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办一所温暖的学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办一所温暖的学校](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387807.jpg)
- 本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545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中学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办一所温暖的学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什么是温暖1
第二节 关于温暖:我们的解读2
一 温暖的特性3
二 为什么需要温暖4
第三节 温暖来自何方6
一 温暖来自有保障的生活6
二 温暖来自人际间的关爱、理解和信任7
三 温暖来自自我及他人的尊重9
四 温暖来自自我价值的实现10
第二章 温暖学校:我们的教育追求13
第一节 温暖,奠定人生幸福的基础13
一 温暖,培养阳光心态13
二 温暖,培育感恩之心14
三 温暖,成就幸福人生15
第二节 温暖,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17
一 温暖,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17
二 温暖,唤起教师的热情17
三 温暖,激发学生的潜能18
四 温暖,提升人性的美好18
第三节 温暖,高效管理的追求19
一 温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19
二 温暖,提高学生管理成效的保障21
三 温暖,师生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纽带23
第四节 时代呼唤温暖学校25
一 何谓温暖学校25
二 温暖学校的特征25
第五节 温暖,我们的努力29
一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29
二 张弛有序,刚柔相济的手段29
三 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柔性课堂30
四 幽雅温馨,方便舒适的校园环境32
第三章 温暖,滋润教师的心灵37
第一节 教师与温暖学校37
一 教师,创生学校温暖的主体37
二 教师,感受学校温暖的客体39
第二节 教师温暖感受的来源41
一 温暖,来自精神家园的归属感41
二 温暖,来自管理者温馨的关怀51
三 温暖,来自同伴的支持63
四 温暖,来自学生的回报68
五 温暖,来自家长的信任70
第三节 教师在温暖中的提升80
一 使命感的增强80
二 教育观念的转变81
三 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提升83
第四节 教师温暖的释放、传递与回报85
一 感染学生85
二 凝聚校友87
三 感动家长90
第四章 温暖,成就学生的灵性95
第一节4H:为学生温暖人生定位95
一Head:提升学生追寻温暖的梦想96
二Head:让学生学会相互理解与尊重96
三Hand:培养学生创造温暖社会的能力97
四Health:实现学生温暖人生的保障97
第二节 温暖,培育阳光学子97
一 温暖的课程,学生灵性发展的载体98
二 温暖的课堂,张扬个性、充满关爱、体验快乐104
三 温暖文化,让学生心灵得以净化114
第三节 评价,为温暖加温124
一 多元激励:评价的指导思想124
二 星光闪闪:多样的评价项目126
三 彰显自我:注重评价过程134
四 让学生自豪的仪式:评价结果的处理135
第五章 温暖,师生在教育中共享141
第一节 温暖,孕育在感恩文化中141
一 表达感恩之情141
二 培育感恩之心149
第二节 温暖,体现在师生交往中157
一 学生的快乐与教师的快乐157
二 学生的依赖与教师的感动160
三 学生的舒适与员工的幸福163
第三节 温暖,弥散在课堂教学中165
一 师生共享温暖的课堂165
二 师生共建温暖的班集体172
第六章 温暖,一种生活方式181
第一节 温暖与自我181
一 认识自我182
二 提升自我186
三 超越自我187
第二节 温暖与他人190
一 理解他人190
二 宽容他人191
三 尊重他人192
四 帮助他人194
第三节 温暖与社会195
一 感恩社会195
二 回馈社会196
三 引领社会198
第七章 温暖,我们在路上203
第一节 温暖,我们曾经困惑203
一 影响温暖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203
二 影响温暖文化形成的内部困惑205
第二节 温暖,我们一直在努力207
一 内生性208
二 创新性208
三 激励性209
四 可持续性210
第三节 温暖,我们永远坚守210
一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211
二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13
三 制约与超越的融合214
后 记&邬晓莉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