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
  • 朴东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4138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管弦乐法-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吹管乐声部及其组合3

第一节 概述3

第二节 声部结构4

第三节 织体写法8

一、传统风格性写法8

二、和声性伴奏织体式写法21

1.全奏长音21

2.长音式全奏主旋律22

3.和声性叠置构成节奏织体23

4.和声性叠置作经过句充填(简称充填经过句)26

5.分解和弦式叠置29

三、多声部复调式写法31

1.二声部复调31

2.三声部复调33

3.四声部或多声部复调35

4.支声复调37

第四节 结语38

一、两个关系的理念38

1.演奏技法与写作技法的关系38

2.遵从乐器性能与拓展乐器性能的关系38

二、民族管乐声部的潜能有待开发39

三、全面评估管乐声部的能量39

第二章 弹拨乐声部及其组合40

第一节 概述40

第二节 声部结构40

第三节 织体写法56

一、节奏织体56

1.简单、常见、最为普及的用法56

2.和声性叠置的节奏织体56

(1)密集式叠置56

(2)非常规节奏的叠置60

(3)混合型叠置60

3.分解和弦构成的节奏织体64

(1)声部整体的分解和弦64

(2)混合型的分解和弦66

(3)琶音和弦68

4.轮指69

二、传统风格性写法71

三、多声部复调式写法76

1.二声部复调76

2.三声部复调78

3.四声部复调80

第四节 结语82

一、个性与共性的关系82

二、横向与纵向的关系82

三、和谐与噪声的关系82

四、创作与演奏的关系83

第三章 打击乐声部及其组合84

第一节 概述84

第二节 声部结构85

第三节 各类乐器的性能与功能88

一、鼓类88

(1)稳定节奏的功能89

(2)色彩性的功能93

(3)营造氛围的功能103

二、镲类103

(1)独到的色彩性103

(2)镲是鼓密不可分的“帮手”116

(3)群镲组合的特殊功能116

三、锣类116

(1)特殊的色彩性和表现力117

(2)强化重点音的突出效果118

(3)加强低音区的厚重感118

四、板梆竹木类118

五、键盘类(含有音阶的击奏乐器)119

第四节 灵活多变的组合形式125

一、在合奏作品中以打击乐为主体或置于突出地位的用法126

二、炫技式锣鼓段的用法143

三、表演性的组合164

第五节 结语184

一、单声与群声的关系184

二、噪声与乐声的关系184

三、击奏与演奏的关系184

四、领奏与指挥的关系185

第四章 拉弦乐声部及其组合186

第一节 概述186

第二节 声部结构187

第三节 织体写法193

一、柔美的歌唱性织体写法193

1.弓指法上独特的民族乐韵194

2.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歌唱性197

3.现代原创音乐作品的歌唱性199

4.“夹置法”的织体写作200

(1)旋律性的夹置201

(2)和声性的夹置201

二、和声性织体写法202

1.和弦叠置203

2.和弦分解205

3.其他分解和弦208

三、断奏式长音写法210

1.颤弓210

(1)长音颤弓211

(2)流动性的颤弓211

(3)特殊音效的颤弓212

2.颤音(打)215

3.隔指颤音217

四、拨弦的奏法219

(1)拨奏空弦219

(2)弹奏空弦219

(3)拨奏与拉弓相结合220

(4)拨奏、弹奏、拉弓同时演奏220

(5)右手拨奏220

五、多声部复调式写法221

1.二声部复调222

2.三声部复调223

3.四声部复调226

第四节 结语228

一、群声与单声的关系228

二、技法与表现的关系230

三、隐性与显性的关系231

四、低音声部的和声功能与低音声部民族化的关系231

1.注重和声功能的写法231

2.注重低音声部民族化的写法232

第五章 跨声部交叉组合及其他233

第一节 概述233

第二节 跨声部交叉组合234

一、双声部交叉组合234

二、三声部交叉组合243

三、全奏式交叉组合249

第三节 非常规的特殊组合262

一、对独奏式乐器单一音色的充分开发262

二、音块式写法270

三、模拟式的特殊技法与即兴式演奏发挥282

1.模拟式的特殊技法282

2.即兴式演奏写法282

四、音响组合方式的新选择298

第四节 音乐谚语解析304

第五节 结语307

一、处理好综合平衡与突出特色的关系307

二、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308

三、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308

1.完善技术手段308

2.明确写作的目的性309

3.手段、目的的完美结合309

后记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