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 关于保安族的一项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 关于保安族的一项专题研究
  • 菅志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7521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保安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 关于保安族的一项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问题·概念·理论·方法3

1 一个“兄弟”的故事3

2 一个“民族”的概说8

保安族的人口及其分布8

保安族的“民族”特点和特征10

视野扩大以后的问题11

3 “民族”是什么14

中国“民族”概念之由来14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15

当代主要的民族理论16

“民族”是什么19

4 “民族”和族群23

谁对谁的“想象”23

族群是什么24

族群是一种社会组织机制27

族群具有社会结构功能28

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族群演变的机制31

同化与分化:族群演变的形式35

族群社会的象征理性和实践理性37

现代社会的族群与民族39

中国的“民族”44

本项研究的概念47

族群认同与民族意识49

5 关于本项研究56

研究保安族的意义56

研究设计57

文献研究61

实地调查63

受访者的基本特征65

历史地看族群75

6 回到历史的源头75

成为民族的历史75

关于保安族来源的三种说法76

今人对历史的倒叙式构建77

社会学的族群历史研究79

7 四寨子人81

保安地方的地理位置及建制和人口沿革81

生产方式、社会地位与群体边界85

社会组织方式与群体边界87

权力关系、文化与族群归属89

出逃与归属94

8 “半番子”和保安人98

逃亡的穆斯林:路线与过渡群体98

收容与权利—义务关系101

社会适应中的他人定义104

社会流动与族群身份认定107

精英的归属意识113

冲突与群体界限的表达形式116

9 保安族的识别和命名122

民族识别政策的由来及其执行122

保安族的识别125

保安族的命名130

群体称谓的社会意义133

10 自治与自觉136

民族区域自治136

自治:另一种国家构建139

地方行政需要与民族政策提供的资源143

自治与自觉148

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认同155

11 保安族的族群认知方式155

主位族群认知方式的进入155

民间的族群划分:“多数”与“少数”157

“回民”与“回族”166

“保安人”与“保安族”172

“保安族”与“回族”178

保安族的群体认知方式189

12 日常生活中的身份意识199

最经常的身份意识199

最重要的身份意识208

最情境化的身份意识217

人们的民族意识224

13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232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232

社会化过程中的族群意识234

居住格局中的族群边界242

婚姻中的民族因素与教派因素246

社会交往中的民族因素与教派因素259

人们的归属意识:穆斯林与中国人269

14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族群269

百姓、公民与国家270

“国法”与“教法”274

国家与社会277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族群性280

人们理解的政策:宗教与国家283

“民族”的“实践”287

15 民族意识与优惠政策287

一种人人受益的身份288

社会流动与民族身份选择293

民族身份与社会发展机会300

人们对民族政策的评价303

民族身份的社会意义311

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政策的理解314

16 “民族”的构建318

主要的“民族”历史观319

历史观的结构特征:谁确定了民族的历史333

历史构建与现实社会因素339

谁是真正的“保安三庄”345

语言是如何成为问题的352

人们理解的“文化”360

17 仪式和庆典中的社会定义和自我表达364

民间的仪式和庆典365

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369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仪式和庆典373

重塑民族独特性:保安族的实践376

认同与表达的困境379

进一步的讨论383

18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383

族群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383

当下现实中的自我、群体、社会、国家388

兄弟·民族391

族群关系政治与族群归属394

19 族群归属的困境与民族的未来398

群体关系中身份意识的悖论398

对同化的担忧及矛盾处境402

现代性的同一性:族群文化和心理困境的时代因素406

人的位置:传统传承的介质与现实生活的实践者410

个人·社会·国家413

附录421

附录5-1:访谈提纲421

附录8-1:马世恭自传423

附录10-1:甘肃省人民政府临夏区专员公署成立临夏县保安族自治乡报告427

附录11-1:土改以后民族团结的趋向何在430

附录17-1:保安族传统体育概况433

附录17-2: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二届保安族艺术节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435

附录17-3: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保安族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致词441

参考文献444

后记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