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下
  • 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金秋鹏,周世德,曹婉如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1930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宋辽金元时期 960--1368年)1

一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1

二 火药和兵器的进步5

火药和火药武器5

兵器制造技术8

三 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10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10

海运的发展13

造船技术的鼎盛14

四 雕板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9

雕板印刷的盛行19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20

五 卓越的科学家沈括24

沈括和《梦溪笔谈》24

沈括的主要科学成就27

沈括的科学思想和治学方法31

六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32

农田的开垦和农作物分布的变化32

陈?《农书》和南方水田地区的耕作栽培技术34

王祯《农书》及其它35

动植物谱录大量出现37

七 数学的辉煌成就38

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宋元数学四大家38

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40

天元术和四元术42

高阶等差级数44

大衍求一术44

八 天文学发展的高峰和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45

大规模的恒星观测45

天文仪器发展的高峰48

郭守敬及其成就53

九 地学与水利建设55

地方志和域外地理著述55

各种地图的制作57

矿物学著作《云林石谱》60

水利事业的发展61

十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63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的修订63

金、元四大家和医学流派的形成64

法医学著作《洗冤录》和解剖学知识66

针灸和外科医术70

十一 瓷器和冶金的进展72

名闻中外的名窑瓷器72

冶金技术78

十二 建筑与桥梁技术81

城市建设的变化81

《营造法式》反映的木构建筑技术82

砖塔建筑技术的进展83

辽代应县木塔84

元代木结构技术的新发展85

桥梁建造技术86

十三 纺织技术89

薛景石与《梓人遗制》90

水力大纺车92

纺织品及织造技术92

十四 中外科技交流96

对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影响96

科学技术的中外交流98

十五 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103

张载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03

朱熹的自然观105

本章小结107

第八章 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明清时期 上 1368--十七世纪)109

一 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109

二 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113

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113

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114

横渡印度洋的宝贵记录118

三 先进的冶金技术124

空前的生产规模124

采矿技术125

焦炭、活塞式风箱和机车的使用126

炒钢工艺的新成就130

灌钢法的新发展131

古代钢铁技术体系综述131

最早的炼锌技术132

四 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134

黄河的治理134

大运河的疏浚136

盐碱地的改造136

五 “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引进138

“一岁数收”技术139

新作物的引进140

农学的新成就141

蚕桑的发展143

六 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143

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143

明代的万里长城146

精巧的园林技术147

兄弟民族建筑148

七 商业数学与珠算152

商业数学的发展152

珠算的广泛应用154

八 声学知识的新发展158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158

建筑上的声学效应160

九 传染病学和外科的成就162

温病学说的创立162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164

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166

十 地方志的科学价值167

地方志著作大量增加167

珍贵的科学史料168

十一 明末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17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171

徐光启的科学活动和《农政全书》173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178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182

十二 “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185

“理学”和“心学”泛滥185

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及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86

本章小结190

第九章 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明清时期,下 十七世纪--1840年)192

一 没落中的封建社会192

二 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影响196

传教士来华的政治背景196

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197

三 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和态度203

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203

对待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三种不同态度205

四 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207

康熙帝和自然科学207

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209

五 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入后取得的成就213

《崇祯历书》和《数理精蕴》的编纂213

王锡阐和梅文鼎的成就216

六 其它科技成就219

明、清瓷器219

赵学敏和《本草纲目拾遗》222

王清任和《医林改错》223

吴其濬和《植物名实图考》225

七 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227

古典文献的考证227

脱离实际的学风阻碍科学技术发展231

本章小结232

第十章 近代的科学技术 (清末民初时期 1840--1919年)233

一 近代中国的社会233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和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233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236

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潮及其影响240

二 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242

洋务运动242

近代工厂矿山的建立245

科学技术书籍的编译248

三 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251

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近代数学知识的传入251

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257

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和著名化学家徐寿259

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263

1840年以来的地学266

进化论等生物学知识的传入270

四 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274

铁路的兴建和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274

近代冶金技术的传入281

传入的其它各种工业技术284

五 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285

六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288

洋务运动的失败288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293

学制的改革,留学生的派遣和学会的创立296

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301

本章小结303

结语305

一 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305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311

三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319

四 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327

人名索引337

书名索引354

后记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