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曲艺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曲艺通史
  • 姜昆,倪钟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4696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曲艺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曲艺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曲艺史的基本内容2

二、曲艺的特点6

三、“曲艺”与“说唱”之异同10

四、从曲艺的分类看曲艺的流变13

五、中国曲艺史的分期17

六、曲艺对我国其他文艺形式的影响21

第一章 古代说唱对曲艺的孕育——汉前时期27

第一节 先秦说唱中的曲艺因素27

一、最早的故事——古代神话28

二、最早的叙事歌曲——古代民歌31

三、最早的笑话——先秦寓言40

四、最早的表演——古代巫舞43

第二节 瞽矇俳优与民间说唱46

一、瞽矇讽谏与史传文学46

二、古代宫廷的俳优活动53

三、南方民歌与“楚辞”57

四、成相杂辞与《成相》篇61

第二章 曲艺的初成——汉至南北朝时期68

概述68

第一节 汉至南北朝的乐府民歌71

一、汉代的乐府民歌71

二、南北朝的乐府民歌74

第二节 佛教传入对曲艺初成的影响76

一、佛教传入与“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76

二、佛教讲经形式的演变79

三、僧人说唱家及其成就83

四、讲经——对曲艺观众的培养85

第三节 汉至南北朝的滑稽表演86

一、俳优活动的进一步伎艺化86

二、侍臣的讽谏与戏谑88

三、儒佛讲经中的“论难”90

四、参军戏的源头91

第四节 说书艺术的初成93

一、关于说书起源的探索94

二、史传文学对说书的影响95

三、关于“说书俑”的研究97

四、侯白与“说话”的出现100

第三章 曲艺的成熟——唐五代时期102

概述102

一、唐代国力的强盛与经济发展102

二、唐五代佛教与社会104

三、唐五代俗文学的繁荣与音乐文艺105

第一节 唐五代曲艺艺术的新发展106

一、唐五代说唱伎艺的成立106

二、缤纷多彩的唐五代曲艺艺术118

第二节 俗讲与讲经文123

一、独特的宗教说唱艺术(上)——俗讲仪式126

二、独特的宗教说唱艺术(下)——讲经文129

三、讲经文的思想内容与作品132

四、俗讲的衰歇与说唱因缘135

[附]道讲138

第三节 转变与变文139

一、转变与变文的形成139

二、变文的演出形式142

三、变文说唱艺术的特点144

四、变文的取材与内容148

五、变文在曲艺史上的价值与影响153

第四节 说话与话本155

一、唐五代话本的叙事艺术与作品156

二、唐五代话本的价值与影响160

第五节 唐五代时期的其他曲艺艺术162

一、词文162

二、故事赋166

三、曲子小调169

四、弄参军174

第四章 曲艺的发展与繁荣——两宋时期177

概述177

第一节 宋代曲艺的演出183

一、宋代说唱伎艺的演出和场地183

二、说唱伎艺演出场地对曲艺发展的影响186

第二节 宋代的说唱伎艺人188

一、形成市场规模的说唱伎艺人188

二、“四民”之外的伎艺人190

三、说唱伎艺人的管理194

第三节 以“说”为主的瓦舍伎艺196

一、小说199

二、讲史203

三、说经209

四、合生、商谜、说诨话212

第四节 以“唱”为主的瓦舍伎艺216

一、唱赚216

二、小唱、嘌唱、唱令曲小词219

三、叫声和货郎儿224

四、又说又唱的诸宫调227

第五节 文人伎艺鼓子词229

第六节 宋代的俳优和杂剧中的曲艺因素233

一、宋代的俳优234

二、杂剧中的说唱因素236

第七节 宋代说唱伎艺的音韵问题238

一、宋代说唱伎艺的语言环境239

二、说唱伎艺与宋代的应用音韵241

三、说唱伎艺用韵混杂而不统一243

四、说唱伎艺用韵俚俗和口语化244

五、说唱伎艺用韵的方言色彩246

第八节 珍贵的说话伎艺资料248

一、《绿窗新话》249

二、《醉翁谈录》250

第五章 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时期254

概述254

一、金元社会特点及对曲艺的影响254

二、金元曲艺的特点和概况257

第一节 金元诸官调261

一、金代诸宫调的发展和演变261

二、元代诸宫调与《天宝遗事》264

三、诸宫调的音乐体制267

四、金代诸宫调的巅峰之作——《董西厢》275

第二节 金元散曲285

一、金元散曲的兴盛与特点285

二、散曲的思想和艺术288

三、双渐苏卿故事的散曲和诸宫调293

第三节 元代讲史与平话298

一、元代讲史的繁兴299

二、元刊全相平话五种301

第四节 元代戏曲与曲艺311

一、笑乐院本——元明戏曲中保存的“说”的曲艺形式312

二、词话和货郎儿317

三、关于曲艺表演的论述320

第六章 古代曲艺向近现代曲艺的转化——明代322

概述322

第一节 明代的弹词324

一、从陶真到弹词的演变325

二、明代弹词的唱本330

第二节 明代说唱词话和鼓词333

一、成化说唱词话唱本333

二、《大唐秦王词话》和《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341

三、鼓词的出现345

第三节 明代说书和通俗小说346

一、明代说书——评话347

二、明代通俗小说与说书351

第四节 明代的宗教宣卷和宝卷356

一、宝卷的形成和演唱形态356

二、佛教宝卷358

三、民间教派宝卷361

第五节 明代唱曲牌的曲艺366

一、散曲367

二、小唱370

三、清曲370

四、时兴小曲372

第六节 莲花落、说唱道情和倒喇379

一、莲花落379

二、说唱道情382

三、明末清初的说唱倒喇387

第七节 大说书家柳敬亭390

一、柳敬亭的生平391

二、莫后光与柳敬亭394

三、柳敬亭的说书艺术396

第七章 近现代曲艺的发展与成熟——清代401

概述401

第一节 评话与评书404

一、南方评话404

二、北方评书408

三、南方评书410

第二节 弹词与鼓词411

一、清代的弹词412

二、清代的大鼓420

第三节 清代子弟书426

一、子弟书的兴起及流传426

二、子弟书的作家、唱家、评论家428

三、子弟书的曲目与古典文学名著434

四、子弟书对其他曲种的影响437

第四节 清代的民间宣卷和宝卷438

一、民间宣卷、宝卷的发展和民间信仰活动438

二、民间宝卷的分类443

三、民间宝卷的内容特征和信仰教化娱乐功能445

第五节 时调小曲与牌子曲447

一、时调小曲447

二、八角鼓及其流变452

三、各地琴书456

第六节 莲花落与道情459

一、清代的莲花落459

二、清代的渔鼓道情464

第七节 口技与相声470

一、从口技到相声的发展470

二、相声的早期艺人与传播472

三、相声艺人兼演的曲艺形式475

第八节 清代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476

一、藏族的岭仲与喇嘛玛尼476

二、蒙古族的陶力、乌力格尔与好来宝479

三、维吾尔族的达斯坦和苛夏克482

第八章 曲艺形式的不断扩大——民国时期483

概述483

一、城市曲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483

二、演出场所的兴盛给曲艺艺术的发展带来生机485

三、国民政府对曲艺的管理措施及曲艺发展状况486

四、“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487

第一节 弹词与评话488

一、苏州弹词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489

二、苏州弹词女艺人的再度兴起492

三、苏州评话的发展494

四、苏州评弹的行会组织496

五、扬州评话的又一个兴旺期497

六、福州评话的新发展498

第二节 鼓书与评书499

一、鼓书的新旧更迭499

二、各地评书的发展510

第三节 相声的发展与传播514

一、从“撂地”到走上舞台514

二、相声的传播515

三、名家与作品517

第四节 各地曲种的进一步发展522

一、时调小曲类曲种522

二、牌子曲类曲种526

三、琴书类曲种530

四、道情类曲种532

五、莲花落类曲种535

六、广东粤曲536

七、民间歌舞类曲种与东北二人转538

八、韵诵类曲种540

第五节 曲艺的战斗传统542

一、抗日战争前的曲艺543

二、抗日战争后的曲艺544

第六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状态549

一、藏族的岭仲与喇嘛玛尼549

二、柯尔克孜族的史诗说唱《玛纳斯》550

三、蒙古族的乌力格尔与好来宝551

四、满族的单鼓553

第七节 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554

一、俗文学研究的兴起与曲艺史研究554

二、曲艺史论研究者及其著述555

结束语560

后记565

参考书目5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