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灾害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灾害管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786059.jpg)
- 姚清林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18078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灾害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中国自然灾害的概况1
(一)分类和灾损1
(二)灾害要素的分异、分区、分带7
二 灾害管理的要义22
(一)灾害管理的定义与任务22
(二)灾害管理的一般原则28
(三)灾害管理的主要方式32
(四)管理层次与管理系统42
第二章 国际灾害宏观管理现状51
一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51
(一)IDNDR活动的中心思想52
(二)IDNDR的行动目标53
(三)IDNDR的组织和管理53
(四)各国的国际减灾活动与组织54
二 美国的灾害管理55
(一)美国自然灾害的特点55
(二)美国防灾行政管理原则56
(三)美国灾害行政管理现状及其特点57
三 日本的灾害管理62
(一)日本自然灾害及其特点62
(二)日本灾害行政管理现状64
(三)日本参与灾害救助的部门69
(二)意大利的减灾思路70
四 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灾害管理70
(一)意大利的主要自然灾害70
(三)全国最高的灾害行政管理机构—民防部72
(四)意大利民防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72
(五)澳大利亚主要灾害及其特点74
(六)澳大利亚的灾害防抗救组织体制76
(七)澳大利亚的防灾对策与措施76
第三章 减灾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79
一 减灾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79
(一)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与多发性决定了减灾的复杂性79
(二)灾害管理是全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中枢81
(三)提高我国灾害管理水平的行动方向81
(四)灾害管理诸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83
二 灾害管理的系统性85
(一)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可能性和必要性86
(二)以地球系统科学综合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88
(三)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89
(四)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90
三 两类灾害管理系统92
四 灾害专业管理系统95
(一)灾前的监测预报防灾抗灾管理95
(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救灾与灾害评估管理97
(三)灾后的恢复重建管理103
(四)常设与临时的灾害管理机构106
(一)行政、专业、社会三类灾害管理系统111
五 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111
(二)三类灾害管理系统的功能互补与分工协作114
(三)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在灾害系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17
(四)综合灾害管理系统的实施程序125
第四章 城市与农村减灾指挥管理系统128
一 城市减灾指挥管理系统128
(一)城市灾害管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128
(二)城市救灾指挥预备技术132
(三)城市规划中的灾害管理问题143
(四)紧急防灾、救灾对策预案管理159
(五)灾害发生前后的重要生命线工程管理164
(六)信息系统与灾害应急管理系统173
二 农村减灾的指挥管理系统181
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灾害管理体制、模式设计186
一 建构我国灾害管理新体制186
(一)我国目前灾害管理体制的弊端186
(二)我国灾害管理体系的新模式设计187
二 不同灾害管理方式的内在联系198
(一)灾害专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结合198
(二)不同灾类专业管理的系统配合201
(三)企业安全管理与灾害管理的配合204
三 设计不同的灾害管理模式209
(一)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特征209
(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灾害管理模式212
(三)中国西部地区的灾害管理模式217
(五)城市灾害管理模式221
(四)中国中部地区的灾害管理模式221
(六)农村灾害管理模式228
第六章 灾害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230
一 国家社会制度、经济发达程度与灾害管理231
(一)现今美国的国家减灾战略与灾害系统管理235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下的灾情特征和灾害管理240
(三)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减灾行动与灾害管理246
二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灾害管理254
(一)物质文明进化与灾害强弱、灾害管理的相关性255
(二)精神文明进化与减灾实践、灾害管理的相关性259
(三)人文因素与灾害管理259
(四)“三大文明”建设管理与灾害管理同步推进的战略对策267
三 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与灾害管理272
(一)科技进步、减灾行动与灾害管理273
(二)宣传教育、减灾意识与灾害管理278
(三)“依法减灾”准则是“依法治国”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81
四 社会管理方式与灾害管理284
(一)灾害系统管理图284
(二)灾害目标管理286
(三)减灾过程管理288
(四)减灾项目管理288
(五)减灾职能管理294
(六)通过灾害管理促进减灾事业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297
主要参考文献307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