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国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国文](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394221.jpg)
- 盖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068408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大学语文课-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国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课程宗旨1
二、课程内容5
三、学习要求9
历史概说10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0
二、先秦到西汉的社会文化16
国文选读23
第一单元 易经23
选文一 系辞上传(第一章)25
选文二 系辞上传(第四章)27
选文三 系辞上传(第五章)28
选文四 系辞下传(第二章)29
选文五 系辞下传(第五章第五节)31
选文六 系辞下传(第五章第十一节)32
教学参考谈《易》33
第二单元 诗经38
选文一 大雅·生民39
选文二 秦风·蒹葭43
选文三 邶风·凯风44
选文四 邶风·燕燕45
选文五 卫风·淇奥46
选文六 郑风·将仲子47
选文七 秦风·黄鸟48
选文八 小雅·伐木49
选文九 周颂·丰年50
选文十 周颂·良耜50
选文十一 周颂·清庙51
选文十二 商颂·玄鸟52
教学参考(一)毛诗序53
诗谱序54
教学参考(二)关于《诗经》55
第三单元 尚书61
选文 周书·金滕64
教学参考 关于《尚书》67
第四单元 礼记77
选文一 大同与小康78
选文二 学记80
教学参考 关于《礼》89
第五单元 春秋左氏传98
选文一 郑伯克段于鄢99
选文二 晋灵公不君102
教学参考 关于《春秋》105
关于《左传》109
第六单元 论语116
选文一 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117
选文二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122
教学参考(一)孔子系年128
教学参考(二)《论语注·序》130
教学参考(三)孔子改制考·叙133
第七单元 孟子135
选文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36
选文二 牛山之木尝美矣137
选文三 舜发于畎亩之中139
选文四 齐桓晋文之事141
选文五 寡人愿安承教148
选文六 寡人之于国也149
选文七 晋国天下莫强焉150
选文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51
选文九 孟子见梁襄王153
教学参考(一)《孟子字义疏证·序》154
教学参考(二)关于《孟子》155
教学参考(三)孟子生年考160
第八单元 大学162
经 第一章163
传 第一章165
第二章166
第三章166
第四章168
第五章168
第六章169
第七章169
第八章170
第九章170
第十章172
教学参考《大学章句·序》176
第九单元 中庸178
中庸章句选 第一章179
第二章180
第三章180
第六章180
第十章181
第十一章182
第十二章182
第十三章183
第十四章184
第十五章184
第十八章185
第十九章186
第二十章187
第二十一章191
教学参考《中庸章句·序》191
第十单元 老子194
选文 第二章195
第七章196
第八章196
第十一章197
第十二章198
第十六章199
第二十三章199
第四十一章200
第七十七章201
第八十章202
教学参考 老子杂辨203
第十一单元 庄子221
选文一 逍遥游222
选文二 马蹄226
选文三 秋水230
教学参考 庄周生卒考235
第十二单元 墨子237
选文一 非攻238
选文二 兼爱(上)240
选文三 节用(中)242
选文四 所染247
教学参考(一)论墨子252
教学参考(二)墨子生卒考256
第十三单元 荀子262
选文 劝学263
第十四单元 韩非子271
选文 宋人有酤酒者272
教学参考(一)《韩非子集解·序》273
教学参考(二)论韩非274
第十五单元 战国策278
选文 齐宣王见颜斶279
第十六单元 楚辞282
选文一 离骚(末段)283
选文二 国殇286
选文三 橘颂287
第十七单元 史记291
选文一 孔子世家294
选文二 老子韩非列传336
选文三 项羽本纪(节选)344
教学参考 史学略说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