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脊柱相关疾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脊柱相关疾病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397722.jpg)
- 韦贵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337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350MB
- 文件页数:620页
- 主题词:脊柱病-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脊柱相关疾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脊柱相关疾病学概念3
第二节 脊柱相关疾病学研究范围6
一、研究脊柱相关疾病学的历史7
二、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解剖与生物力学7
三、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与病理8
四、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9
五、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9
六、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预防10
七、有关脊柱相关疾病的实验研究10
第三节 脊柱相关疾病学理论价值11
一、新角度揭示了许多常见病及疑难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规律11
二、打破常规,诠释脊柱相关疾病的病机11
三、中医经络与脊神经关系13
四、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13
五、脊柱相关疾病的生物力学研究14
六、揭示脊椎节段与脊柱相关疾病关系14
第四节 脊柱相关疾病学的临床价值15
一、提出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16
二、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选择——内病脊治17
第二章 脊柱相关疾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19
第一节 古代中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19
第二节 现代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与理论积累22
一、脊柱相关疾病的提出与发展22
二、病因病机病理研究23
三、脊柱相关疾病的生物力学研究24
四、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24
五、临床报道进展25
六、目前的现状和期待解决的问题25
第三节 脊柱相关疾病学说的形成与新学科的确立26
一、注意处理好个性化诊疗与规范化技术的辩证关系27
二、注意近期疗效的统计与远期疗效的随访27
三、注意各种组织对整脊手法的动态响应特点27
四、注意局部症状体征与系统反应的调节途径28
第三章 脊柱相关疾病应用解剖29
第一节 脊柱骨骼应用解剖29
一、脊柱形态29
二、颈椎30
三、胸椎31
四、腰椎32
五、骶骨33
六、尾骨34
第二节 脊柱的连接和椎管34
一、椎间盘(椎间纤维软骨盘)34
二、韧带34
三、枕颈部特殊韧带35
四、腰椎与毗邻结构之间的韧带36
五、关节36
第三节 与脊柱相关的肌肉组织简表37
第四节 脑和脑神经39
第五节 脊髓和脊神经46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46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46
三、脊髓的功能47
四、脊神经48
五、脊髓的节段性支配51
六、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52
第六节 脊柱的循环55
一、脊柱的动脉系统55
二、脊柱的静脉56
第四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58
第一节 脊柱的生理和生物力学特点58
一、椎骨的生物力学特性58
二、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59
三、脊柱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60
第二节 脊柱运动功能单位60
第三节 脊柱静态形式及生理运动61
第四节 脊柱运动平衡65
第五章 病因病理67
第一节 病因67
一、外来因素67
二、内在因素70
第二节 病理72
一、解剖位移72
二、疾病性损伤72
三、软组织损伤75
四、自主神经调节障碍76
五、炎性变77
六、中医的病机基础78
七、中医病机内在的因素——气血、津液、经络、脏腑79
第六章 四诊与辨证86
第一节 四诊86
一、望诊86
二、闻诊88
三、问诊88
四、切诊89
第二节 八纲辨证90
一、表里辨证90
二、寒热辨证90
三、虚实辨证91
四、阴阳辨证91
第三节 病因辨证92
一、六淫92
二、七情94
三、劳逸过度95
四、外伤95
五、痰饮和瘀血95
第四节 气血、筋骨辨证96
一、气血辨证96
二、筋骨辨证98
第五节 脏腑辨证99
一、心病辨证100
二、肝病辨证100
三、脾病辨证101
四、肺病辨证102
五、肾病辨证103
六、脏腑兼病辨证104
第七章 脊柱病的检查106
第一节 一般检查106
一、病史采集106
二、体格检查108
第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109
一、感觉的检查110
二、生理反射110
三、病理反射111
第三节 肌力检查112
一、肌力测定112
二、肌力检查112
第四节 特殊试验114
一、颈椎的特殊试验114
二、胸腰椎的特殊试验115
三、骨盆特殊试验117
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117
一、X线平片检查117
二、CT与ECT120
三、MRI124
四、B超126
五、心电图127
六、经颅多普勒129
七、肌电图129
第六节 生化检查132
一、血液检查132
二、尿液检查134
第八章 临床表现136
第一节 局部表现136
第二节 全身表现140
第九章 治疗144
第一节 手法治疗的原理和原则144
一、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作用原理144
二、手法治疗脊柱病的原则148
第二节 手法治疗的应用150
一、手法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150
二、手法治疗注意事项150
三、手法选择与操作方式151
四、脊柱经穴按摩法159
五、脊柱反应点按摩法165
六、骨盆调衡法169
第三节 牵引治疗170
一、一般牵引法170
二、均衡牵引法173
第四节 中药治疗173
一、内治法173
二、外治法175
第五节 针灸、小针刀178
一、针法178
二、灸法181
三、小针刀184
第六节 理疗18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89
二、常用理疗方法189
第七节 功能锻炼193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193
二、功能锻炼的方法193
第十章 护理195
第一节 整体护理195
一、整体护理原则195
二、整体护理要点195
第二节 局部护理195
一、颈椎性相关病症的共性护理要点195
二、颈椎性相关病症的护理196
三、胸椎性相关病症的共性护理要点199
四、胸椎性相关病症的护理199
五、腰骶椎性相关病症的共性护理要点201
六、腰骶椎性相关病症的护理202
七、颈椎牵引的护理203
八、腰椎牵引的护理204
中篇 各论207
第十一章 综合征207
第一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07
第二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209
第三节 肠易激综合征214
第四节 消化不良216
第五节 更年期综合征219
第六节 神经性皮炎222
第七节 微物质循环障碍征227
第八节 小舞蹈病229
第九节 全身冷热异常231
第十节 感冒样综合征232
第十一节 全身慢性疼痛症234
第十二节 肥胖综合征236
第十三节 消瘦综合征240
第十四节 皮肤瘙痒综合征242
第十二章 颈椎性疾病246
第一节 头痛246
第二节 头晕250
第三节 血压异常253
第四节 睡眠障碍258
第五节 健忘261
第六节 咽部异物感263
第七节 面痛266
第八节 面瘫269
第九节 低热274
第十节 精神障碍277
第十一节 震颤279
第十二节 癫痫283
第十三节 颅脑外伤伴颈后伤综合征287
第十四节 脑萎缩291
第十五节 视力障碍296
第十六节 耳鸣耳聋300
第十七节 嗅觉异常304
第十八节 过敏性鼻炎305
第十九节 慢性咽炎310
第二十节 舌下神经麻痹311
第二十一节 牙痛312
第二十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314
第二十三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318
第二十四节 排汗异常319
第二十五节 肩肘痛321
第十三章 胸椎性疾病329
第一节 胸闷329
第二节 胸痛331
第三节 心律失常334
第四节 类冠心病338
第五节 胃脘痛344
第六节 胃下垂348
第七节 慢性结肠炎351
第八节 慢性胆囊炎354
第九节 糖尿病356
第十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360
第十一节 呃逆362
第十四章 腰骶椎性疾病367
第一节 腹痛367
第二节 腹泻370
第三节 便秘374
第四节 尿频尿急376
第五节 遗尿380
第六节 痛经383
第七节 二便失禁386
第八节 月经失调387
第九节 性功能障碍390
第十节 不孕症393
第十一节 前列腺增生症395
第十二节 产后腰腿痛综合征399
第十三节 下肢水肿402
第十四节 下肢静脉曲张404
第十五节 股骨头坏死408
第十六节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13
第十七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15
第十八节 下肢供血不足420
第十九节 习惯性流产424
第二十节 肾下垂426
第二十一节 附睾炎430
第二十二节 附件炎433
第二十三节 尿路结石436
第二十四节 子宫下垂439
第二十五节 脱肛442
第二十六节 痔疮446
下篇 脊源性亚健康453
第十五章 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453
第一节 人类疾病谱随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变化453
第二节 21世纪的最大疾病谱——脊柱问题454
第十六章 脊源性亚健康的提出456
第一节 脊源性亚健康的概念和特点456
一、脊源性亚健康的概念456
二、脊源性亚健康的特点457
第二节 脊源性亚健康的界定460
一、与整体亚健康的关系460
二、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联461
第三节 造成脊源性亚健康的好发因素467
一、陈旧性脊柱损伤467
二、脊柱慢性劳损467
三、躯体原因469
四、脊背部风湿性肌筋膜炎470
五、解剖结构改变470
第四节 中医对脊源性亚健康的认识470
一、对症状、体征的认识470
二、对成因、机制的认识472
第五节 脊源性亚健康的发生机制476
一、解剖结构改变的影响476
二、脊源性亚健康产生的中医机制478
第十七章 脊源性亚健康的征兆与临床表现482
第一节 征兆482
一、脊源性亚健康的常见征兆482
二、脊源性亚健康的危险信号482
第二节 临床表现484
一、局部表现486
二、全身症状486
三、特殊表现489
四、临床分型495
第十八章 诊断和鉴别诊断497
第一节 诊断497
第二节 鉴别诊断497
一、与整体亚健康的界定498
二、与脊柱相关疾病的鉴别498
第十九章 脊源性亚健康的中医调理500
第一节 手法治疗调理500
一、手法治疗调理的作用原理501
二、中医整脊手法作用机制501
三、脊源性亚健康手法治疗调理程序504
四、常用手法506
五、手法的应用原则518
六、手法的禁忌证518
七、调协与预后518
第二节 针灸理疗518
一、针灸疗法518
二、拔罐疗法523
三、物理疗法524
第三节 中药调理526
一、不同时期的用药原则526
二、中药内治方法527
三、中药外治方法528
第四节 亚健康的饮食疗法529
一、均衡营养529
二、饮食有节529
三、防止过偏530
四、补充适当的营养素530
五、进食宜乐恬愉为务531
六、食后摩腹饭后散步531
第五节 药膳调治亚健康531
一、药膳的特点531
二、药膳的分类532
三、药膳宜忌532
四、蒸、泡药浴疗法534
第二十章 脊源性亚健康的功能锻炼535
第一节 医疗康复功能锻炼535
一、功能锻炼的治疗作用535
二、功能锻炼的要求和原则535
三、功能锻炼的分类536
四、全身各部功能锻炼姿势536
第二节 日常生活保健锻炼544
一、人体生命的气机运动544
二、运动养生547
三、有氧运动与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术549
四、身心同调养话导引运动551
五、寓健身运动于日常生活中553
第三节 办公课间易筋功554
一、办公课间基本放松运动554
二、脊柱伸筋功558
三、推介几套简单保健功564
第四节 保健操的预防作用570
第二十一章 脊源性亚健康的生活调护571
第一节 调整生活方式572
一、顺四时摄生572
二、充足的睡眠578
三、调节心态579
第二节 改正不良习惯582
第三节 预防脊源性亚健康从生活做起584
一、脊源性亚健康预防应从小开始584
二、注意床、枕的卫生与睡姿584
三、乘坐车别睡觉586
四、家务劳动的卫生586
五、扛重物的学问587
六、注意骑自行车的姿势587
七、重视颈部损伤的早期治疗587
八、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与上呼吸道感染588
九、预防“军人颈”588
十、轻松远离电脑病588
第四节 调整自身酸碱平衡590
一、体内酸碱值异常会中毒590
二、比较酸碱食物而摄食590
三、酸性物质与“富贵病”591
四、你是酸性体质吗591
第五节 午休的选择591
一、午休的好处592
二、午休的技巧592
参考文献593
跋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