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王坚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07099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方法1

一、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1

二、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4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研究7

一、科学研究的涵义7

二、讲究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8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10

一、选题11

二、查阅文献12

三、提出假设13

四、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16

五、收集资料18

六、分析和整理资料19

七、作出结论19

八、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20

第四节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领域内科学研究概述20

一、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20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2

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24

第二章 基本概念27

第一节 抽样29

一、什么叫抽样29

二、为什么要抽样29

三、抽样的要求29

四、抽样的方法31

五、非代表性样本34

第二节 变量35

一、什么叫变量35

二、变量的分类36

第三节 测量38

一、什么是测量38

二、测量量表的划分与比较39

三、测量的基本类型42

四、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44

第四节 误差45

一、系统误差45

二、取样误差46

三、测量误差47

第五节 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47

第六节 效度与信度50

一、效度50

二、信度59

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63

第三章 观察法65

第一节 观察法的意义及用途66

第二节 科学观察的特点与要求69

一、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69

二、科学观察的要求71

第三节 观察法类型75

一、实况详录法77

二、时间取样法81

三、事件取样法87

四、特性等级评定法88

五、日记描述法89

六、轶事记录法90

七、频率计数图示法92

八、清单法93

第四节 观察记录方法95

一、连续记录法96

二、频率记录法98

三、等级记录法99

四、符号记录法99

五、现代观察技术与记录手段101

第四章 调查法103

第一节 调查法的特点104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105

一、现状调查106

二、关系调查106

三、发展变化调查107

四、原因调查107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108

一、文献法108

二、历史法109

三、抽样法109

四、普查法110

五、重点法111

六、典型法111

七、内容分析法111

第四节 收集调查资料的手段113

一、问卷113

二、谈话121

三、访问127

四、评定128

五、报表129

第五章 实验法131

第一节 实验法的意义与特点133

一、实验法的意义133

二、实验法的特点133

第二节 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构成136

一、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136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构成138

第三节 实验研究的类型141

一、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141

二、试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142

三、S-R法则实验与P-R法则实验142

四、真实验准实验前实验143

五、单因子实验与多因子实验143

第四节 实验控制143

一、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145

二、被试的自身控制149

三、实验人员的主观控制150

四、统计学控制150

第五节 实验设计模式150

一、单因素实验设计151

二、多因素实验设计158

三、时间系列设计164

第六节 实验注意事项166

第六章 行动研究法169

第一节 行动研究法简析170

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特点170

二、行动研究的结构框架与适用范围172

三、行动研究法的局限175

第二节 行动研究法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177

一、行动研究法运用在我国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77

二、运用行动研究法要注意的问题180

三、行动研究实例及其结果分析181

第七章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191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和运用统计方法193

一、学习和运用统计方法的意义193

二、统计分析的任务与要求196

三、统计方法的局限199

第二节 描述统计200

一、图示统计201

二、集中量数205

三、差异量数208

四、相对地位量数210

五、关系量数211

第三节 推断统计217

一、关于推断统计的几个基本问题218

二、t检验与Z检验221

三、X2检验223

四、方差分析225

五、协方差分析227

六、回归分析228

七、因素分析230

八、典型相关分析231

九、多因变量方差分析231

十、判别分析234

十一、路径分析234

第四节 非参数分析235

一、中数检验法237

二、符号检验法237

三、符号秩次检验法238

四、U检验法238

五、秩次单向方差分析239

六、秩次双向方差分析239

第五节 统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策略240

一、初步筛选241

二、最终决策243

第八章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248

第一节 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249

一、正确性249

二、客观性249

三、公正性250

四、可读性250

第二节 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技巧252

一、研究报告的格式252

二、各主要成分的写作技巧与要求253

三、研究报告的发表261

第三节 研究报告的评价261

一、评价指标261

二、研究报告质量标准264

第九章 婴儿研究269

第一节 婴儿研究中的一般问题271

一、被试的选取与保持271

二、清醒状态的重要性274

三、可以测定的反应277

四、年龄差异278

第二节 婴儿知觉研究279

一、视觉选择法281

二、习惯法与习惯消除法283

三、条件反射法285

四、视觉悬崖288

第三节 婴儿认知研究289

一、因果关系研究290

二、物体概念研究294

第四节 婴儿社会性能力研究298

一、婴儿社会性能力研究中的一般问题298

二、依恋感研究300

三、婴儿气质研究309

第十章 儿童认知研究315

第一节 皮亚杰式认知研究方法318

一、临床法319

二、非言语法323

三、训练法325

四、关于认知发展模式的研究329

第二节 智力测验法331

一、智力测验的性质与作用331

二、智力测验的类型334

三、智力测验的内容334

四、智力测验的实施339

五、关于智力测验的讨论与研究341

第三节 信息加工过程分析模式345

一、关于信息加工的理论345

二、信息加工模式的特点346

三、计算机模拟法347

四、规则评价法351

五、反应时测定法353

第四节 记忆研究法356

一、婴儿期记忆研究356

二、记忆策略的研究357

三、建构性记忆的研究362

第十一章 儿童社会化研究365

第一节 儿童道德发展与教育的研究368

一、自然观察法370

二、情景诱导实验法371

三、等级评定法375

四、移情测验377

五、故事续讲法378

六、问答法380

七、游戏规则法382

八、故事难题法382

九、教育实验法388

第二节 儿童性别差异与性别意识的研究389

一、投射测验391

二、实验测定法392

三、图片法393

四、直接观察法394

第三节 儿童个性与性格研究395

一、投射法396

二、父母与教师问卷法399

三、综合法400

第四节 儿童社会能力研究402

一、社会测量技术404

二、评定法412

三、行为角色游戏416

四、行为性交谈417

五、自然观察417

六、教育实验418

附表1—10420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