤392
一、动脉导管未闭术导致损伤392
二、心壁损伤393
三、心内结构损伤395
四、冠状动脉损伤396
五、外科性心脏传导阻滞397
六、再次手术导致心脏大血管损伤398
第三节 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所致的心脏和大血管损伤399
一、心导管检查术所致损伤399
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所致损伤400
三、心脏瓣膜病介入性治疗所致损伤400
四、先天性分流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所致损伤402
第三篇 心包疾病406
第14章 先天性心包缺损406
一、发病机制406
二、病理生理406
三、临床表现407
四、诊断407
五、自然历史407
六、治疗407
七、术中注意事项408
八、疗效408
第15章 心包囊肿与肿瘤410
第一节 心包囊肿410
一、发病机制410
二、病理410
三、临床表现410
四、诊断410
五、治疗411
六、术中注意事项411
七、疗效411
第二节 心包肿瘤411
一、病理411
二、临床表现412
三、诊断412
四、自然历史412
五、治疗412
第16章 化脓性心包炎414
一、病理414
二、临床表现414
三、诊断415
四、自然历史415
五、治疗415
六、术中注意事项417
七、术后处理417
八、疗效417
第17章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19
一、病因419
二、病理419
三、病理生理420
四、临床表现420
五、诊断420
六、鉴别诊断421
七、自然历史422
八、治疗422
九、术中注意事项423
十、主要并发症及处理424
十一、疗效评价424
第四篇 心脏瓣膜病428
第18章 二尖瓣狭窄428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428
二、病理生理429
三、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43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34
五、自然历史434
六、内科治疗435
七、外科治疗436
八、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447
九、疗效评价450
第19章 二尖瓣关闭不全45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53
二、病理生理456
三、临床表现457
四、自然历史460
五、内科治疗460
六、外科治疗460
七、疗效评价467
第20章 主动脉瓣狭窄470
一、病因与病理解剖学470
二、病理生理471
三、临床表现472
四、辅助检查473
五、诊断474
六、自然历史475
七、主动脉瓣狭窄的内科治疗及介入治疗475
八、手术适应证和术前准备476
九、外科手术方法477
十、疗效评价487
第21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91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491
二、病理生理492
三、自然历史493
四、临床表现493
五、实验室检查494
六、临床诊断495
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内科处理496
八、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治疗496
九、疗效505
第22章 三尖瓣病变509
第一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509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509
二、病理生理509
三、自然历史510
四、临床表现511
五、诊断和辅助检查511
六、外科治疗514
七、手术并发症521
八、手术疗效521
第二节 三尖瓣狭窄522
一、病因和病理解剖522
二、病理生理522
三、临床表现523
四、诊断和辅助检查523
五、外科治疗525
六、手术并发症529
七、手术疗效529
第三节 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病变530
一、左心系统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处理530
二、左心系统瓣膜病术后远期复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530
第四节 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532
一、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技术要点532
二、三尖瓣置换术人工瓣膜的选择及术后抗凝血533
第23章 心脏联合瓣膜病537
第一节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538
一、病因538
二、病理分型538
三、病理生理539
四、临床表现542
五、辅助检查544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545
七、外科治疗547
八、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553
九、疗效555
第二节 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556
一、病因556
二、病理分型556
三、病理生理556
四、临床表现557
五、辅助检查558
六、诊断558
七、外科治疗558
八、疗效评价561
第24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563
第一节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563
一、病因学563
二、病理生理学564
三、临床表现564
四、辅助检查56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65
六、治疗566
七、疗效评价570
第二节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571
一、感染途径571
二、病理生理571
三、临床表现572
四、辅助检查57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72
六、治疗572
七、术后处理573
八、疗效评价574
第25章 复发性瓣膜病576
一、病因与病理解剖576
二、病理生理改变578
三、临床表现579
四、诊断579
五、内科治疗和术前准备580
六、外科手术治疗580
七、术后并发症及防治582
八、疗效评价583
第26章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586
第一节 人造心脏瓣膜功能障碍586
一、分类586
二、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587
三、再次瓣膜置换手术588
第二节 人造瓣膜瓣周漏594
一、分类594
二、病理生理594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595
四、治疗595
第三节 人造瓣膜血栓形成597
一、发生率与发病因素59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597
三、治疗597
第四节 人造瓣膜置换术后瓣周纤维组织增生599
一、发病机制与相关因素600
二、临床表现60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01
四、治疗602
第五篇 缺血性心脏病606
第27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06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606
第二节 冠状血管应用解剖607
一、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607
二、心脏静脉609
第三节 冠状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610
一、冠状动脉功能与神经支配610
二、冠状动脉血流的生理特点和调节610
三、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611
四、冠状动脉重构611
五、冠状动脉病变区的反应性和窃血征象611
第四节 病理解剖612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12
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612
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613
第五节 临床表现和自然预后613
一、临床表现和分类613
二、体征614
三、自然历史614
第六节 诊断615
一、无创性检查方法615
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620
第七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与风险评估626
一、冠心病再血管化方式的选择与手术适应证626
二、禁忌证、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模型628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几种特殊病人人群的评估与选择630
第八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前检查与准备631
第九节 常用血管材料的选择与获取技术633
一、血管移植物的选择633
二、常用血管移植物的特点与获取技术633
第十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操作636
一、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36
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41
三、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46
四、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48
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加相关病变手术651
第十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评价与术后治疗654
一、疗效评价654
二、长期随访中常见的问题656
三、长期监护中的治疗策略657
第28章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661
第一节 左心室室壁瘤661
一、发病机制661
二、病理及分类662
三、病理生理663
四、自然历史664
五、临床表现664
六、诊断664
七、治疗666
八、术后并发症及处理670
九、疗效评价670
十、特殊情况和争议问题672
第二节 梗死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672
一、发病原因672
二、病理解剖673
三、自然历史673
四、临床表现673
五、诊断673
六、治疗674
七、疗效评价675
第三节 梗死后室间隔缺损675
一、病因与病理解剖675
二、病理生理675
三、自然历史676
四、临床表现676
五、诊断676
六、治疗677
七、术后并发症及处理681
八、疗效评价681
九、特殊情况和争议问题683
第四节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683
一、发病机制684
二、病理解剖684
三、病理生理684
四、自然历史685
五、临床表现68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685
七、治疗686
八、疗效评价689
九、特殊情况与争议问题689
第六篇 心脏肿瘤694
第29章 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694
第一节 心脏黏液瘤694
一、发病机制695
二、病理解剖695
三、病理生理695
四、临床表现696
五、诊断696
六、自然历史698
七、治疗698
八、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700
九、特殊类型心脏黏液瘤700
十、微创技术的应用702
十一、疗效702
第二节 其他心脏良性肿瘤702
一、乳头样弹性纤维瘤702
二、横纹肌瘤703
三、纤维瘤704
四、脂肪瘤704
五、嗜铬细胞瘤705
六、畸胎瘤705
七、房室结间皮瘤705
八、血管瘤705
第30章 心脏恶性肿瘤707
第一节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707
一、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707
二、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707
三、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708
四、治疗效果709
第二节 心脏转移性肿瘤709
一、手术指征709
二、治疗方法709
三、预后710
第七篇 心肌病712
第31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712
一、病因及病理机制712
二、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712
三、自然历史713
四、临床表现713
五、辅助检查713
六、诊断及诊断标准714
七、治疗714
八、疗效评价717
第32章 扩张型心肌病719
一、病因719
二、病理改变719
三、临床表现719
四、辅助检查720
五、诊断720
六、自然历史720
七、治疗720
第33章 限制型心肌病727
一、病理及病理生理727
二、临床表现727
三、辅助检查72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728
五、治疗729
六、疗效评价730
第八篇 大血管疾病734
第34章 胸主动脉瘤734
一、病因及病理特点734
二、分类735
三、流行病学和自然病史737
四、病理生理738
五、临床表现738
六、诊断和辅助检查739
七、内科治疗和术前准备741
八、外科治疗743
九、手术疗效评价756
第35章 主动脉夹层760
一、主动脉夹层的分型760
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和病因761
三、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762
四、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763
五、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检查763
六、急性主动脉夹层自然病程765
七、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765
八、主动脉夹层的内科治疗767
九、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768
十、急性A型夹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778
十一、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疗效780
十二、慢性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780
十三、B型夹层的外科治疗781
第36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786
一、流行病学786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786
三、病理解剖786
四、临床表现788
五、辅助检查789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790
七、自然历史791
八、治疗791
九、疗效评价795
第37章 上腔静脉综合征799
一、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799
二、病理解剖和分型800
三、临床表现802
四、诊断802
五、自然历史804
六、治疗804
七、疗效评价808
第38章 肺动脉栓塞810
第一节 急性肺动脉栓塞810
一、发病率81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811
三、病理解剖811
四、病理生理812
五、诊断813
六、治疗820
七、结论827
第二节 慢性肺动脉栓塞828
一、发病率82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828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829
四、诊断829
五、手术治疗830
六、结论833
下卷846
第九篇 先天性心脏病846
第39章 心脏的胚胎发育846
第40章 先天性心脏病节段分类命名与临床进展863
第41章 动脉导管未闭898
第42章 主动脉-肺动脉窗912
第43章 主动脉缩窄922
第44章 先天性血管环和肺动脉吊带935
第45章 主动脉弓中断947
第46章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956
第47章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980
第48章 主动脉-左心室隧道991
第49章 冠状动脉异常连接998
第50章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022
第51章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1030
第52章 腔静脉连接异常1039
第53章 肺动脉狭窄1052
第54章 房间隔缺损1070
第55章 房室隔缺损1083
第56章 三房心1114
第57章 肺静脉异位连接1124
第58章 室间隔缺损1140
第59章 法洛四联症1167
第60章 肺动脉闭锁1209
第61章 心室双出口1237
第62章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268
第63章 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1308
第64章 解剖性矫正大动脉异位1331
第65章 永存动脉干1341
第66章 单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357
第67章 Ebstein心脏畸形1362
第68章 三尖瓣闭锁1385
第69章 心室双入口1414
第70章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1442
第71章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1465
第72章 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症1487
第73章 心房异构与内脏异位综合征1494
第十篇 微创心脏外科治疗技术1508
第74章 机器人心脏外科技术1508
第75章 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1520
第76章 常见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技术1532
第77章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1538
第78章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1544
第79章 经导管心脏瓣膜病治疗技术1556
第十一篇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1580
第80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1580
第81章 心房颤动1599
第82章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620
第十二篇 心脏和心肺移植技术1642
第83章 心脏移植1642
第84章 心肺移植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