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生物学导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生物学导论 第2版
  • 门凤岐,赵祥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1330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生物学导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古生物学的内容和研究对象1

第二节 化石的保存条件和保存类型1

第三节 生物界概述3

一、生命的起源和单细胞的出现3

二、动物机体的分化4

三、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生长4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命名与系统学7

一、分类等级7

二、命名7

三、系统学8

第五节 生物与环境10

一、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11

二、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12

三、环境因素与水生生物的关系13

四、生物体的功能形态分析16

五、生物的埋葬与化石的形成17

第六节 生物的演化19

一、遗传的变异与自然选择19

二、物种的形成19

三、演化的方式与规律20

二、古生物方法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方法23

第七节 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23

一、古生物学是地质年代表制定的主要依据23

三、古生物是古地理重建的标志24

四、古生物地理分布是大陆漂移说证据之一,大陆漂移学的复兴促进了古生物地理学的发展25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27

第一节 概述27

第二节 放射虫亚纲(Radiolaria)28

一、形态28

二、分类28

三、生态和地质时代28

二、形态30

一、概述30

第三节 有孔虫亚纲(Foraminifera)30

三、分类34

四、生态34

五、有孔虫的生物地层学意义36

第四节 ?目(Fusulinida)36

一、概述36

二、形态36

三、分类38

四、演化趋向41

五、生态42

第一节 形态43

第三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门Spongiaria〕 附 托盘石类(Receptaculitids)43

第二节 分类45

第三节 古生态47

第四节 起源及分类位置(附托盘石类)47

第四章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49

第一节 形态49

第二节 分类51

第三节 古生态51

第四节 起源与分布52

第一节 概述53

第二节 分类53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53

第三节 层孔虫类(Stromatoporoids)54

第四节 锥石亚纲(Conulata)56

第五节 珊瑚纲(Anthozoa)57

一、概述57

二、分类58

(一)皱纹珊瑚目(Rugosa)58

(二)异珊瑚目(Heterocorallia)67

(三)硬珊瑚目(Scleractinia)67

(四)横板珊瑚目(Tabulata)69

(五)日射珊瑚目(Heliolitida)72

三、珊瑚的生态与环境72

四、珊瑚的地质时代74

第六章 蠕形动物(Vermes)75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77

第一节 概述77

第二节 分类78

第三节 腹足纲(Gastropoda)79

一、贝壳形态79

二、分类82

三、腹足类的地质历程84

第四节 双壳纲(Bivalvia)84

一、形态84

二、分类89

三、双壳类的生态及功能形态分析92

四、双壳类的地质历程93

第五节 头足纲(Cephalopoda)93

一、鹦鹉螺亚纲(Nautiloidea)94

二、杆石亚纲(Bactritoidea)100

三、菊石亚纲(Ammonoidea)100

四、鞘形亚纲(Coleoidea)108

第六节 竹节石纲(Tentaculita)109

一、形态109

二、分类109

三、生态及分布109

第七节 软舌螺纲(Hyolitha)111

第一节 概述113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113

第二节 三叶虫纲(Trilobita)115

一、形态115

二、个体发育118

三、分类118

四、生态123

五、演化趋向及分布124

第三节 介甲目(Conchostraca)127

第四节 介形亚纲(Ostracoda)130

一、壳体形态特征130

二、壳体定向及性双形133

四、生态和时代136

三、分类136

第五节 昆虫纲(Insecta)137

第九章 苔藓动物门(Bryozoa)142

一、硬体形态142

二、分类143

三、生态及地质历程144

第十章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146

第一节 概述146

第二节 无铰纲(Inarticulata)147

第三节 有铰纲(Articulata)148

一、形态特征148

二、分类151

第五节 生态157

第四节 顾脱贝类(Kutorginids)157

第十一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159

第一节 概述159

第二节 分类159

一、有柄棘皮类159

二、无柄棘皮类164

第十二章 牙形刺(牙形石Conodonts)168

第一节 形态168

第二节 牙形刺集群与器官属169

第三节 古生态170

第五节 生物分类位置问题171

第四节 地质史171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及笔石纲(Graptolithina)173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173

第二节 笔石纲(Graptolithina)174

一、形态174

二、分类179

三、演化及地质时代182

四、古生态185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186

第一节 概述186

一、一般形态186

二、分类及时代分布187

一、概述187

二、分类187

第二节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187

第三节 无颌纲(Agnatha)188

第四节 鱼类(Pisces)189

一、主要形态189

二、分类190

三、演化194

第五节 两栖纲(Amphibia)195

一、四足动物的起源195

二、主要形态及分类195

第六节 爬行纲(Reptilia)196

一、概述196

二、分类197

三、爬行类的演进202

第七节 鸟纲(Aves)203

第八节 哺乳纲(Mammalia)204

一、概述204

二、分类204

第十五章 古植物学(Palaeobotany)212

第一节 低等植物212

一、钙藻(Calcareous algae)213

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215

三、叠层石(Stromatolith)215

第二节 高等植物218

四、疑源类(Acritarch)218

一、蕨类植物(Pteridophyte)219

二、裸子植物(Gymnosperms)232

三、被子植物(Angiosperms)246

第三节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248

一、菌藻植物阶段248

二、早期陆生维管植物阶段249

三、蕨类植物和前裸子植物阶段249

四、裸子植物阶段249

五、被子植物阶段249

二、裸子植物花粉形态及代表属例250

一、蕨类植物孢子形态及代表属例250

第四节 孢子、花粉分析简介250

三、被子植物花粉形态及代表属例251

第十六章 遗迹化石(Yrace Fossil)252

第一节 概述252

第二节 分类254

第三节 遗迹化石研究的意义255

一、古生物学意义255

二、地层学意义255

三、古生态学意义255

主要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