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水市秦城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水市秦城区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4792242.jpg)
- 天水市秦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08625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74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1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水市秦城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 建置69
第一章 位置区域69
第二章 历史沿革69
第三章 行政区划76
第四章 城区与街、乡97
第一节 城区97
第二节 街道101
第三节 乡105
第二编 自然地理125
第一章 地质125
第一节 地层126
第二节 侵入岩127
第三节 构造127
第四节 矿产128
第二章 地貌130
第一节 地貌特征130
第二节 地貌类型和分区131
第三章 山脉133
第一节 秦岭主脉133
第二节 山梁133
第四章 气候138
第一节 气候特征138
第二节 光照139
第三节 温度140
第四节 降水146
第五节 季风、寒潮149
第六节 物候150
第五章 水文156
第一节 河流156
第二节 水文特征159
第三节 地下水161
第四节 水质162
第六章 土壤植被165
第一节 土壤形成165
第二节 土壤种类与分布166
第三节 植被168
第七章 自然资源170
第一节 土地资源170
第二节 动物资源172
第三节 植物资源177
第四节 水资源187
第八章 自然灾害190
第一节 气象性灾害190
第二节 地质性灾害194
第三节 生物性灾害195
第三编 人口199
第一章 规模与分布199
第一节 总人口199
第二节 城区人口203
第三节 人口密度205
第二章 人口变动207
第一节 自然变动207
第二节 迁移流动208
第三章 人口结构210
第一节 性别210
第二节 年龄211
第三节 民族213
第四节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14
第五节 婚姻215
第四章 人口素质216
第一节 文化程度216
第二节 寿命219
第五章 人口管理222
第一节 登记222
第二节 普查223
第三节 发证224
第六章 计划生育224
第一节 机构225
第二节 晚婚晚育225
第三节 少生优生226
第四编 城乡建设231
第一章 古城变迁231
第二章 规划232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232
第二节 乡村规划235
第三章 古建筑236
第一节 穴居236
第二节 西戎板屋236
第三节 公共建筑237
第四节 民居238
第五节 古堡与磨房239
第六节 近代建筑239
第四章 名人故居240
第五章 现代建筑242
第一节 校舍242
第二节 医院244
第三节 影剧院、体育场(馆)245
第四节 商厦、饭店、宾馆247
第五节 厂房、车间248
第六节 机关办公楼251
第七节 住宅253
第六章 市政工程256
第一节 道路、桥梁256
第二节 排水263
第三节 路灯264
第四节 防洪工程265
第五节 抗震防震266
第七章 乡村建设267
第一节 村落267
第二节 集镇268
第八章 环境保护270
第一节 环境污染270
第二节 环境监测271
第三节 环境治理272
第九章 园林绿化273
第一节 城区绿化273
第二节 公园 花园274
第三节 花圃、苗圃275
第四节 庭院绿化276
第十章 公用事业278
第一节 城市供水278
第二节 公共交通278
第三节 城市供热279
第十一章 建筑队伍280
第十二章 房产管理281
第一节 产权和房租281
第二节 房屋普查283
第三节 私房改造283
第四节 商品房开发284
第十三章 土地管理285
第一节 地籍285
第二节 建设用地286
第五编 工业289
第一章 电力与机械制造289
第一节 电站建设289
第二节 变电供电290
第三节 机械制造290
第二章 雕漆292
第三章 地毯、丝毯295
第一节 地毯295
第二节 丝毯296
第四章 工艺美术297
第一节 木器家具297
第二节 包装298
第三节 刻字、彩印298
第五章 皮毛加工299
第一节 制革299
第二节 皮鞋300
第三节 皮件301
第六章 日用品生产301
第一节 火柴301
第二节 服装302
第三节 鞋帽303
第七章 粮油副食品304
第一节 粮、油加工304
第二节 酿酒305
第三节 副食品生产307
第四节 冷冻食品加工309
第八章 电缆材料309
第九章 化工企业310
第一节 橡胶制品310
第二节 塑料制品310
第三节 电石化工311
第四节 化纤311
第十章 纺织312
第一节 毛纺织312
第二节 棉纺织313
第十一章 五金制品314
第十二章 建筑材料317
第十三章 机电制造318
第十四章 造纸、印刷业319
第一节 印刷319
第二节 造纸319
第六编 商贸331
第一章 商业331
第一节 机构331
第二节 行业331
第三节 主要门店选介336
第二章 供销338
第一节 机构338
第二节 营业339
第三章 粮食343
第一节 粮政机构343
第二节 粮油贸易343
第三节 农村粮油购销345
第四节 城镇粮油供应348
第五节 储运350
第四章 物资351
第一节 机构351
第二节 经营管理352
第七编 交通邮电357
第一章 道路、桥梁357
第一节 古道357
第二节 驿道358
第三节 公路359
第四节 公路养护361
第五节 桥梁362
第二章 运输364
第一节 运输工具364
第二节 运输业366
第三节 路政管理373
第三章 邮电374
第一节 机构374
第二节 邮政375
第三节 电信379
第八编 金融保险387
第一章 机构387
第一节 银行387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389
第三节 保险390
第二章 货币、债券391
第一节 货币391
第二节 债券394
第三章 存、贷款396
第一节 存款396
第二节 贷款399
第三节 利率400
第四章 管理402
第一节 现金管理402
第二节 结算管理402
第三节 金银管理403
第五章 保险403
第一节 投保403
第二节 赔付404
第九编 农业409
第一章 体制变革409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409
第二节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41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411
第四节 人民公社41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6
第二章 种植业417
第一节 耕地面积417
第二节 耕作制度419
第三节 作物布局与产量421
第四节 良种培育与推广430
第五节 肥料施用432
第六节 植物保护433
第七节 农业机具434
第三章 林业436
第一节 森林概况436
第二节 林业管理438
第三节 林业生产440
第四节 森林保护443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444
第四章 果树446
第一节 果园建设446
第二节 果树栽培447
第三节 果树病虫害防治449
第五章 农电450
第一节 农电建设450
第二节 农电管理452
第六章 水利452
第一节 水利建设452
第二节 水库455
第三节 水土保持456
第四节 治河保地457
第七章 畜牧458
第一节 概况458
第二节 畜禽种类460
第三节 畜禽改良460
第四节 畜禽饲养462
第五节 疫病防治463
第六节 饲草饲料464
第八章 农业管理机构466
第十编 乡镇企业471
第一章 发展概况471
第二章 行业473
第一节 农业企业473
第二节 工业企业474
第三节 建筑企业479
第四节 交通运输481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481
第三章 产品483
第一节 省优产品483
第二节 市优产品484
第三节 出口产品484
第四章 重点企业简介484
第十一编 经济管理489
第一章 计划管理4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489
第二节 计划编制489
第三节 计划实施493
第四节 计划监督495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二节 市场管理498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50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07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507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509
第三章 物价管理510
第一节 定价510
第二节 价格调整511
第三节 监督518
第四章 审计519
第一节 机构519
第二节 专业审计519
第三节 内部审计521
第五章 统计521
第一节 全面统计521
第二节 专项调查524
第三节 普查525
第十二编 财政税务529
第一章 财政529
第一节 机构529
第二节 财政体制530
第三节 财政收入532
第四节 财政支出533
第五节 财政监督538
第二章 税务538
第一节 税务机构538
第二节 农业税540
第三节 工商业税543
第四节 其他税547
第五节 基金550
第六节 税务监督551
第十三编 中国共产党555
第一章 地下革命活动555
第一节 早期活动555
第二节 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556
第三节 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557
第二章 代表大会561
第三章 工作机构565
第一节 市、区委员会565
第二节 直属部门569
第三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570
第四章 决策活动571
第一节 重大活动纪略571
第二节 决策程序577
第五章 组织建设578
第一节 党员578
第二节 基层组织579
第三节 干部管理581
第六章 宣传教育583
第一节 宣传583
第二节 理论学习584
第三节 党员教育585
第七章 纪律检查586
第一节 机构586
第二节 案件587
第八章 统一战线588
第九章 信访接待590
第十四编 权力机关595
第一章 机构595
第二章 选举598
第一节 议员598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59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99
第三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01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603
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07
第十五编 行政机关615
第一章 机构615
第二章 基层政权625
第三章 政务活动627
第四章 施政方式631
第五章 行政监察632
第六章 驻区机关633
第十六编 政协637
第一章 机构637
第二章 历届会议638
第三章 主要活动639
第四章 领导人更迭645
第十七编 党派群团64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649
第一节 机构649
第二节 活动650
第二章 民主党派651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65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652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652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653
第五节 九三学社653
第三章 群众团体654
第一节 工会组织654
第二节 青年组织655
第三节 妇女组织657
第四节 农民组织658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659
第六节 少儿组织660
第七节 老年人组织660
第十八编 劳动人事665
第一章 人事665
第一节 机构与编制665
第二节 干部录用666
第三节 干部培训668
第四节 干部任免669
第五节 干部奖惩670
第六节 一般行政职务的确定671
第七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671
第二章 劳动672
第一节 劳动管理672
第二节 劳动就业673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75
第四节 劳动培训676
第五节 劳动保护677
第六节 劳动保险677
第七节 劳务输出678
第三章 工资福利678
第一节 俸禄制678
第二节 供给制679
第三节 工资制680
第四节 津贴、补贴681
第四章 离休、退休682
第一节 离职休养682
第二节 退职退休682
第十九编 军事687
第一章 机构设置687
第一节 机构687
第二节 编制688
第二章 军事设施694
第一节 关隘、堡寨694
第二节 防空设施695
第三章 驻军696
第四章 兵事纪略699
第一节 战事699
第二节 农民武装斗争705
第五章 地方武装707
第一节 民团707
第二节 国民兵707
第三节 自卫队708
第四节 武装警察708
第五节 民兵709
第六章 兵役制711
第一节 古兵役制711
第二节 征兵制711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712
第四节 预备役制712
第二十编 公安司法717
第一章 公安717
第一节 机构717
第二节 政治保卫718
第三节 经济文化保卫719
第四节 治安管理720
第五节 户政管理723
第六节 消防725
第七节 交通管理726
第八节 刑事侦查727
第九节 预审729
第十节 看守730
第二章 检察730
第一节 机构730
第二节 刑事检察731
第三节 经济检察733
第四节 法纪检察734
第五节 监所检察734
第三章 审判735
第一节 机构735
第二节 刑事审判735
第三节 民事审判737
第四节 经济审判737
第五节 案件复查738
第四章 司法行政738
第一节 机构738
第二节 法制宣传738
第三节 人民调解739
第四节 公证739
第五节 律师739
第二十一编 民政743
第一章 救灾救济743
第一节 救灾743
第二节 救济744
第二章 社会福利747
第三章 移民安置748
第四章 优抚安置749
第五章 拥军优属751
第六章 婚姻登记752
第七章 收容遣送753
第八章 殡葬管理754
第二十二编 科学技术757
第一章 机构7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57
第二节 研究机构757
第三节 群团机构758
第四节 技术推广机构761
第二章 科技队伍762
第一节 人员结构762
第二节 人才培训与交流763
第三章 科技成果765
第一节 省、部级成果765
第二节 市(地、省厅)级成果766
第三节 区(市)级成果770
第四章 科技活动774
第一节 科技普及774
第二节 科技交流775
第三节 科技咨询776
第四节 科技市场777
第五节 科技信息777
第五章 科技兴农778
第一节 种植业技术革新778
第二节 畜牧技术推广780
第三节 林果业技术应用780
第四节 菜篮子工程781
第六章 预测预报782
第一节 地震782
第二节 气象783
第七章 计量784
第一节 计制784
第二节 计具785
第二十三编 文化艺术789
第一章 机构789
第一节 行政管理789
第二节 事业机构789
第二章 戏剧793
第一节 种类793
第二节 班社和剧目796
第三节 鸿盛社802
第四节 天水市秦剧团804
第三章 文学创作805
第一节 文学805
第二节 绘画807
第三节 书法808
第四节 摄影809
第五节 音乐810
第四章 群众文化816
第一节 社火816
第二节 秧歌817
第三节 曲艺818
第四节 皮影和木偶戏819
第五节 春节文化活动820
第六节 灯谜820
第七节 打山歌822
第五章 新闻822
第一节 报纸822
第二节 广播823
第三节 电视824
第六章 读书826
第一节 机构826
第二节 藏书和借阅826
第七章 档案827
第一节 机构827
第二节 档案收集828
第三节 档案利用828
第二十四编 文物古迹831
第一章 古遗址831
第一节 西山坪遗址831
第二节 师赵村遗址832
第三节 其他遗址833
第二章 名胜古迹836
第一节 玉泉观836
第二节 南郭寺837
第三节 其他名胜古迹838
第三章 伏羲庙847
第一节 沿革847
第二节 建筑物848
第三节 祭祀活动850
第四章 馆藏文物852
第五章 金石857
第一节 碑碣857
第二节 匾额859
第三节 楹联860
第六章 古树名木866
第二十五编 教育875
第一章 发展概况875
第二章 行政管理876
第三章 普通教育877
第一节 幼儿教育877
第二节 小学教育879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881
第四节 大中专教育884
第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888
第一节 城市职业技术教育888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888
第五章 成人教育889
第一节 扫盲889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890
第六章 教师队伍892
第一节 队伍结构892
第二节 任用、管理及考核894
第三节 教师待遇896
第七章 教育经费898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教育经费89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898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教育经费899
第八章 勤工俭学901
第九章 学校建设902
第一节 校舍建筑902
第二节 教学设备903
第二十六编 医药卫生923
第一章 机构923
第一节 行政机构923
第二节 医疗机构923
第三节 卫生防疫机构926
第四节 医学教育机构927
第五节 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928
第二章 中医中药929
第一节 中医队伍929
第二节 医事活动931
第三节 中药材931
第三章 西医西药934
第一节 内儿科934
第二节 外科934
第三节 妇产科936
第四节 眼科936
第五节 西药械937
第四章 卫生与防病938
第一节 爱国卫生938
第二节 民间卫生习俗939
第三节 环境卫生939
第四节 妇幼卫生941
第五节 饮水卫生943
第六节 食品卫生945
第五章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946
第一节 传染病946
第二节 地方病947
第二十七编 体育955
第一章 机构955
第一节 行政管理955
第二节 体育团体955
第二章 群众体育956
第一节 学校体育956
第二节 职工业余体育957
第三节 农村体育958
第四节 老年体育958
第五节 伤残人体育959
第三章 体育竞赛959
第一节 承办比赛(运动会)959
第二节 参加比赛961
第四章 武术967
第一节 源流967
第二节 流派及套路968
第三节 武术之家971
第五章 竞技体育972
第一节 田径972
第二节 球类运动972
第三节 体操975
第四节 轻重竞技976
第五节 棋牌类976
第六节 水上、冰上运动977
第七节 射击977
第八节 航空运动978
第九节 摩托车、无线电978
第二十八编 社会983
第一章 民俗983
第一节 家庭983
第二节 婚姻984
第三节 生活习俗985
第四节 节日习俗991
第五节 婚嫁、丧葬习俗996
第六节 其他习俗999
第七节 禁忌1000
第八节 社会新风尚1001
第九节 陋习1004
第二章 宗教10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05
第二节 道教1006
第三节 佛教1007
第四节 伊斯兰教1007
第五节 天主教1008
第六节 基督教1009
第三章 地方语言1011
第一节 语音1012
第二节 语法1019
第三节 词语1021
第四节 谚语1030
第五节 俗语1034
第六节 歇后语1035
第二十九编 人物1041
第一章 传略1041
第二章 简介1074
第三章 表录1091
附录1129
一、旧志简介1129
二、著述辑录1131
三、碑文1142
四、家谱、契约1148
五、文告1152
六、名录辑补1164
后记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