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4785083.jpg)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5611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体育课-教学理论-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理论-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重版序1
本书旨趣1
第一部1
一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1
(一)人文、非人文、次人文、超人文及反人文之概念1
目录1
(二)中国人文精神之起源4
(三)孔子、孟子之人文思想与墨子之次人文、庄子之超人文及法家之反人文思想8
(四)汉人之通古今之变之历史精神11
(五)魏晋人之重情感之自然表现13
(六)佛学之超人文思想之兴起15
(七)宋明理学中之立人极之精神17
(八)清代学术之重文物、文字及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之交界19
(九)中国人文精神当有之发展20
(一)前言25
二 西方人文主义之历史的发展(上)25
(二)西方人文主义之思想起源26
(三)希腊、罗马及中古之哲学宗教与人文思想31
(四)文艺复兴时代之人文主义之意义、价值与其影响37
(五)十九世纪之新人文主义之意义与价值及其局限40
三 西方人文主义之历史的发展(下)46
(六)西方现代人文主义与科学思想之结合46
(七)西方现代人文主义与宗教思想之结合48
(八)西方现代人文主义与纯粹哲学之结合之存在主义51
(九)过去之人的定义及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中之问题55
(十)西方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中之问题之来源及吾人之主张62
(十一)吾人对时代文化之几点实践的态度68
第二部72
四 论西方科学精神——科学与中国文化(上)72
(一)对爱因斯坦逝世之感想72
(二)实用技术与科学之不同75
(三)科学之重用分析的理智并超越已有经验限制的精神80
(四)以几种自然科学理论为证84
(五)科学之厉害87
五 科学的理智之限制与仁心——科学与中国文化(中)91
(一)西方科学文明对中国文化之冲击91
(二)科学的理智之限制95
(三)科学何以必须一主之者与虚无主义101
(四)仁心何以为至高无上之主宰106
六 科学对中国文化之价值——科学与中国文化(下)112
(一)导言112
(二)科学技术之纯实用价值113
(三)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之器物世界,为人格精神交通之媒介凭借之价值114
(四)分析辨类之科学的理智,帮助成就中国国家社会之组织,以为人之仁心超升流行之轨道之价值117
(五)科学理智之超越直接经验之世界而间接引发人之虚灵明觉心之价值121
(六)科学知识与历史知识之相辅为用以间接涵养以通贯为性之仁心之价值123
(七)科学之引发重批判贯通之哲学以绝去缘科学概念等而生之偏执之根的价值125
(八)中国人之理智力之运用于科学,可使中国人之理智力得不卷曲于人事关系中而化为世故心、猜疑心、作伪心等之价值127
(九)结论:吾人论科学之价值,应自中国文化中之仁教上立根,及科学家精神与智与仁130
(十)上中下三篇全文结论:对中西文化之大仁与大智及一些感想133
第三部136
七 百年来中国民族之政治意识发展之理则136
(一)依于自然生命冲动力量之太平军与太平天国,及中国民族在近代所遭遇之神魔性的夹板,与其求两面撑开之内在要求138
(二)曾、左、李、胡之保存中国伦常文教之卫道意识,与其中所包含之缺憾或对罪过之承担140
(三)自强运动中师夷制夷之意识中之内在的矛盾,及此矛盾意识之分解141
(四)变法运动与中国传统政制之成为自觉的加以省察变革之对象143
(五)辛亥革命前烈士精神之依于民族大义之自觉及中国传统之成仁取义精神,其异于太平天国之革命运动只出于民族之自然生命之冲动者,表示一政治意识之升进144
(六)民国初年人民之政治意识为自觉的阿斗意识,与阿斗之必然的初步命运145
(七)新文化运动完成中国人对过去政治文化之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之历程,及其所表现之自然心灵之朝气,与五四运动之保存国家主权之意识,及其推向之国民革命运动147
八 理性心灵与个人、社会组织及国家(上)150
(一)略说西方传入中国之个人自由、社会组织及国家观念之变质150
(二)论自事实上之存在观点及主观心理之需要,不能建此三观念当配合贯通之理由153
(三)个人主义的功利主义之不能建立人当尊重社会组织及国家之理由155
(四)功利主义之不能建立人当尊重个人之理由159
(五)理性心灵与其歪倒的表现160
(六)理性心灵正常表现之四形态,与求人我心之直接的贯通统一163
九 理性心灵与个人、社会组织及国家(下)168
(七)西方现代式社会团体与人我心之间接的统一之客观化168
(八)西方现代式国家之理念及民主政治之理念,与统一的理性心灵之客观化169
(九)中西社会文化分别重此诸社会团体组织与国家组织之得失177
(十)理想的中国社会国家之组织之一图像180
(十一)依于道德理性的心灵之间接的以天下为己任与184
民主的建国精神184
第四部189
十 我们的精神病痛——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病痛,其来源与后果189
(一)一些感想189
(二)略说西方宗教与道德之关系及反求诸己的精神191
(三)我所了解的老一代的人193
(四)向外用之理性批评与知识分子之精神上的空虚与孤独195
(五)超越感情与个人之精神力量198
(六)青年之崇拜与青年及中年、老年之精神分离200
(七)功利心习与拆穿后壁之思想及社会冷风204
(八)当注意的问题与精神上之大赦208
十一 论精神上的大赦(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相互赦免其罪过之路道及其问题211
(一)前言211
(二)反求诸己的精神之丧失之外缘212
(三)道德责任之不能诿过于外缘及自责责人之理论上的诸疑难215
(四)我们的是非之场与耶稣之问题220
(五)清凉的冰冻世界与斯宾诺萨之为世界所待与所以224
待世界224
(六)科学态度及哲学态度与斥责的判断之超拔228
(七)上述科学及哲学的理智态度之自私性230
(八)宗教家对罪苦世间之超越情感及其非平等的道德责任观233
十二 论精神上的大赦(下)——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相互赦免其罪过之路道及其问题233
(九)儒者之信仰与对罪过之实践态度及内恕孔悲的心情236
(十)儒家对于不合理的事实之承担及真平等的师友之道241
十三 精神上的合内外之道——反求诸己的精神之充实拓展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246
(一)前言246
(二)科学哲学的概念格局之成立与反求诸己的精神247
(三)民主政治生活与反求诸己精神250
(四)现代一般社会文化生活与反求诸己精神254
(五)宗教生活与反求诸己之精神257
(六)生活之向前开展与自觉心之向内凝聚之相辅为用263
以形成人格精神263
(七)重建我们的道德生活之几点实践上态度与超越感情266
第五部275
十四 宗教信仰与现代中国文化(上)——世界宗教之价值及其冲突之消融275
(一)前言275
(二)科学与宗教281
(三)宗教之本性与其必然存在之理由284
(四)超越的正义要求与回教290
(五)基督教与罪恶意识291
(六)苦痛问题与佛教及印度教294
(七)道教之地位与自然生命之超化298
(八)各种宗教之冲突之消融如何可能302
十五 宗教信仰与现代中国文化(下)——儒家之宗教精神307
(九)儒家非一般宗教,与奇迹神话之意义307
(十)儒家精神之宗教性与其他宗教之不相敌对性及形上学309
(十一)儒家之安身立命之道之切挚义与笃实义315
(十二)三祭之宗教意义与宗教价值317
(十三)三祭之宗教价值质疑及其解答322
(十四)儒家之宗教性活动永恒的必然存在性及三祭之形上学意义327
(十五)宗教世界中之太和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