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风俗通史 两周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风俗通史 两周卷
  •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陈绍棣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2428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7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7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风俗通史 两周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风俗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1

一 两周的历史变迁1

二 两周风俗发展的历程4

第二节 民俗政策和民俗观念6

一 民俗政策与民俗制度6

二 民间的风俗观念和思想15

第一章 饮食风俗23

第一节 饮食结构与方式24

一 饮食结构24

二 饮食方式27

三 饮食器具35

第二节 社会各阶层的饮食生活48

一 天子的饮食48

二 王公贵族的饮食49

三 士大夫的饮食53

四 农民的饮食54

五 商人的饮食56

第三节 南北食系与饮酒风俗57

一 南北食系57

二 饮酒风俗60

第二章 服饰风俗64

第一节 西周穿着风俗概述65

第二节 东周的冠履、服式和穿着方法71

一 男子的冠履和服式71

二 女子的首服和服式91

三 穿着方法95

第三节 服以旌礼99

一 不同场合服用不同的衣服100

二 服饰的等级差别明显102

第四节 首饰和佩饰107

一 发饰107

二 耳饰110

三 颈饰111

四 手镯和指环112

五 臂钏113

六 腰饰带钩113

七 佩玉115

八 佩剑122

九 佩花草123

第五节 化妆风俗125

一 沐发涂发125

二 画眉126

三 施粉127

四 丹唇127

第六节 发式风俗128

一 辫发128

二 发髻128

三 假髻131

四 鬓发的修饰132

第三章 居住与建筑风俗133

一 择居习俗134

第一节 择居和建房习俗134

二 建房习俗148

第二节 住居的建筑152

一 宫殿建筑152

二 贵族官僚等的第宅建筑165

三 平民百姓的住宅建筑168

第三节 住宅的装饰与起居用具174

一 住宅的装饰174

二 室内陈设177

第四节 室内起居196

一 坐的礼节196

二 站立、睡觉等的礼节198

第四章 行旅交通风俗200

第一节 出行的礼仪200

一 行装和旅费的筹集200

二 行神祭祀201

三 饯别与赠别203

一 陆路旅行205

第二节 行旅方式205

二 水路旅行222

第三节 旅食和旅宿231

一 行旅饮食231

二 宿息234

第四节 乘车和走路礼俗238

一 乘车礼俗238

二 走路礼俗241

一 门当户对244

第一节 择偶标准244

第五章 婚姻风俗244

二 壮勇英武248

三 相敬偕老248

四 注重人品249

五 父母健在250

六 年轻貌美250

七 能生儿育女251

第二节 婚姻形式252

一 一夫一妻制253

二 陪媵制254

三 烝报制255

四 交换婚257

五 掠夺婚257

六 兄妹婚258

七 贡献婚259

八 赠婚260

九 赘婿婚260

十一 一夫二妻制261

十 巫儿261

十二 冥婚262

第三节 婚姻程序262

一 适婚年龄262

二 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264

三 婚姻禁规267

四 六礼269

一 离婚271

第四节 离婚与再婚271

二 再婚278

第五节 性爱风俗280

一 相对自由的男女交往280

二 大量存在的原婚群婚遗俗283

三 蓄妓、男嬖、男宠成风284

四 周边地区的恋爱风情286

第六章 生育风俗288

第一节 求子和胎教风俗288

一 生育观念288

二 胎教292

第二节 诞生风俗295

一 产房风俗296

二 诞生礼仪296

三 命名风俗298

第三节 育儿风俗299

一 育儿之道299

二 育儿的内容304

第四节 成人礼俗317

一 冠礼317

二 笄礼318

第七章 卫生保健和养老风俗320

第一节 卫生保健风俗320

一 居住卫生320

二 环境卫生321

三 预防流疫325

四 改善饮用水325

五 饮食方面326

六 婚制婚俗330

七 日常生活331

八 精神修养333

九 形体养生334

第二节 疾病医疗风俗337

一 对疾病的认识337

二 医药与巫术的决裂339

三 医疗的俗信341

第三节 敬老风俗与寿诞风俗344

一 敬老风俗344

二 寿诞风俗350

第八章 丧葬风俗352

第一节 丧葬观念352

一 鬼神观念的盛行352

二 诸子的丧葬观354

第二节 丧葬礼仪359

一 隆重而繁琐的丧葬程序359

二 等级森严的礼制规定366

三 明器僭越与礼崩乐坏370

第三节 葬法与葬式371

一 葬法371

二 葬式380

一 墓地制度382

第四节 墓室与棺椁382

二 墓室385

三 棺椁389

四 墓上建筑391

第五节 服丧394

一 丧服制度394

二 居丧生活396

一 明器402

第六节 明器与殉葬402

二 殉葬408

第九章 物质生产风俗413

第一节 农业风俗413

一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413

二 预卜降雨420

三 农业禁忌420

四 祈祷丰收的习俗424

五 禳灾风俗425

一 畜牧习俗427

第二节 畜牧、狩猎和渔业习俗427

二 狩猎习尚433

三 渔业习俗437

第三节 手工业、商业习俗441

一 手工业习俗441

二 商业习俗446

第十章 信仰风俗455

第一节 图腾崇拜455

一 周人的虎崇拜456

二 楚人的龙凤崇拜458

三 越人的蛇、鸟崇拜461

四 其他民族的图腾崇拜465

第二节 自然崇拜与灵物崇拜467

一 天地崇拜467

二 日月星辰崇拜470

三 气象崇拜474

四 山川水火崇拜481

五 海仙崇拜485

一 灵魂崇拜488

第三节 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488

二 祖先崇拜490

第四节 巫493

一 巫的地位与分类494

二 巫术495

第五节 禁忌505

一 人体禁忌506

三 房事禁忌507

二 性别禁忌507

四 生养禁忌508

五 饮食禁忌509

六 服饰禁忌511

七 居住禁忌511

八 语言禁忌513

第六节 占卜514

一 星占514

二 龟卜515

三 筮占518

四 相术519

第七节 祭祀520

一 祭祀的对象521

二 祭祀的目的和物品530

第十一章 岁时节日风俗533

第一节 两周节日概貌533

第二节 上巳节536

一 上巳节的源头536

二 上巳节的习俗537

第三节 社日节539

一 社日节的日期539

二 社神的流变540

三 社主的实体542

四 祭社的目的544

第四节 蜡日节551

一 蜡日节产生于锄农业时期551

二 蜡祭和腊祭的关系552

三 周代蜡日节风尚554

第五节 酝酿中的节日556

一 年节556

二 端午节558

三 七夕节562

四 重阳节564

第十二章 游艺风俗566

第一节 语言风俗567

一 方言567

二 避讳语569

三 谜语571

四 谚语572

五 称谓语573

第二节 工艺美术风俗578

一 书法绘画578

二 民间工艺586

一 音乐592

第三节 音乐歌舞风俗592

二 舞蹈598

三 曲艺的滥觞606

四 戏剧的萌芽608

第四节 武术与体育风俗610

一 剑术611

二 射箭612

三 角力、相搏614

四 负重、举重物616

五 奔走、窬高、投石、超距618

六 赛马619

七 田猎620

八 游泳621

九 钩强622

十 竞渡622

十一 蹴鞠623

十二 杂技624

一 比赛娱乐625

第五节 娱乐风俗625

二 劳动娱乐630

第六节 游览633

一 贵族出游633

二 平民出游635

三 隐士游山玩水635

结语637

第一节 两周风俗的基本特征637

一 地区的差异性637

二 扩布性与融汇性647

三 传承性与变异性654

四 开放性657

第二节 两周风俗的精神风貌658

一 奋发进取658

二 敬贤和养士659

三 尚武尚勇661

四 尚游侠、尚游说666

后记6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