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文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文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4831821.jpg)
- 刁培萼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1523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文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文化学是大科学时代的教育科学1
第一节 人类思想的剧变和传统教育科学的局限1
一、20世纪人类思想领域的剧变1
二、19世纪前科学精神传统下教育科学研究的局限3
第二节 20世纪科学观念的改革和教育文化学7
一、20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7
二、教育文化学研究的必然性10
第三节 教育文化学的研究理路14
一、教育文化学借鉴了教育研究的新范式14
二、教育文化学吸收了文化哲学的最新成就15
三、教育文化学研究应走世界化和民族化并重的道路21
第二章 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系统综合25
第一节 考察人口问题的视野与立足点25
一、实现考察人口问题视角的转换25
二、确立考察人口问题的立足点30
第二节 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的互动结构及其机制32
一、结构图式32
二、教育与人口、生产力、文化的关系及其发挥功能的机制33
第三节 系统综合:在对立统一中追求良性循环36
一、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到人口问题的困扰36
二、重视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的良性循环37
三、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方式39
第三章 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协调发展42
第一节 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42
第二节 改革的整体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协调发展45
一、整体协调发展是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45
二、整体、协调发展模式48
三、学会运用文化手段50
第三节 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与教育改革54
一、政治文化与教育改革54
二、制度文化与教育改革57
三、习俗文化与教育改革58
第四章 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60
第一节 当代教育面临双重挑战60
一、从智能中心转向个性全面发展是各国的共同呼吁61
二、教育的文化学视野与整体性教育的探微63
第二节 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局限及其超越66
一、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局限--反情感、贬直觉66
二、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超越--创造思维的互补结构与认识系统的张力68
第三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对立与合流72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辅相成72
二、个性发展与人文精神和学校教育改革75
第四节 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整体性教育模式76
一、科学与人们的价值观念77
二、科学与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78
三、主体性与文化心理结构79
四、价值形成力与文化创造力的培养与教育81
五、人生意义、自我超越与教育82
第五节 教育的整体性与实施整体性教育83
一、教育整体性的多维视野83
二、实施整体性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面对现实85
三、实施整体性教育与系统决策88
第五章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91
第一节 文化心理结构概述91
一、文化心理结构研究的理论背景91
二、文化心理结构的构成96
第二节 文化心理结构的基本特征98
一、整体性98
三、自我调节性99
二、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99
二、转换性99
第三节 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100
一、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101
二、皮亚杰的“图式”学说104
三、当代文化哲学的发生、发展观106
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表层特性108
第四节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性108
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特性111
第六章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传统教育119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与传统教育119
一、“家族至上,家外有家”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20
二、“唯古是法,以老为宝”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24
三、“官为本位,读书做官”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28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与传统教育134
一、重视社会人论,以人为中心的致思倾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35
二、强调一而排斥多的思维特征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36
三、崇尚直觉思维方式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40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教育145
一、“参与”--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45
二、“和”--中华民族对待社会与人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49
第七章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现代教育157
第一节 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当前教育实际的影响157
第二节 现代化:当代中国的历史课题165
一、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课题165
二、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169
第三节 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化173
一、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现代化的内涵174
二、促进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现代化必须确立的几种现代教育观念180
第八章 东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比较与教育192
第一节 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192
一、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质193
第二节 东方文化--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207
一、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质207
二、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214
第三节 启示与抉择:民族的现代教育的希望223
一、正确的态度:教育文化的冲突与抉择224
二、科学的目标:民族化的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232
三、教育价值观: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236
第九章 亚文化结构与功能240
第一节 亚文化与主文化240
一、亚文化及其产生和发展240
二、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关系244
第二节 亚文化的结构248
一、群体248
二、同类文化意识250
三、亚文化的传播媒介251
一、文化功能253
第三节 亚文化的功能253
二、社会功能255
三、教育功能256
第十章 亚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作用258
第一节 亚文化与教育的关系258
一、亚文化制约教育的发展258
二、教育促进亚文化的健康发展262
三、亚文化与教育交互作用265
第二节 亚文化中子文化与教育的关系267
一、年龄群体文化与教育268
二、性别亚文化与教育276
第十一章 通俗文化的结构和功能280
第一节 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280
一、通俗文化的界定与特征280
二、俗文化与雅文化的关系分析283
第二节 通俗文化的结构285
一、通俗文化的内在结构285
二、通俗文化的外在结构287
第三节 通俗文化的功能288
一、一般社会功能288
二、通俗文化的教育功能294
第一节 通俗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301
第十二章 通俗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作用301
一、促使校园文化的勃兴302
二、促使教学观的嬗变303
三、促使德育工作的改善304
四、促使教师素养的提高306
第二节 学校教育对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导正307
一、学校教育对家庭文化的导正307
二、学校教育对社区文化的导正310
一、文化传播314
第十三章 文化·传播·教育314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传播314
二、传播符号317
三、传播模式321
第二节 传播与教育文化323
一、媒介与文化学习323
二、多媒体教育观326
第十四章 学校课程--教育文化(一)329
第一节 学校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329
一、学校课程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330
二、吸收、融合各国先进文化的功能331
三、学校课程在文化传播中的增殖现象333
第二节 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机制335
一、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过程335
二、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模式339
三、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型态340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教育文化(二)343
第一节 交往过程与文化传播343
一、交往过程分析343
二、交往渠道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346
三、交往的诸环节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350
一、师生交往353
第二节 交往方式与教育文化353
二、同学交往355
三、代际交往356
第十六章 大众传播--教育文化(三)358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358
一、大众传播及其特性359
二、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361
第二节 电视文化的教育功能367
一、儿童、青少年与电视368
二、电视文化的特殊功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