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
  • 陈浙闽,叶梧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289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马克思执政党的重大课题1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2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执政理论的探索与实践6

三 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9

第一章 执政地位25

第一节 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25

一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党的纲领25

二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历史道路28

三 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决定性条件32

第二节 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法宝36

一 党的执政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准备了政治条件36

二 党的执政地位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前提和基础40

三 党的执政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2

第三节 巩固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45

一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固若金汤的45

二 坚持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条件50

三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54

第二章 执政理念57

第一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57

一 为谁执政是马克思执政理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57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特征59

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60

第二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2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62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63

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64

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5

五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66

第三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坚持科学发展观68

一 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目标68

二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9

三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71

一 坚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73

第四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坚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73

二 由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的理念向执政党理念转变75

三 由替民、为民作主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76

四 切实实行集体领导制度,避免个人说了算78

五 由非程序性决策向程序性决策转变80

第三章 执政方略82

第一节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82

一 党的纲领是党的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2

二 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要从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做起86

三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是党的最高执政方略89

第二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91

一 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产生的基础91

二 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辩证关系94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根本执政方略97

第三节 科学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战略100

一 国家发展战略是党的具体执政方略100

二 科学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03

三 科学制定党的执政方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党的最高执政方略、根本执政方略和具体执政方略的统一106

第四章 执政基础111

第一节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共产党执政的坚强柱石111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1

二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112

三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115

第二节 民心向党的根源在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16

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116

二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117

三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优良作风119

第三节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121

一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经济利益121

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政治利益124

三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利益12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最初设想12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最初设想与列宁的初步探索和实践128

第五章 执政体制128

二 列宁对共产党执政体制的初步探索13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和确立136

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根据地政权中对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136

二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后对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142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146

一 邓小平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思想146

二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体制改革若干重要原则的发展150

第四节 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153

第六章 执政方式160

第一节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60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160

二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必要性163

三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确立执政方式的重要目标166

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69

第二节 坚持党的领导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69

二 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目标171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73

四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175

第三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79

一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在统一179

二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181

三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183

第七章 执政资源189

第一节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责189

一 执政资源是关系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189

二 中国共产党运用各种执政资源的必然性191

三 积极拓展、优化党的执政资源195

第二节 人才资源是执政资源的核心200

一 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关键200

二 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执政资源中的核心地位203

一 我国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208

第三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开发人才资源208

二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凝聚各类优秀人才211

三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让人才在发展中活跃起来214

第八章 执政环境217

第一节 执政环境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条件217

一 执政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17

二 执政需要一个持久和平、共谋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22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23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223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224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227

第三节 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230

一 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判断230

二 我们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主张231

三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推进同世界各国交流和合作234

一 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执政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239

第四节 紧紧抓住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39

二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并要大有作为243

第九章 执政能力245

第一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245

一 执政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245

二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247

三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50

一 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253

第二节 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53

二 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255

第三节 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259

一 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地位259

二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61

结束语265

一 研究执政理论的目的在于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265

二 执政理论的研究必须随着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268

三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解决执政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270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