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
  • 张红凤著(中国人民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5197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规制经济学-研究-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目录1

1.规制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性2

表0-1 美国四种制度结构下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10

2.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2

3.本书的研究背景、结构安排、创新18

第1篇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29

第1章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概述29

1.1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内涵29

1.1.1 什么是公共利益规制理论29

1.1.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基本假设31

1.2.1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术语的由来32

1.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由来与发展32

1.2.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术语由来的历史追踪34

1.2.3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44

1.3 公共利益规制的基本原理46

1.3.1 政府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与途径46

1.3.2 市场失灵及其相应的规制措施50

1.3.3 规制目标的实现标准56

图表索引58

图1-1 福利经济学关于规制主张的示意图58

1.4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构成58

1.5 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质疑59

2.1 近代自然垄断理论及其规制思想62

第2章 自然垄断理论与相关规制思想的变迁62

2.1.1 规模经济与近代自然垄断理论63

2.1.2 基于近代自然垄断理论的规制逻辑67

图2-1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定价规制模型69

2.2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及其规制思想70

2.2.1 近代自然垄断理论的缺陷70

2.2.2 成本劣加性与现代自然垄断理论71

图2-2 规模经济、成本劣加性条件下的自然垄断的边界73

2.2.3 自由进入与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75

2.2.4 强、弱自然垄断与系统的规制政策模型78

图2-3 强自然垄断与规制政策81

图2-4 弱自然垄断与规制政策82

表2-1 单一产品自然垄断的规制政策84

表2-2 多产品自然垄断的规制政策84

2.2.5 自然垄断的暂时性与永久性理论85

图2-5 永久性自然垄断86

图2-6 暂时性自然垄断86

2.3 对自然垄断理论及其相关规制思想变迁的评析87

3.1 本章研究内容的确定90

第3章 传统最优规制理论90

3.2 边际成本定价:杜普伊—霍特林模型92

3.2.1 杜普伊的边际成本定价模型93

图3-1 边际成本定价与社会福利最大化94

3.2.2 霍特林对边际成本定价模型的发展94

3.2.3 西方学者对模型的批判96

3.2.4 对杜普伊—霍特林模型的评析100

3.3 最优偏离边际成本定价:拉姆齐—布瓦特模型104

3.3.1 次优问题的提出104

3.3.2 模型描述105

图3-2 拉姆齐—布瓦特定价模型106

3.3.3 模型的产生与发展108

3.3.4 对拉姆齐—布瓦特模型的评析111

3.4.1 模型描述114

3.4 平均成本定价:回报率规制模型114

3.4.2 模型的改进115

3.4.3 对回报率规制模型的评析117

3.5 阿弗契—约翰逊模型118

3.5.1 模型的诞生118

3.5.2 模型的内涵119

图3-3 价格规制的阿弗契—约翰逊模型120

3.5.3 A-J效应的验证122

3.5.4 模型的扩展:规制时滞模型与动态分析124

3.5.5 对阿弗契—约翰逊模型的评析126

3.6 传统最优规制模型的共同缺陷127

4.1.1 关于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名称131

4.1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概述131

第2篇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131

第4章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131

4.1.2 利益集团的概念133

4.1.3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及其变迁134

4.2.1 规制俘获理论的早期阐述138

4.2 规制俘获理论138

4.2.2 规制俘获理论的成熟阐述141

4.2.3 对规制俘获理论的评析142

4.3 规制经济理论143

4.3.1 规制经济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144

4.3.2 施蒂格勒的方法和模型145

4.3.3 佩尔兹曼的最优规制政策模型152

图4-1 最优规制政策:佩尔兹曼模型155

4.3.4 贝克尔的政治均衡模型158

图4-2 政治均衡:贝克尔模型160

4.3.5 波斯纳的税收规制模型164

4.3.6 对规制经济理论的评析166

4.4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新发展169

4.4.1 新规制经济理论:麦克切斯尼的抽租模型170

图4-3 政治创租与抽租模型174

图4-4 降价威胁模型175

图4-5 提高成本的立法威胁模型177

4.4.2 内生规制变迁理论:埃利格模型178

4.5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革命”与“扬弃”183

第3篇 激励性规制理论189

第5章 激励性规制理论概述189

5.1 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兴起190

5.1.1 西方规制经济学自身发展面临危机190

5.1.2 微观经济学前沿理论的推动193

5.1.3 放松规制运动的推动197

5.2 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问题的定位199

5.3 激励性规制理论对传统规制理论的突破202

6.1 公共利益范式下的激励性规制模型概述206

第6章 公共利益范式下的激励性规制理论206

6.2.1 模型描述与分析210

6.2 勒布与马加特的L-M模型210

图6-1 勒布与马加特的激励模型211

6.2.2 模型缺陷与修正212

6.2.3 夏基的异议213

6.3.1 V-F模型描述214

6.3 沃格尔桑与芬辛格的V-F模型及其扩展214

6.3.2 V-F模型的对策性问题216

6.3.3 克服V-F模型致命缺陷的F-V模型218

6.4 巴伦与梅耶森的最优规制模型及其扩展220

6.4.1 模型的提出220

6.4.2 模型的基本框架222

6.4.3 关于最优解的分析226

6.4.4 模型的扩展227

6.5 萨平顿与西布利的ISS模型及其扩展228

6.5.1 ISS模型描述229

6.5.2 对ISS模型的评析231

图6-2 ISS方案与F-V方案的差异233

6.5.3 ISS模型的扩展:ISS-R方案234

6.6 拉丰与蒂若尔的委托—代理模型236

6.6.1 一期静态模型237

6.6.2 激励性契约的动态学241

6.7 萨平顿的委托—代理模型242

6.7.1 模型描述242

图6-3 萨平顿的激励与委托—代理模型244

6.7.2 对萨平顿委托—代理模型的评析245

6.8 价格上限规制与RPI-X方案246

6.8.1 什么是价格上限规制246

6.8.2 举例:RPI-X方案247

6.8.3 对价格上限规制的评析250

表6-1 美国不同年份采用同一种规制形式的州的数量250

6.8.4 价格上限规制的发展方向252

6.9 信息结构内生化模型254

6.10 对公共利益范式下的激励性规制理论的评析256

6.10.1 理论价值256

6.10.2 理论缺陷257

第7章 利益集团范式下的激励性规制理论263

7.1 规制体系的非整体观及其影响263

7.2 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概述266

7.2.1 对传统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批判266

7.2.2 利益集团控制政治决策的原因、方式267

7.2.3 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模型简述268

图7-1 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科层结构270

7.3 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具体模型272

7.3.1 利益集团与规制机构无合谋的规制272

7.3.2 利益集团与规制机构合谋下的规制275

7.3.3 多重利益集团存在时的规制276

7.3.4 模型的启示278

7.4.1 理论突破279

7.4 对利益集团范式下的激励性?理论的评析279

7.4.2 政策建议281

7.4.3 理论缺陷283

第8章 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287

第4篇 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287

8.1 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288

8.2 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概述290

8.2.1 什么是特许经营权竞标290

8.2.2 关于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的历史概览291

8.3 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的思想渊源296

8.3.1 两种范式的竞争296

图8-1 竞争的不同概念的系谱图299

8.3.2 不同制度设计的哲学基础300

8.4 查德威克的契约管理302

8.4.1 契约管理的提出302

8.4.2 契约管理的应用303

8.5 德姆塞茨的开创性研究305

8.6 威廉姆森的综合性分析310

8.6.1 后竞标阶段的契约安排310

图8-2 契约更新期间的特许经营权竞标314

8.6.2 一个案例分析315

8.6.3 威廉姆森的结论316

8.7.1 不确定性与成本318

8.7 埃克伦德与埃贝尔的制度与动态分析318

8.7.2 对德姆塞茨模型静态性的批判320

图8-3 不同制度安排下的成本曲线320

8.7.3 结论322

8.8 对特许经营权竞标及其理论的评析322

8.8.1 特许经营权竞标的优点322

8.8.2 特许经营权竞标的缺陷323

8.8.3 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327

第9章 规制框架下的其他竞争理论330

9.1 可竞争市场理论330

9.1.1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框架331

9.1.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影响332

9.1.3 对可竞争市场理论的评析333

9.1.4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一个扩展模型335

9.2.1 标尺竞争理论概述336

9.2 标尺竞争理论336

9.2.2 标尺竞争的基本模型338

9.2.3 标尺竞争的其他模型340

9.2.4 对标尺竞争理论的评析342

9.3 直接竞争理论及其实践中的问题345

9.4 对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的评析349

1.变迁的逻辑353

结束语: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总体评价及其借鉴353

2.研究视角358

3.“范式危机”及“不同范式”的融合360

4.理论缺陷364

5.借鉴意义367

参考文献374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