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工程与实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工程与实施
  • 肖帅领,窦西河等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 ISBN:750384229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工程与实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网络工程基础篇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1.2.1 计算机网络的初级阶段3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3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1.2.4 高速、智能的计算机网络阶段4

1.2.3 标准、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阶段4

1.2.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4

1.3.2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5

1.3.1 常见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方法5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6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7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0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11

2.1.1 为什么要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11

2.1.3 关于网络分层模型的类比12

2.2.1 ISO/OSI七层模型13

2.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3

2.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3

2.2.2 各层功能简介14

2.3.1 TCP/IP参考模型16

2.3 TCP/IP模型16

2.2.3 OSI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16

2.3.2 各层主要协议服务概述17

2.3.3 TCP/IP的基本工作原理18

2.5.2 ATM20

2.5.1 SNA20

2.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20

2.5 其他网络参考模型20

第3章 网络传传输技术22

3.1.1 数据传输与传输信道23

3.1 数据传输技术23

3.1.3 多路复用技术24

3.1.2 数据编码技术24

3.2.1 线路交换25

3.2 通信交换技术25

3.1.4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25

3.2.3 分组交换26

3.2.2 报文交换26

3.3 介质访问控制27

3.4.2 有线传输介质28

3.4.1 传输介质的分类28

3.4 传输介质28

3.4.3 无线传输介质31

第4章 TCP/IP协议33

4.1 TCP/IP协议体系概述34

4.2.1 IP协议35

4.2 TCP/IP网络层协议35

4.2.2 IP地址36

4.2.3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38

4.2.4 子网掩码40

4.2.5 ARP与RARP41

4.2.7 路由与路由协议42

4.2.6 ICMP42

4.3.1 TCP(传输控制协议)45

4.3 TCP/IP的传输层45

4.3.2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50

4.4 应用层协议51

第5章 局域技术53

5.1.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54

5.1.1 局域网的特点和功能54

5.1 局域网概述54

5.2.1 IEEE802标准概述56

5.2 IEEE802标准56

5.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57

5.3.1 CSMA/CD58

5.3 介质访问控制58

5.4.1 服务器和工作站59

5.4 局域网组网设备59

5.3.2 令牌访问控制59

5.4.2 网卡(NIC)60

5.4.3 中继器和集线器61

5.4.4 网桥和交换机62

5.5.1 以太网63

5.5 以太网系列63

5.5.2 快速以太网技术65

5.5.3 千兆以太网66

5.6.1 令牌环网68

5.6 令牌环网与FDDI68

5.5.4 万兆以太网68

5.6.2 FDDI69

5.7.1 无线局域网标准70

5.7 无线局域网70

5.7.2 无线局域网设备71

5.7.3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72

5.8.1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73

5.8 虚拟局域网73

5.8.2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74

第6章 广域网76

6.1.2 常见广域网设备77

6.1.1 广域网服务的实现模型77

6.1 广域网概述77

6.1.3 常见广域网服务类型和带宽78

6.2 PPP(点对点协议)79

6.1.4 广域网与OSI模型79

6.3.1 ISDN的组成80

6.3 ISDN80

6.3.3 ISDN的应用81

6.3.2 ISDN的速率服务81

6.4.2 ATM的特点和应用82

6.4.1 ATM的实现82

6.4 ATM82

6.5.3 帧中继的特点与应用83

6.5.2 帧中继的组成83

6.5 帧中继83

6.5.1 帧中继的实现83

6.6.1 SDH的实现84

6.6 SDH技术84

6.6.2 SDH的应用86

第7章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87

7.1.2 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88

7.1.1 Internet的概念与组成88

7.1 Internet88

7.1.3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89

7.1.6 Intemet的接入方式90

7.1.5 下一代Internet(Internet Ⅱ)90

7.1.4 Internet的主要特点与应用90

7.2.2 Intranet的组成95

7.2.1 Intranet的概念95

7.2 Intranet95

7.2.5 Intranet和Internet的区别与联系96

7.2.4 Intranet的应用96

7.2.3 Intranet的特点96

7.3 Extranet——Intranet的新发展97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98

8.2.1 Windows操作系统99

8.2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99

8.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99

8.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99

8.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99

8.2.2 UNIX操作系统100

8.2.3 LINUX操作系统101

8.2.4 NETWARE操作系统102

网络设备配置篇103

第9章 网络设备综述104

9.1.1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105

9.1 调制解调器105

9.1.2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功能与方式106

9.1.3 如何选购调制解调器109

9.2 网卡111

9.2.2 网卡的分类112

9.2.1 网卡的工作原理112

9.3 集线器113

9.4.1 交换机概述115

9.4 交换机115

9.4.3 应用中的几个问题116

9.4.2 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交换116

9.4.4 第三层交换机的应用117

9.5.1 原理与作用118

9.5 路由器118

9.5.3 路由器的功能119

9.5.2 路由器的优缺点119

9.6.2 网关-网关协议简述120

9.6.1 网关的基本概念120

9.6 网关120

9.7.1 防火墙概述121

9.7 防火墙121

9.6.3 外部网关协议简述121

9.6.4 内部网关协议族121

9.7.2 防火墙体系结构123

9.7.3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组合形式125

9.7.5 防火墙的未来126

9.7.4 内部防火墙126

9.8.2 WAN连接127

9.8.1 LAN连接127

9.8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连接127

9.8.4 固定端口128

9.8.3 DTE到DCE的串行连接128

9.8.6 设置控制台的连接129

9.8.5 标准组件端口129

9.10 实现企业网络互联及Internet接入130

9.9 以太网交换机在中小局域网中的应用130

第10章 运行和配置Cisco IOS132

10.1.2 Cisco IOS用户端口133

10.1.1 IOS的启动程序133

10.1 网络设备的软件运行133

10.1.3 IOS沟通134

10.2.2 检查交换机LED指示灯138

10.2.1 Catalyst 1900系列交换机初始化138

10.1.4 多种途径的配置138

10.2 Cisco交换机初始化138

10.2.5 显示交换机的初始化状态139

10.2.4 登录交换机139

10.2.3 交换机启动后的显示情况139

10.3.2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141

10.3.1 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141

10.3 交换机配置基础141

10.4 Cisco路由器初始启动过程142

10.3.5 显示双工模式选项142

10.3.3 配置交换机的缺省网关142

10.3.4 设定全双工/半双工选项142

10.4.2 设置全局参数143

10.4.1 系统配置对话143

10.4.3 设置端口参数144

10.5.1 登录路由器145

10.5 路由器配置基础145

10.4.4 全部设置的回顾和使用145

10.5.2 配置路由器149

第11章 Cisco IOS网络管理154

11.1.2 使用CDP155

11.1.1 用CDP发现邻居155

11.1 介绍CDP155

11.2.1 使用Telnet连接到远程设备158

11.2 访问远程设备158

11.2.2 主机名称到地址的映射159

11.2.5 关闭Telnet会话161

11.2.4 查看Telnet连接161

11.2.3 挂起Telnet会话161

11.2.6 ping162

11.3.2 ROM的功能163

11.3.1 路由器内部组件163

11.2.7 trace163

11.3 管理IOS163

11.3.3 发现IOS164

11.3.4 管理配置文件165

11.3.5 管理Cisco IOS文件系统166

第12章 交换机169

12.1.1 学习地址170

12.1 二层交换机的功能170

12.1.3 消除循环171

12.1.2 转发及过滤帧171

12.2 生成树协议173

12.2.3 生成树协议中根端口的选择方法174

12.2.2 生成树协议中根网桥的选择方法174

12.2.1 生成树的工作原理174

12.2.5 生成树协议中的阻塞端口175

12.2.4 生成树协议中指定端口的选择方法175

12.2.7 生成树的重新计算176

12.2.6 生成树上的端口状态176

12.3 交换机传送帧的方法177

12.4 管理MAC地址表和配置文件178

第13章 用VLAN扩展交换式网络179

13.1.3 VLAN的成员模式180

13.1.2 VLAN的工作原理180

13.1 VLAN概述180

13.1.1 定义一个VLAN180

13.1.4 ISL协议和封装格式181

13.2.2 VTP工作模式182

13.2.1 VTP协议属性182

13.1.5 IEEE 802.1Q协议和封装格式182

13.2 VTP协议简介182

13.3.1 配置原则183

13.3 配置VLAN183

13.2.3 VTP修剪183

13.2.4 传送VTP信息183

13.3.4 单个交换机VLAN配置184

13.3.3 VTP配置内容和原则184

13.3.2 配置步骤184

13.3.5 多个交换机的配置185

13.3.6 使用VTP配置VLAN186

第14章 路由协议配置188

14.1.2 区分静态和动态路由189

14.1.1 路由选择概述189

14.1 路由概述189

14.1.4 核实静态路由的配置190

14.1.3 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190

14.1.6 管理距离191

14.1.5 动态路由协议介绍191

14.2.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192

14.2 路由选择协议概述192

14.2.2 路由选择回路问题194

14.2.3 解决路由环路问题195

14.4 均衡混合路由197

14.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197

14.5.1 启用RIP198

14.5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198

14.5.2 配置RIP199

14.5.3 启用IGRP200

14.5.4 启用EIGRP203

14.5.5 启用OSPF205

14.5.6 VLAN间路由209

第15章 路由访问控制211

15.2.1 入站/出站访问列表212

15.2 如何操作访问控制列表212

15.1 访问控制列表212

15.1.1 什么是访问列表212

15.1.2 为什么使用访问列表212

15.1.3 访问控制列表的类型212

15.2.4 测试清单:拒绝或允许213

15.2.3 出站访问列表213

15.2.2 访问控制列表的作用213

15.3.1 如何标识访问列表214

15.3 访问列表配置指南214

15.3.2 配置IP访问控制列表215

15.4.1 过滤到路由器的虚拟终端(vty)访问217

15.4 如何控制VTY的访问217

15.5 使用名称IP访问列表218

15.4.2 控制VTY访问举例218

15.7.1 NAT技术的定义219

15.7 用NAT来缩放网络219

15.6 核实访问控制列表219

15.7.3 在Internet中使用NAT技术220

15.7.2 NA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220

15.7.4 NAT的配置221

15.7.5 NAT故障排除222

第16章 路由广域网协议配置224

16.1.2 典型的WAN封装协议:Layer 2225

16.1.1 WAN连接类型:Layer 1225

16.1 WAN简介225

16.2 建立串行点到点连接226

16.1.3 WAN接入服务提供商226

16.2.2 配置HDLC封装227

16.2.1 HDLC帧结构227

16.3.1 PPP协议组成228

16.3 PPP协议简介228

16.3.2 PPP身份验证229

16.3.3 配置PPP230

16.4.1 帧中继概念231

16.4 帧中继概述231

16.3.4 核实HDLC和PPP配置231

16.4.2 帧中继业务232

16.4.5 帧中继的带宽管理233

16.4.4 帧中继承载业务的特点233

16.4.3 帧中继的基本功能233

16.4.7 帧中继的寻址功能234

16.4.6 帧中继的国际标准234

16.4.10 检验并排除帧中继连接故障235

16.4.9 配置帧中继235

16.4.8 拥塞控制235

16.4.12 帧中继非广播多点访问可到达性问题237

16.4.11 帧中继拓扑图的种类237

16.4.13 用子接口解决帧中继NBMA可达性问题238

16.4.14 点对点子接口的配置239

16.5.3 ISDN所用的标准240

16.5.2 缺点分析240

16.5 ISDN技术简介240

16.5.1 优点分析240

16.5.4 ISDN的功能组与参考点241

16.5.5 承载业务的属性242

16.5.7 按需拨号路由概述243

16.5.6 建立ISDN BRI呼叫243

16.5.8 标准DDR的配置245

网络规划设计篇247

第17章 网络基本设计要点248

17.1 网络设计基本概念249

17.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250

17.3.1 核心层251

17.3 分层拓扑结构设计模型251

17.3.2 分布层254

17.3.4 分层网络设计原则255

17.3.3 访问层255

17.3.5 分层模型设计策略256

17.4.1 冗余链路与网状拓扑结构的选择259

17.4 冗余设计模型259

17.4.3 工作站到路由器的冗余261

17.4.2 冗余电源系统261

17.5 安全设计模型262

17.4.5 备份硬件262

17.4.4 路由的冗余262

17.6.1 IP地址规划原则263

17.6 IP地址规划263

17.6.2 IP地址规划要点264

17.7.2 路由协议选择原则265

17.7.1 IP路由协议分类265

17.6.3 IP地址规划举例265

17.7 路由协议的选择265

第18章 需示分析及总体设计267

18.1.2 需求分析的来源及内容268

18.1.1 需求分析的目的268

18.1 需求分析268

18.1.3 分析商业目标与商业约束269

18.1.4 分析技术目标与技术约束271

18.1.5 了解原有网络架构275

18.1.6 描述网络流量276

18.2.2 设计原则277

18.2.1 设计目标277

18.1.7 建立客户需求规范文档(可选)277

18.2 网络总体设计277

18.2.3 网络平台设计278

18.3.1 通信子网规划设计282

18.3 总体设计方法282

18.3.2 资源子网规划设计283

18.3.3 网络方案中的设备选型284

18.3.4 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器资源设备285

第19章 园区局域网设计287

19.1.2 以太网技术288

19.1.1 局域网设计基础288

19.1 局域网设计方法288

19.2.2 园区网中网络设备的选择方法290

19.2.1 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型290

19.2 园区局域网设计概述290

19.2.3 VLAN的应用296

19.2.5 园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的选择297

19.2.4 网管软件的选择297

19.3.1 校园网设计目标298

19.3 校园网设计298

19.3.3 校园网总体设计299

19.3.2 校园网设计原则299

19.4.1 小区网络设计原则300

19.4 智能化小区网设计300

19.4.2 智能小区网络业务301

19.5.3 政府网络主要应用302

19.5.2 政府网络设计原则302

19.5 政府网设计302

19.5.1 政府网络的设计目标302

19.6.2 无线局域网设计303

19.6.1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式303

19.6 无线局域网设计303

19.7.2 企业网VPN设计305

19.7.1 VPN概述305

19.7 企业网中VPN的应用305

第20章 广域网设计306

20.2.1 传输网SDH307

20.2 广域网设计307

20.1 广域网设计概述307

20.2.2 窄带广域网DDN、FR308

20.2.3 宽带广域网ATM、IP311

20.3 接入网设计313

20.3.1 光纤接入314

20.3.2 xDSL接入316

20.3.3 ISDN接入319

20.3.4 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321

20.3.5 无线接入322

20.3.6 DDR设计323

第21章 多媒体网络设计325

21.2 多媒体基础326

21.1 三网合一概述326

21.2.3 视频存储格式327

21.2.2 视频信令标准327

21.2.1 广播标准327

21.2.5 音频的数字化328

21.2.4 视频的数字化328

21.2.6 多点传送329

21.3 多媒体网络设计330

21.4.1 会议电视331

21.4 多媒体网络应用331

21.4.2 VOD点播335

21.4.3 远程教育336

21.4.4 IP电话337

第22章 网络新技术341

22.1.2 DWDM系统组成342

22.1.1 DWDM技术原理342

22.1 DWDM简介342

22.1.3 DWDM城域网应用343

22.2.1 MPLS概述344

22.2 MPLS简介344

22.2.2 MPLS的优势345

22.2.3 MPLS原理346

22.2.4 MPLS VPN347

第23章 网络方案的编写349

23.3 XX校园网络方案350

23.2 网络方案概览350

23.1 网络方案制作介绍350

23.3.1 用户需求分析351

23.3.2 网络规划352

23.3.3 网络设计方案353

23.3.4 网络产品选型及配置354

23.3.6 方案设计特点及优势355

23.3.5 网络业务355

网络综合布线篇357

第24章 综合布线系统358

24.1.1 综合布线系统和智能化建筑的关系359

24.1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概述359

24.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和适用场合361

24.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范围361

24.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363

24.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366

24.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367

24.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367

24.6.1 集成布线系统368

24.6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368

24.6.2 智能小区布线371

第25章 综合布线介质与设备373

25.1.2 双绞线374

25.1.1 同轴电缆374

25.1 有线通信线路374

25.1.3 光纤376

25.2.1 同轴电缆的主要电气参数377

25.2 同轴电缆的品种、性能与标准377

25.2.2 同轴电缆的物理参数378

25.3.1 双绞线的品种380

25.3 双绞线传输介质的品种、性能与标准380

25.3.3 常用的双绞线电缆381

25.3.2 双绞线电缆的测试数据381

25.3.4 超5类布线系统383

25.4.1 光纤的种类384

25.4 光纤的品种与性能384

25.3.5 6类线的有关问题384

25.4.2 光纤通信系统简述385

25.4.3 光缆的种类及应用386

25.5.5 宽带传输388

25.5.4 基带传输388

25.5 数据传输技术中的几个术语388

25.5.1 信道传输速率388

25.5.2 通信方式388

25.5.3 传输方式388

25.5.3 网关、路由器389

25.5.2 网桥、交换机389

25.5 网络互联设备389

25.5.1 中继器和集线器389

25.5.5 防火墙390

25.5.4 调制解调器390

第28章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技术391

26.1.1 综合布线工程的范围392

26.1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392

26.1.3 网络工程拓扑设计393

26.1.2 综合布线工程的分析393

26.1.4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394

26.2.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395

26.2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395

26.2.3 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规范396

26.2.2 工作区设计规范396

26.3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397

26.3.1 水平干线子系统设计概述398

26.3.4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方案399

26.3.3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399

26.3.2 水平干线子系统拓扑设计399

26.4.2 管理间子系统的交连硬件部件402

26.4.1 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部件402

26.4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402

26.4.4 管理间子系统在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中的应用404

26.4.3 管理间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404

26.4.5 管理间子系统在设备间中的应用405

26.5.1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简述406

26.5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406

26.4.6 管理间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406

26.5.3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方法407

26.5.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拓扑结构407

26.6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08

26.7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409

26.6.2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409

26.6.1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概述409

26.7.1 AT 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设计410

26.7.2 电缆布线方法411

26.7.3 光纤传输系统设计规范412

26.7.5 电缆线的保护413

26.7.4 三种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413

26.8.1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414

26.8 网络工程的总体设计414

26.8.3 两套设计方案的各自取费主要内容415

26.8.2 网络布线方案的设计415

第27章 网络工程实距实用技术416

27.2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敷设417

27.1.4 测试417

27.1 网络工程布线实施技术要点417

27.1.1 布线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417

27.1.2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417

27.1.3 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417

27.2.4 槽、管的线缆敷设418

27.2.3 桥架418

27.2.1 金属槽和塑料槽418

27.2.2 金属管和塑料管418

27.3.2 线槽铺设技术421

27.3.1 路由选择技术421

27.3 布线技术421

27.3.4 建筑物主干线电缆连接技术424

27.3.3 线缆牵引技术424

27.3.6 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426

27.3.5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技术426

27.4.2 光纤/光缆连接安装技术427

27.4.1 光纤连接器的主要部件和制作工艺427

27.4 光缆布线技术427

27.5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429

27.4.3 光纤布线的元件—线路管理件429

27.5.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430

27.5.1 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关系430

27.6.2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431

27.6.1 连接RJ-45时要注意的事项431

27.6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技术431

第28章 无线网络433

28.1.1 无线网络的概念434

28.1 无线网络的概念与特点434

28.1.2 无线网络标准与协议435

28.1.3 无线网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36

28.2.1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437

28.2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与实例437

28.2.2 无线网络安装实例438

28.3.2 计算机无线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439

28.3.1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应用状况439

28.3 无线网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439

第29章 测试与收尾441

29.1.2 测试有关标准442

29.1.1 测试内容442

29.1 测试概述442

29.1.3 超5类、6类线测试有关标准446

29.3 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447

29.2.2 电缆的认证测试447

29.2 电缆的2种测试447

29.2.1 电缆的验证测试447

29.4.1 DSP—100448

29.4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448

29.3.1 网络听证448

29.3.2 故障诊断448

29.4.2 DSP-4000系列数字式电缆分析仪453

29.5.1 光纤测试技术综述454

29.5 光纤测试技术454

29.4.3 OptiView集成式分析仪454

29.5.3 938系列测试仪的技术参数459

29.5.2 光纤测试仪组成459

29.5.4 光纤测试步骤460

29.7.2 网络文档的组成462

29.7.1 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462

29.6 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及解决方法462

29.6.1 近端串扰未通过(Fail)462

29.6.2 衰减未通过462

29.6.3 接线图未通过462

29.6.4 长度未通过462

29.7 工程的结尾工作462

第30章 网络工程的验收与签定464

30.1.5 管理间、设备间子系统验收465

30.1.4 垂直干线子系统验收465

30.1 现场(物理)验收465

30.1.1 工程验收内容465

30.1.2 工作区子系统验收465

30.1.3 水平干线子系统验收465

30.2.2 光纤的性能测试466

30.2.1 电缆的性能测试466

30.2 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466

30.4.2 工程设计与实施467

30.4.1 工程概况467

30.3 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467

30.4 鉴定会材料样例467

30.4.6 某医院计算机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测试报告468

30.4.5 结束语468

30.4.3 工程特点468

30.4.4 工程文档468

30.5 鉴定会后资料归档469

第31章 机房管理470

31.1 机房系统设计的环境考虑471

31.2 机房的环境条件472

31.3.2 完善事故处理及事后处理制度473

31.3.1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473

31.3 机房安全管理制度473

附录A 综合布线标准化组织475

附录B 布线方案样例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