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生学习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朝品,韩一眉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731200588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792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807页
- 主题词:医学(学科: 医学院校 学科: 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生学习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学概论1
第一节 医学的定义与内涵1
前 言1
第二节 医学生的职业心理和成才心理100
第三节 医学生的品德心理102
第四节 医学生的求和心理和考试心理105
第五节 医学生的心理卫生108
第六节 医学生的审美心理112
第九章 医学基础课学习指导116
第一节 医学基础课的分类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116
第二节 医学基础课的组成及内涵117
第三节 学习医学基础课的特点123
第一节 临床医学概述128
第十章 临床医学学习指导128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及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133
第三节 临床医学的特点与学习原则139
第五节 医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4
第四节 临床医学学习方法144
第十一章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149
第一节 概论149
第六节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与医学15
第二节 预防医学学习的基本要求151
第三节 预防医学学习方法152
第一节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159
第十二章 如何利用图书馆159
第二节 图书馆主要业务服务场所和服务内容160
第三节 图书馆藏书和图书分类163
第四节 图书馆目录及其使用166
第五节 如何借书、阅览168
第二章 现代医学及其展望17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涵义与体系17
第六节 如何使用工具书170
第一节 医学文献的特点和级别173
第十三章 医学文献检索173
第二节 检索工具的主要类型174
第三节 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175
第四节 常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书简介177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研究内容18
第五节 文献资料的积累184
第一节 引论186
第十四章 医学统计要览186
第二节 资料表达与统计描述189
第三节 试验设计196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主要特点20
第四节 常用的几种假设检验205
第五节 直线相关和回归215
第六节 本章所需的统计用表(附表)219
第十五章 医学科学研究223
第一节 医学科研概论223
第二节 医学科研基本程序227
第四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23
第三节 医学科研管理239
第四节 医学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245
第一节 医学写作的概念和分类249
第十六章 医学写作249
第五节 科技进步与医学发展25
第二节 医学论文250
第三节 科技实验报告257
第四节 文献综述259
第五节 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和讨论262
第六节 医学调查报告264
第七节 医学文摘266
第十七章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268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268
第六节 21世纪的医学27
第二节 计算机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277
第三节 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282
第十八章 模糊数学与医学299
第一节 模糊模式识别法及其医学应用299
第二节 医学的科学性质3
第三章 医学教育30
第一节 医学教育的任务和目标30
第二节 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医学应用306
第三节 Fuzzy关系方程与医学应用311
第四节 模糊聚类分析法及其医学应用315
第二节 医学教育的性质与特点32
第五节 模糊积分法及其医学应用321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想与医学终身教育模式324
第十九章 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324
第二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325
第三节 继续医学教育328
第二十章 研究生报考指南330
第一节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类别及规格330
第二节 报考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条件332
第三节 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程序与注意事项333
第四节 推荐报考与推荐免试337
第一节 临床实习的目的与任务338
第二十一章 临床实习概论338
第三节 医学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34
第二节 临床实习的内容和方法340
第三节 临床实习的基本要求350
第四节 实习成绩考核内容和标准351
第二十二章 医院的工作任务与机构设置357
第一节 医院的任务与种类357
第二节 医院的总体布局与机构设置358
第三节 诊疗组织359
第一节 医院工作特点361
第二节 门诊工作制度361
第二十三章 医院工作特点与制度361
第三节 病房工作制度362
第四节 医嘱处方制度365
第二十四章 临床各级医师职责367
第一节 实习医师职责367
第二节 临床住院医师职责368
第四节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369
第三节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369
第四节 当代医学教育概况37
第一节 医德的特点与医德规范371
第二十五章 临床医师医德规范371
第二节 临床诊疗工作的道德要求373
第三节 预防医学、计划生育和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医德377
第四节 医德的评价和修养381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概念385
第二十六章 病人的心理学问题385
第二节 病人的心理需要386
第三节 病人的心理反应与焦虑387
第四节 住院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388
第五节 心理护理的目标和程序389
第一节 医学法学的基本概念392
第二十七章 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处理392
第二节 医疗事故定性和分级标准393
第三节 医疗事故的处理395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防范396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399
第二十八章 医疗文件书写规范399
第五节 医学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40
第二节 住院病历的书写要求与格式400
第三节 门诊病历的书写405
第四节 临床各科病历书写特点406
第五节 各种医疗记录的书写411
第一节 临床诊断概论419
第二十九章 临床诊断的基本过程419
第二节 临床思维的一般过程和特点422
第三节 临床诊断的思维操作方法424
第四节 临床诊断的科学方法论429
第六节 未来的医学教育43
第五节 临床误诊常见原因433
第一节 护理基本技术435
第三十章 临床基本操作技术435
第二节 穿刺和引流术441
第三节 切开与置管术446
第四节 镜检术449
第七节 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教育45
第三十一章 常见症状的诊断和处理453
第一节 低热453
第二节 高热454
第三节 水肿456
第四节 头痛457
第五节 昏迷459
第六节 呼吸困难460
第七节 急性腹痛462
第八节 慢性腹痛463
第九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65
第十节 便血466
第十一节 黄疸467
第十二节 血尿469
第一节 医学院校的机构设置47
第四章 医学生生活及教学形式与条件的优化利用47
第十三节 出血倾向470
第十四节 眩晕471
第十五节 咯血473
第三十二章 常见危重病人的处理475
第一节 心跳骤停475
第二节 休克477
第三节 心力衰竭481
第四节 呼吸衰竭485
第五节 肾功能衰竭486
第二节 学籍管理49
第六节 肝性脑病490
第七节 脑水肿与脑疝491
第八节 弥慢性血管内凝血494
第三十三章 内科诊疗常规49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497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502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511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518
第五节 造血系统疾病520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病527
第七节 风湿性疾病和关节病529
第三节 医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特点53
第八节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530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531
第十节 内科常用诊疗技术536
第三十四章 外科诊疗常规540
第一节 外科基础540
第二节 普外科548
第四节 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55
第三节 脑外科559
第四节 胸心外科560
第五节 腹部外科565
第六节 泌尿外科576
第五节 医学院校教学形式及其优化利用58
第七节 骨外科581
第八节 周围血管疾病587
第九节 外科常用诊疗技术588
第三十五章 妇产科诊疗常规593
第一节 妇产科常见症状及其鉴别诊断593
第二节 妊娠诊断与围产期保健596
第三节 正常分娩处理常规597
第四节 妊娠合并症及产褥期异常599
第三节 医学的产生和发展6
第五节 胎儿疾病602
第六节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603
第七节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606
第八节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与变位609
第九节 月经病及其他功能性子宫出血612
第十节 计划生育616
第十一节 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620
第三十六章 儿科诊疗常规632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632
第二节 营养缺乏症635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637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638
第五节 循环系统疾病639
第五章 医学生与医学人才64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分类64
第六节 造血系统疾病641
第七节 泌尿系统疾病643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644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645
第十节 儿科常见急症646
第十一节 儿科常用诊疗技术648
第二节 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65
第三十七章 传染病诊疗常规650
第一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650
第二节 肠道传染病651
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655
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658
第五节 动物源性传染病660
第六节 蠕虫病661
第七节 其他传染病664
第三十八章 耳鼻咽喉科诊疗常规666
第一节 鼻部疾病666
第二节 咽部疾病670
第三节 喉部疾病673
第四节 耳部疾病676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智能结构与知识结构68
第三十九章 眼科诊疗常规681
第一节 眼科检查技术681
第二节 眼科疾病684
第三节 眼科诊疗技术697
第四十章 口腔科诊疗常规699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检查699
第四节 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70
第二节 口腔常见疾病701
第四十一章 皮肤科诊疗常规710
第一节 总论710
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714
第五节 成才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72
第四十二章 护理常规及饮食治疗726
第一节 护理常规726
第二节 饮食治疗737
第六章 医学学习规律及其原则74
第一节 医学学习规律74
第四十三章 医学新技术应用简介742
第一节 超声诊断仪742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747
第二节 医学学习原则75
第三节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752
附录一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及正常值757
第三节 医学学习过程的本质及特点76
附录二 临床常用药物761
第四节 自主学习与自我控制78
参考文献787
第五节 学习方法及其优化80
第六节 大脑的合理使用与学习卫生82
第七章 医学生的思维与训练85
第一节 思维及其分类85
第二节 思维的一般过程88
第四节 医学的基本范畴9
第三节 医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其特点90
第四节 医学生的思维训练92
第八章 医学生心理97
第一节 青年心理的一般特点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