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躬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09222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篇:观点与原理2
第一章:乳汁与摇篮2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观点11
一.民本与物本12
二.民本与天命29
三.民本与民权36
第三章:人的经济行为自由度化48
一.中国古代农民家庭生产49
二.西欧古代农民家庭生产55
三.劳动生产效率与独立性的差别61
四.不同的经济行为自由度与管理76
第四章:利益相关原理94
一.利益相关原理95
二.人本身99
三.竞争与协调103
四.所有者与管理者、生产者相关关系113
五.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不同认识133
第五章:三种核心思想147
一.敬财主义148
二.单向的敬人主义155
三.双向的敬人主义160
四.敬业主义170
第六章:人治与法治的关系186
一.管理之本188
二.立法原则193
三.执法与特权199
(1)执法有度199
(2)依法行事201
(3)法不阿私203
(4)以法择人206
第七章:消费与积累观点217
一.中国古代农民的观点及成因219
二.西欧领主的观点及成因221
三.中国封建国家的观点及成因235
下篇:制度与方法245
第八章:素质性人才管理245
一.人才素质分类251
(1)基本素质251
(2)能力素质253
①政研能力素质255
②识人用人能力素质256
③行政能力素质258
(3)道德素质260
二.人才素质识别方法265
(1)观察法265
(2)调察法267
(3)考察法270
(4)检察法273
三.人才素质性使用方法279
(1)人才素质互补性使用方法279
(2)人才素质引导性使用方法283
①利益引导284
②岗位引导286
③责任引导288
(3)人才素质培养性使用方法291
四.人才管理素质论与封建专制293
第九章:赋权制度与利益责任302
一.经济学三权与管理学三权303
二.经营管理形式与异化运动306
(1)委托制与自营制306
①管理权与所有权关系306
②经营权与使用权关系309
③受益权与分配权关系315
(2)租赁制320
三.第一管理系统:流官制330
(1)流官制的管理特点亏意义332
(2)流官制的管理机制与鱼网效用341
①人的管理机制与鱼网效用342
②监察和行政管理机制与鱼网效用345
③议政系统与行政系统分离347
(3)流官制积敝349
四.第二管理系统:民主自治制358
(1)民主自治制的基础358
(2)民主自治制的特点360
①第二极赋权与利益责任360
②化防范性管理为经营性管理365
③优化人才配置管理,挖掘人才潜力366
(3)民主自治制的软资源367
(4)民主自治制机制作用369
①从赋权关系和赋权责任上消除异化370
②最节约的管理系统是自治自律管理系统371
③建立第二监察系统372
第十章 奖惩方法与引导原则381
一.奖惩方法的依据382
二.奖的方法387
三.惩的方法391
第十一章:管理制度层次与层次间关系398
一.管理制度种类层次区分与起源399
(1)礼制400
(2)法制403
(3)礼制与法制的管理制度层次关系405
(4)管理层次制度理论的抽象认识根源407
二.管理制度层次理论的第三层次及成因410
(1)综合型生产力与系统经性管理制度411
(2)系统经营性管理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417
三.华夏传统文化的制度文化419
第十二章.结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428
一.传统文化理性认识的光彩429
(1)认识、承认人的行为能力是管理的基本依据;认识、承认人的行为能力的不,应进行不同的管理429
(2)从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中,认识人的行为能力发挥作用时所必需的社会关系性条件,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433
(3)要使“义利观”成为人们行为准则,必须形成保障性的秩序制度和反映这一行为准则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礼”与“仁”的管理概念443
(4)人的行为能力、价值观、管理制度、指导思想,是一种有着自己规定性的,处于客观运动中有着变化可能的客观存在,要使之在客观运动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规定性而不至于消亡,就必须对其进行主动的主观培养,中国先哲将人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名之为教”,从而使教广泛地作453
①教的基础453
②行为能力之教456
③伦理之教461
④刑赏之教464
⑤贵同之教469
一俗之教472
①教与政477
二.华夏传统文化结构479
三.华夏传统文化与当代管理484
(1)敬人主义与“义利观”484
(2)敬业主义与“义利观”487
(3)教道与“义利观”490
四.简短结语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