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五代十国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五代十国制度研究
  • 杜文玉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27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研究-中国-五代十国时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五代十国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贡举制度1

一、常举与制举科目1

序言1

二、知举官员的变化8

附表:10

表1:五代时期知贡举官员姓名及本官一览表10

三、解试与省试16

四、复试与放榜27

五、诸国贡举33

六、贡举制度的流弊与影响38

表2:五代时期历年及第人数表46

第二章 选官制度48

一、五品以上官员的选授48

二、待选、减选与殿选51

三、六品以下官员的铨选64

四、科目选72

五、辟署、试摄官与奏荐官73

六、荫补与流外铨78

七、五代时期的官阙问题87

八、诸国选官制度90

九、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特点92

第三章 考课制度99

一、考限与考簿99

二、考课标准与等级105

三、考牒与出给时间110

四、存在的弊病与特点113

一、枢密院与枢密使117

第四章 职官制度117

1.枢密院机构及其性质117

2.枢密使的权力与地位122

3.枢密使之权与皇权的关系127

4.其他诸国之枢密使131

5.简短结语134

二、中央财政诸使137

1.建昌宫与国计使138

2.租庸使与内勾使139

3.三司与三司使143

4.延资库与延资库使146

5.十国的财政职官147

三、御史台的职能及其变化149

1.机构及人员的变化150

2.职能的发展与变化156

3.御史台的作用及局限性162

四、诸使、诸职杂考166

1.中门使、内门使与小门使167

2.牢城与牢城诸使173

3.军巡院与军巡使180

4.东、西上閤门使190

5.马步院与子城司194

1.官告院的设置及职能197

五、官告院与绫纸钱197

2.告身与告身印200

3.绫纸钱的收取及其变化203

六、封爵与叙封制度210

1.封爵制度的变化211

2.食邑与食实封218

3.叙封制度的变化225

4.简短结语237

第五章 殿阁制度239

一、五代时期殿阁的构成及变化240

1.弘文馆、史馆与集贤院240

2.金銮殿学士的设置245

3.端明殿学士的创置246

二、殿阁职官的设置及职能248

1.三馆职官及其职能248

2.金銮殿学士的职能255

3.端明殿学士的职能256

三、三馆的地理位置262

五代时期三馆位置示意图268

附图:268

四、南方诸国之殿阁制度270

1.南唐之殿阁制度270

2.前、后蜀之殿阁制度273

3.其他诸国之情况275

五、小结276

第六章 起居制度280

一、“起居”一词的含义及制度的缘起280

二、内殿起居制度及其变化282

三、外官起居与巡幸起居290

四、外命妇及其他种类的起居295

五、内殿起居礼仪及其他298

六、小结302

第七章 史馆制度307

一、馆藏图书典籍的搜集与整理307

二、史官与史馆内部制度317

三、宰相监修国史制度322

表3:五代时期宰相任监修国史年表324

四、诸国修史制度333

五、五代十国时期的修史成就335

表4:五代十国时期实录修撰一览表335

表5:五代十国时期官私撰史籍一览表338

六、余论342

一、朝官的俸禄及其演变344

第八章 俸禄制度344

二、地方官的俸禄及其变化350

表6:后唐同光三年诸道使府僚佐俸禄表351

表7:后唐同光三年地方官员俸禄表352

表8:后周广顺元年防御、团练、刺史俸禄表355

表9:后周显德五年地方官员俸禄表357

三、除陌、折估与俸户360

四、罚俸制度364

五、余论368

一、后梁禁军制度372

第九章 军事制度372

1.六军372

2.侍卫亲军之源起379

3.侍卫亲军的构成382

二、后唐禁军制度390

1.后唐禁军之来源390

2.六军系统391

3.侍卫亲军的构成394

4.后唐明宗对侍卫亲军的整顿404

1.后晋禁军兵制407

三、后晋、后汉禁军制度407

2.后汉禁军兵制413

1.侍卫亲军的构成416

四、后周禁军制度416

2.殿前司的确立418

表10:五代禁军军号一览表423

1.地方兵制424

五、五代时期地方兵制与禁军军官职级424

2.禁军军官的职级430

3.禁军的编制447

六、吴、南唐兵制450

1.六军451

2.侍卫诸军457

3.州郡军与乡兵464

4.禁军编制与军官职级466

表11:吴、南唐军号一览表469

1.前蜀禁军兵制470

七、前、后蜀兵制470

2.后蜀禁军兵制478

表12:前、后蜀禁军军号一览表486

3.禁军军官的职级486

1.吴越兵制488

八、其他诸国兵制488

2.马楚兵制494

3.南汉兵制498

4.闽国兵制499

5.北汉、荆南兵制503

表13:吴越、楚、南汉、闽、北汉、荆南等国军号一览表505

第十章 立法成就与司法制度的变化506

一、立法成就及其特点506

1.法书的整理与编纂506

表14:五代十国时期法书编纂一览表510

2.五代时期立法的特点511

1.司法制度的变化情况514

二、司法制度的变化及特点514

2.司法制度的特点520

1.关于五代时期刑法残酷说的看法522

三、有关刑名的几个问题522

2.五代时期新出现的刑名分析526

3.简短结语531

第十一章 助礼钱与诸司礼钱533

一、助礼钱及其渊源533

二、诸司礼钱之名目536

三、诸司礼钱之用途543

四、诸司礼钱之影响547

参考及引用书目552

后记5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