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和谐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和谐新论
  • 乔晓毅,王运萍,杜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19023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政治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和谐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政治和谐的现实可能性分析利益多元化与政治和谐2

利益、政治和谐2

何谓利益多元化?何谓政治和谐?2

利益多元化对政治和谐的影响7

当代中国的利益格局与政治和谐9

利益表达:政治和谐的前提14

利益表达对实现政治和谐的推动作用15

利益表达的政治途径16

现阶段我国利益表达的现状19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推动政治和谐25

利益协调:政治和谐的实现机制39

利益协调:政治和谐的现实诉求39

为实现政治和谐,利益协调须遵循的原则42

我国利益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46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政治和谐49

政治参与:政治和谐的助推器58

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58

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58

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64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若干分析72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72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政治和谐的路径选择77

政治合法性呼唤政治和谐91

政治和谐与政治合法性91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91

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和谐的关系94

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和谐97

关于政治合法性危机97

利益多元化时代,我国政治合法性面临的困境对政治和谐的挑战101

利益多元化时代,我国政治合法性的提升106

第二篇 西方“主义”之争的反思——寻找政治和谐的理念皈依“主义”之争与政治和谐112

“主义”之争与政治和谐的关系112

“主义”:政治理念的理论形态112

“主义”: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113

“主义”之争:政治和谐的观念性障碍114

“主义”之争:政治理念的碰撞114

“主义”之争:政治和谐的观念性障碍114

西方“主义”之争115

西方“主义”之争的特点115

“舶来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19

方法论与政治和谐——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关于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121

方法论与政治和谐的关系121

方法论的重要性121

方法论:政治和谐的导航者12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关于方法论的争论122

自由主义的流派及观点123

提高个人能力绝非个人所能(大政府——新自由主义)123

不能够不等于不自由(小政府——保守自由主义)124

殊途同归:个人自由至上(新自由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的共性)126

保守主义的流派及观点127

精英政治(传统保守主义)128

能者统治(新保守主义)128

捍卫团体自由(传统保守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共性)129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的反思130

自由优于平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共性)130

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现实困境的反思131

政策启示:寻求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结合,建构政治和谐135

理想道路与政治和谐——新左翼激进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关于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之争137

理想道路与政治和谐的关系137

理想道路的意义137

理想道路:政治和谐的实现方式138

新左翼激进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关于理想道路的争论138

新左翼激进主义的流派及观点139

总体革命(新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及观点)139

游牧革命(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及观点)143

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及观点145

社会主义是一种伦理价值要求(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145

“同意的革命”(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道路)147

新左翼激进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争的反思149

批判资本主义(新左翼激进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共性)149

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的现实因素150

政策启示:顺应时代潮流,和平建构政治和谐151

生态文明与政治和谐——生态主义“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争154

生态文明与政治和谐的关系15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154

生态文明:政治和谐的物质基石155

生态主义的流变“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156

生态主义的流派及特征157

“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生态主义的两大流派)158

后物质主义:工业资本主义罪恶的灭火器(生态主义的特征)158

“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的分歧159

“人类中心主义”(“红色绿党”的价值观)161

“生态中心主义”(“绿色绿党”的价值观)162

“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之争的反思164

“红”与“绿”两派生态政治价值观的几点启示164

政策实证:俄罗斯生态政策的具体内容166

两性和谐与政治和谐——女权主义各流派关于生理差别与社会差别之争173

两性和谐与政治和谐的关系173

两性和谐的含义173

两性和谐:政治和谐的内在要求174

女权主义的流变:生理差别与社会差别174

女权主义的特征、流派及观点175

温和色彩的情绪宣泄(女权主义的特点)175

性别正义(女权主义的流派及观点)176

女权主义各流派之争的反思180

生理差别不是社会差别的根据(女权主义各流派的共性)180

家务劳动社会化及工资化诉求等女权运动反思180

女性参政执政实例:政治:让“她时代”大步走来190

西方“主义”之争的反思193

西方“主义”之争的趋势193

适应社会需要,关注现实问题194

题材日益丰富深化、领域日益拓展泛化194

流派纷呈且相互交融195

重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197

中庸、变化及矛盾观的价值199

中庸的价值199

变化的价值203

矛盾观的价值205

观念的力量——政治和谐的理念皈依207

观念的力量——深圳的明证207

转变政治思维——政治和谐的理念皈依212

第三篇 夯实政治和谐的基石——政治和谐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研究中国当代的政治制度与和谐社会220

制度、政治制度基本理论220

制度的基本理论221

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224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述227

广义的角度227

狭义的角度229

政治制度与和谐政治的构建23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政治和谐的民主基石234

我国选举制度概况234

我国选举制度的内涵234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35

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237

我国选举制度对于和谐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239

我国选举制度的现实状况分析241

选举方式242

选区划分243

选民登记243

提名代表候选人244

候选人介绍245

选举的救济246

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建议247

扩大直选范围247

选区划分科学化249

改革选民登记制度250

候选人提名制度251

引入竞选制度252

加强选举过程和结果的救济254

当代中国的人大制度——政治和谐的重要体现25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5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257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259

我国人大制度在和谐政治建设中的作用260

当前人大制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263

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264

人大代表和选民的关系问题265

关于“议行合一”问题266

构建和谐人大制度的构想267

我国人大制度的理论建设267

加强人大代表的队伍建设270

改进我国人大制度的工作机制272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政治和谐的根本保障276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政治和谐276

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277

从政党比较中看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279

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选择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81

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283

和谐社会语境下有关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热点285

党的先进性建设285

民主党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6

关于民主党派进一步发展的问题288

促进和谐政治建设,完善我国政党制度290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政党制度的“三化”建设290

增进互信和共识,发展各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团结292

正确处理矛盾和差异,保持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293

高举民主、团结两大旗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294

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建设——推进政治和谐的主导力量296

有中国特色国家行政制度的基本架构296

行政制度的概念296

中国特色行政制度的基本架构297

和谐社会与政府300

和谐社会与有限政府300

和谐社会与服务型政府301

和谐社会与透明政府302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探索304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历程304

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307

当代中国司法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政治和谐的必由之路312

中国司法制度概述312

司法权与司法制度312

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314

中国当代司法制度的特点317

我国司法制度建设对于和谐政治的重要性319

我国司法制度中阻碍和谐政治建设的不和谐因素321

司法权的地方化321

司法机关系统内的监督机制疲软322

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传统323

法官惩戒制度的缺陷324

司法腐败326

促进和谐政治建设,改革新时期司法制度327

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327

改革监督机制,强化司法监督328

改革司法机关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329

建立法官惩戒制度330

参考文献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