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哲学智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哲学智慧
  • 邵汉明,刘辉,王永平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796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哲学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儒家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代序) 邵汉明1

第一章 儒家政治哲学1

一、为政以德2

(一)以德为尚2

(二)德法并重7

(三)道家法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10

二、为政之本在修身12

(一)内圣外王13

(二)克己复礼14

(三)率性之谓道16

(四)师法之化18

三、民为邦本21

(一)君舟民水论21

(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22

(三)天立君为民24

(四)不与民争利25

四、选贤任能27

(一)举直错诸枉27

(二)仁者宜在高位28

(三)有治人,无治法29

(四)贤能不待次而举30

(一)王道理想33

五、道统与君统33

(二)从道不从君35

第二章 儒家自然哲学38

一、天人关系论38

(一)自然与道德合一39

(二)自然与道德相分45

(三)天人相副48

二、道器关系论51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52

(二)器由道生53

(一)日新之谓盛德与生生之谓易56

三、常变关系论56

(二)动静有常58

(三)渐变与顿变59

第三章 儒家认识哲学62

一、“生知”与“学知”并重62

(一)生而知之63

(二)学而知之65

二、知行并举,以行为重69

(一)知者不惑69

(二)力行近乎仁71

(三)学至于行而止矣72

(一)所为有名75

三、名不正则言不顺75

(二)所缘以同异77

(三)制名之枢要78

第四章 儒家人生哲学81

一、人生价值论82

(一)生命价值82

(二)群体价值82

(三)个体价值83

(四)道德价值84

(一)理想人生境界的内涵85

二、人生境界论85

(二)理想人生境界的特征88

(三)儒道理想人生境界之差异89

三、理想人格论90

(一)理想人格的层次序列90

(二)圣人人格92

(三)君子人格93

(四)“大丈夫”人格94

(五)“成人”人格96

四、生与死的问题98

(一)未知生,焉知死98

(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99

(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101

第五章 儒家道德哲学103

一、道德之根据103

(一)性善道德起源说103

(二)性恶道德起源说106

(三)“人道天出”道德起源说107

二、道德之评价109

(一)义与利109

(二)志与功111

(三)理与欲112

(四)力与命115

(一)仁117

三、道德之规范117

(二)义118

(三)礼119

(四)智121

(五)其它122

四、道德之修养123

(一)克己内省、身体力行123

(二)存心养性、反求诸己125

(三)化性起伪、积善成德127

第六章 儒家历史哲学130

一、人文主义的历史观131

(一)百世可知的历史可知论132

(二)一治一乱的历史发展观133

(三)明分止争的社会起源论134

二、圣人史观137

(一)圣人则天养万民137

(二)圣人与我同类140

三、道法先王141

(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42

(二)言必称尧舜142

(三)“法先王”与“法后王”143

四、重视“史义”的史学意识146

(一)以史寄志146

(二)《春秋》笔法147

(三)《书》之大义150

第七章 儒家教育哲学153

一、政教合一153

(一)富而后教154

(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55

(三)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155

(四)学而优则仕158

二、德教优先159

(一)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159

(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60

三、重视智育162

(二)敏而好学163

(一)仁智统一163

(三)博学、慎思、笃行165

四、灵活施教167

(一)因材施教167

(二)循循善诱168

(三)教学相长170

(四)身教重于言教171

第八章 儒家艺术哲学173

一、艺术的本质:言志说174

(一)诗言志174

(三)乐生于心177

(二)以意逆志177

二、尽善尽美的艺术审美观179

(一)尽善尽美180

(二)文质彬彬183

三、艺术的审美尺度:中庸185

(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85

(二)志和而音雅186

四、比德说187

(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87

(二)以玉比德188

(三)比德说对中国艺术的影响190

(一)兴于诗,成于乐,游于艺191

五、艺术的社会功能191

(二)乐合同194

第九章 儒家经济哲学197

一、取财有道的经济伦理199

(一)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199

(二)以义节利201

(三)儒家义利观的现代价值204

二、强本节用的富国论205

(一)富国裕民205

(二)重农强本206

(三)政在节财209

三、均无贫的分配观211

(一)均无贫212

(二)取民有制213

(三)兼足天下216

四、通功易事的商业观217

(一)商业的社会地位217

(二)商业经营理念221

(三)儒商与中国的现代化223

第十章 儒家军事哲学226

一、伸其义战226

(一)重战227

(二)义战228

(三)非兵229

(四)“义战”与“利战”232

二、仁者无敌233

(一)礼义至上234

(二)以德服人235

(三)教化优先237

三、以政为胜238

(一)凡在大王,将率末事也238

(二)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239

(三)王者之战240

(一)善人教战七年,亦可以即戎矣242

四、强兵为要242

(二)将率能而兵强243

(三)以“人师”制军244

(四)临事而惧,好谋而成245

附录一 近二十年儒家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248

附录二 原始儒家君臣观的历史演变324

附录三 儒家道德观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与契合341

附录四 《易传》辩证法探微354

附录五 荀子天人观论析364

附录六 荀子性恶论三题377

后记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