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
  • 高鸿慈,张先洲,乐智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999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注射剂-制备;注射剂-配伍禁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输液剂的概念1

二、输液剂的起源和发展1

三、输液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2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4

一、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4

二、溶液组成的标度5

三、黏度7

四、光密度7

五、流量与流速7

第三节 输液剂的分类8

一、按输液原料的性质分类8

二、按临床用途分类8

第四节pH9

一、pH标度的定义9

二、pH对输液稳定性的影响9

三、常用输液剂的pH控制点范围10

第五节 渗透压力11

一、渗透压力的基本概念11

二、渗透压力与渗透浓度11

三、等渗标度的判定12

四、等渗与等张12

第六节 热原13

一、概述13

二、热原的组成14

三、热原的性质15

四、热原的作用15

五、热原的污染途径和除去方法16

第七节 流变学17

一、基本原理17

二、动力黏度18

三、运动黏度18

四、黏度的度量方法分类19

五、《中国药典》常用的黏度和运动黏度单位19

六、相对黏度19

七、特性黏数(度)19

八、特性黏数与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21

九、边界层23

十、层流、过渡流及湍流24

十一、牛顿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曲线24

十二、乳剂型输液的流变性26

第二章 灭菌法27

第一节 概述27

一、灭菌与无菌27

二、灭菌可靠性参数27

第二节 物理灭菌法33

一、煮沸灭菌33

二、流通蒸汽灭菌33

三、巴斯德灭菌34

四、热压灭菌34

五、紫外线灭菌37

六、辐射灭菌39

七、微波灭菌40

八、干热灭菌41

九、过滤除菌法42

第三节 化学灭菌法43

一、气体灭菌43

二、化学药物灭菌45

第四节 无菌操作法45

一、无菌操作室的灭菌46

二、无菌操作46

第三章 空气净化技术48

第一节 概述48

一、通风48

二、空气调节49

三、空气净化51

第二节 室内空气的净化标准与测定方法52

一洁净室的净化标准52

二、洁净室内含尘量及微生物的测定方法55

第三节 空气过滤56

一、空气过滤机制与影响因素57

二、空气过滤器与过滤器特性57

第四节 洁净室的设计61

一、洁净室的布置61

二、洁净室的建筑要求62

三、洁净室对人、物的净化要求63

四、洁净室的空气净化系统64

第四章 输液剂GMP要求及认证73

第一节 厂房73

一、选址73

二、布局74

三、车间设计74

四、车间平面布置75

五、人员和物料的净化75

第二节 设备76

一、传动设备76

二、管道77

三、给水排水装置77

四、输液生产车间(室)的常用设备78

第三节 人员78

一、培训内容78

二、培训考核79

三、培训管理80

第四节 生产管理80

一、配制工序80

二、洗涤工序80

三、灌装工序81

四、灭菌工序81

五、灯检工序81

六、包装工序81

第五节 质量管理82

一、质量标准82

二、质量检验82

三、质量控制83

四、实验动物管理84

第六节 输液剂的生产验证84

一、概述84

二、计量仪器的校准与检验方法的验证86

三、厂房与设施验证96

四、设备验证100

五、生产工艺验证104

六、再验证115

七、回顾性再验证115

八、产品验证与验证文件115

九、输液剂验证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16

第五章 制水117

第一节 原水的预处理117

一、加絮凝剂117

二、机械过滤118

第二节 制药工艺用水的制备120

一、纯化水120

二、注射用水135

第三节 制药用水的污染及控制139

一、制药用水的污染139

二、制药用水污染的警戒与纠偏139

第四节 制药用水的输送与贮存140

一、输送140

二、贮存140

第五节 制药工艺用水的质量要求141

一、饮用水141

二、纯化水142

三、注射用水142

第六节 制药用水的检验143

一、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143

二、导电性144

三、pH146

四、水的浊度146

五、水的硬度146

六、水中耗氧量147

七、硝酸盐148

八、亚硝酸盐148

九、氨148

十、铁149

十一、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149

第七节 制药工艺用水的管理150

一、制药工艺用水水质标准150

二、水质监护150

第六章 过滤151

第一节 概述151

一、过滤方式151

二、过滤速度152

第二节 过滤介质和助滤剂154

一、过滤介质154

二、助滤剂158

第三节 过滤器和过滤装置159

一、过滤器的种类和选择159

二、过滤装置165

第七章 输液剂的制备工艺168

第一节 输液剂生产工艺流程168

第二节 输液剂的生产工序169

一、制水流程169

二、容器及其配件洗涤处理169

三、输液制备169

第三节 输液剂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169

一、原辅料质量要求169

二、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188

第四节 输液剂容器的洗涤195

一、玻璃输液瓶的洗涤195

二、聚丙烯输液瓶的洗涤199

三、输液袋的洗涤199

四、胶塞的洗涤200

第五节 输液剂的配制200

一、原辅料的质量要求200

二、投料量的计算200

三、称量201

四、配制201

五、半成品检验204

第六节 输液剂的灌装与封口205

一、灌装205

二、封口207

第七节 输液剂的灯检与包装208

一、灯检208

二、贴瓶签208

三、包装208

四、检验209

五、入库209

第八节 塑料瓶和塑料袋装输液209

一、塑料瓶输液包装技术209

二、塑料软袋输液包装技术211

第九节 批生产记录214

一、批生产记录的内容214

二、生产记录的填写215

三、生产记录的整理与保存215

第八章 输液剂的成品检验217

第一节 最低装量检查217

一、仪器与用具217

二、操作方法217

三、记录与计算217

四、结果判定217

第二节 pH测定218

第三节 渗透质量摩尔浓度的测定219

第四节 黏度的测定219

一、毛细管黏度计法220

二、旋转黏度计法221

三、黏度计常数的测定222

四、特性黏数的测定223

第五节 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的检查223

一、可见异物的检查223

二、不溶性微粒检查法224

第六节 无菌检查224

一、基本原理224

二、抽样224

第七节 热原与细菌内毒素检查226

一、家兔法检查热原227

二、鲎试验法检查细菌内毒素227

第八节 过敏反应检查法228

第九节 降压物质检查229

第十节 异常毒性检查法229

第十一节 重金属检查法230

第十二节 总氮测定法231

第十三节 高聚物摩尔质量的测定233

一、高聚物摩尔质量233

二、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233

第九章 输液剂的研发及输液的进展235

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235

一、安全性235

二、有效性235

三、质量可控性235

四、稳定性236

五、其他236

第二节 处方设计前的工作236

一、文献检索236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238

第三节 稳定性试验241

一、影响因素试验242

二、加速试验242

三、长期试验243

四、输液原料药及输液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243

五、有效期的统计分析243

六、稳定性其他试验方法245

七、新输液剂开发过程中系统稳定性研究248

第四节 输液剂处方优化设计249

一、析因设计249

二、正交设计法249

三、均匀设计法250

四、星点设计250

五、单纯形优化法250

六、Plackett-Burman设计251

第五节 输液剂处方筛选251

一、药物的配伍与相容性251

二、合适的渗透质量摩尔浓度251

三、pH的拟定251

四、降低含氧量251

第六节 从实验室研究至中试生产251

一、实验室研究阶段252

二、小量试制阶段252

三、中试生产阶段252

第七节 新输液剂的临床研究253

一、新药的概念253

二、新输液剂临床研究的目的253

三、新输液剂临床研究前的准备253

四、新药的临床试验分期254

第八节α-细辛脑输液剂的研发实例255

一、α-细辛脑的药学资料255

二、α-细辛脑输液剂的研发255

第九节 研发的输液申报注册259

第十节 药品的信息设计259

一、信息设计的应用方法260

二、信息设计在我国药学实践中的应用261

第十一节 输液的进展261

一、电解质输液261

二、氨基酸输液263

三、微量元素注射液269

四、维生素注射液269

五、中药输液270

第十章 输液剂生产实例与注解271

第一节 电解质类输液剂271

氯化钠注射液271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73

碳酸氢钠注射液274

乳酸钠注射液275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76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277

乳酸钠葡萄糖盐注射液(3:2:1注射液)278

第二节 糖类输液剂279

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注射液)279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81

果糖注射液282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83

转化糖注射液284

麦芽糖注射液285

第三节 多元醇类输液剂287

甘露醇注射液287

山梨醇注射液288

木糖醇注射液289

第四节 氨基酸类输液剂290

一、氨基酸输液各个模式290

二、处方中各氨基酸的比例291

三、氨基酸输液的配制292

四、氨基酸输液配制举例292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92

第五节 脂肪乳类输液剂294

一、脂肪乳注射液294

脂肪乳注射液(C14~C24)295

二、氟碳乳注射液300

Fluosel-DA注射液300

第六节 全胃肠外营养输液302

一、全胃肠外营养输液的组成302

二、全胃肠外营养输液的配制305

三、TPN的制剂举例306

成人用TPN306

第七节 代血浆类输液剂307

一、代血浆的质量要求308

二、代血浆的分类308

三、常用的代血浆308

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308

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310

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310

羧甲基淀粉钠注射液313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14

第八节 治疗类输液剂316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316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317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317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318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注射液319

盐酸倍他啶氯化钠注射液320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20

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21

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322

当归注射液323

清胆注射液324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326

第十一章 输液生产企业的“三废”防治327

第一节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328

一、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328

二、水污染物测定方法的标准330

三、输液制造企业工业水污染物的处理331

第二节 废气的处理332

一、含悬浮物废气333

二、含无机物和有机物废气333

第三节 废渣的处理333

一、综合利用法334

二、焚烧法334

三、填土法334

第十二章 输液剂的临床应用335

第一节 输液剂的临床反应335

一、输液反应的概念335

二、输液反应的分类336

三、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鉴别336

四、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336

五、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处理338

第二节 输液剂在临床常见疾病中的应用341

一、传染性疾病342

二、呼吸系统疾病344

三、循环系统疾病346

四、消化系统疾病350

五、血液系统疾病352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354

七、泌尿系统疾病356

八、神经精神科疾病357

九、儿科疾病361

十、妇产科疾病365

十一、围手术期367

第三节 输液剂滴注高度的计算368

第四节 输液的滴注速度与滴注流量370

一、滴注流量与滴注速度(率)370

二、滴量法与滴系数371

三、临床常用输液的滴注373

第十三章 输液剂的临床配伍378

第一节 输液剂与注射剂的配伍实验方法378

一、常用的输液配伍实验方法378

二、配伍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379

第二节 输液与注射液配伍变化380

一、输液与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影响因素380

二、高营养静脉输液各组分间及其与注射液的配伍变化387

第三节 输液与注射液配伍变化表389

附录431

一、常用酸的相对密度、组成标度、物质的浓度431

二、各种压力之间的换算关系表431

三、葡萄糖溶液旋光度与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检索表431

四、输液剂仪表的计量校准装置432

五、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433

六、输液剂市售设备的分类和性能434

声明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