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体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媒体艺术
  • 张燕翔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476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多媒体技术-应用-艺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媒体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什么是新媒体艺术1

1.1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2

1.2工业时代的艺术2

1.3信息技术为艺术创造更广阔的空间3

1.4当代科技与艺术创造4

1.5数字化技术为艺术与设计带来的影响4

1.6科技手段改变着艺术的游戏规则4

1.7传统艺术与新媒体之间出现媒介的融合5

2电子视觉的产生与发展6

2.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7

2.1.1机械计算机7

2.1.2电子计算机9

2.2显示器10

2.2.1CRT10

2.2.2模拟向量显示器10

2.2.3光栅扫描显示器11

2.2.4通过早期显示器创造的艺术11

2.3图形用户界面12

2.3.1鼠标12

2.3.2Sketchpad13

2.3.3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的产生13

2.4数字视觉的诞生与发展14

2.4.1计算机艺术的诞生14

2.4.2科学可视化推动计算机图形技术进一步发展15

2.4.3计算机图形技术基础应用研究的发展15

2.4.4各大学实验室投身CG研究17

2.4.5非线性编辑与合成技术出现19

2.4.6数字视觉应用技术的发展19

3平面视觉基础22

3.1图形与图像23

3.1.1图形与图像的关系23

3.1.2位图与矢量图的相互转换24

3.1.3矢量风格作品欣赏24

3.1.4分辨率24

3.1.5颜色模型25

3.2数字图像的获取25

3.2.1数字绘画25

3.2.2数码成像26

3.2.3CCD26

3.2.4X3CCD26

3.2.5CMOS27

3.2.6扫描27

3.3图像处理基础——图层28

3.3.1图层的基本操作28

3.3.2图层组29

3.3.3调整层29

3.3.4形状图层29

3.3.5文字图层“30

3.3.6图层样式30

3.4选取工具与Alpha通道30

3.4.1选择区域的编辑31

3.4.2Alpha通道31

3.4.3快速蒙板32

3.4.4创建与编辑Alpha通道32

3.4.5通道运用实例:金属效果的产生32

3.4.6通道运用实例:撕裂纸张33

3.4.7通道抠图33

3.5复杂抠图33

3.5.1Extract抠图工具(制作过程见光盘)34

3.5.2专业抠图工具Knockout(制作过程见光盘)34

3.5.3专业抠图工具——FluidMask35

3.6颜色调整36

3.6.1画面明暗调整36

3.6.2色相调整39

3.6.3黑白转换41

3.7图像合成41

3.7.1拼贴法合成图像41

3.7.2使用图层遮罩合成图像42

3.7.3使用图层混合模式合成图像43

3.8图像滤镜48

3.8.1扭曲与变形48

3.8.2颜色49

3.8.3光影特效50

3.8.4材质纹理50

3.8.5一些经典的滤镜套件52

3.9数字照片的修饰55

3.9.1数码相机“负片”:RAW格式的处理55

3.9.2颜色深度与照片动态范围的优化57

3.9.3数字照片的保真放大与细节处理61

3.9.4数字照片的颜色校正63

3.9.5数字照片的降噪与修复63

3.9.6摄影照片的畸变校正64

3.9.7数码照片的重新聚焦与焦外虚化效果制作66

4平面视觉创意80

4.1观察、联想与想象81

4.1.1观察乃创意的基础81

4.1.2联想81

4.1.3想象83

4.2创意思维的培养84

4.2.1形象思维84

4.2.2抽象思维84

4.2.3发散性思维85

4.2.4聚合思维85

4.2.5垂直和水平思维86

4.2.6灵感和顿悟思维86

4.3图形构成方法86

4.3.1同构86

4.3.2异构88

4.3.3复构90

4.3.4重构92

4.3.5解构93

4.4图形创意方法93

4.4.1异样光影93

4.4.2迭视95

4.4.3显异图形97

4.4.4延异图形99

4.4.5夸张与变形100

4.4.6修辞手法的应用100

4.4.7对比101

4.4.8断置101

4.4.9拼置102

4.4.10换置103

4.4.11共生103

4.4.12肖形104

4.4.13仿曲105

4.4.14混维105

4.4.15空间矛盾106

4.4.16缪悖106

4.4.17填重107

4.4.18简化107

4.4.19复杂108

4.4.20旁白109

4.4.21隐歧110

4.4.22手工痕迹110

4.4.23再设计111

4.4.24削皮111

4.4.25反常比例112

4.4.26交错112

4.4.27罗列113

4.4.28概念化113

4.4.29动感与旋律113

4.5色彩与质感创意114

4.5.1天然质感114

4.5.2手工纹理115

4.6文字创意118

4.6.1文字与图形、图像结合118

4.6.2使用文字构成造型118

4.6.3文字造型构成版面119

4.6.4文字笔触与形状119

4.6.5字义的利用120

4.6.6文字的具象化处理121

4.6.7文字质感化处理121

4.6.8文字装饰122

5数字视频123

5.1从摄影到电影124

5.1.1视觉滞留与电影的诞生124

5.1.2电影摄影技术的产生124

5.1.3电影放映技术的普及125

5.1.4声音在电影中的出现126

5.2数字影像基础126

5.2.1DV简介126

5.2.2非线性编辑127

5.2.3数字视频的格式转换、压缩与存储技术130

5.2.4影视创作的一般流程134

5.2.5数字视频的非线性编辑138

5.2.6数字视频的合成与特效139

6影像艺术与视频装置149

6.1新媒体艺术中的摄影150

6.1.1特殊形态的记录150

6.1.2形态模拟150

6.1.3图解概念151

6.1.4装置记录151

6.1.5特殊状态152

6.1.6拼贴152

6.1.7设计与摆布153

6.1.8意境营造153

6.1.9见证经历154

6.1.10见证历史154

6.1.11借物抒情155

6.1.12表达观念156

6.2录像艺术157

6.2.1影像叙事157

6.2.2影像发现158

6.3试验影像159

6.3.1新视角159

6.3.2超现实160

6.3.3电脑视频160

6.3.4影像表演161

6.4影像装置161

6.4.1平面投影装置162

6.4.2迭视投影163

6.4.3互动式图形生成装置163

6.4.4多重显示器装置164

6.4.5视频雕塑165

7平面数字动画166

7.1平面动画的基本形式167

7.1.1帧动画167

7.1.2二维卡通动画167

7.1.3变形动画168

7.1.4路径动画170

7.1.5嵌套动画170

7.1.6Flash动画制作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170

7.1.7角色动画(AnimeStudio使用教学见光盘)171

7.1.8算法动画(教学案例见光盘)172

7.1.9Flash特效动画(教学案例见光盘)181

7.1.10互动式动画182

7.2视频与动画的魅力互补190

7.2.1Flash视频的压缩190

7.2.2Flash动画与视频整合190

8数字绘画192

8.1平面图像绘画193

8.1.1绘画设备193

8.1.2平面绘画软件Painter193

8.1.3其他特色绘画软件195

8.2像素绘画196

8.2.1像素绘画的基本元素196

8.2.2像素绘画的颜色应用197

8.2.3像素绘画作品欣赏197

8.3矢量绘图198

8.3.1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及其特点198

8.3.2矢量绘图介绍198

8.4ASC字符绘画201

8.4.1更多ASC艺术作品欣赏(见光盘)201

8.4.2ASC艺术创作常用的特殊符号(见光盘)201

8.4.3ASC艺术创作工具介绍201

8.4.4相关艺术202

8.5三维绘画202

8.5.13D彩绘202

8.5.2MayaPaintEects(多媒体教学演示见光盘)203

9三维艺术206

9.1各类三维软件功能概述207

9.1.1大型的三维制作软件207

9.1.2专门化三维设计工具208

9.2三维造型技术211

9.2.1软件建模技术211

9.2.2三维建模的几种基本思路213

9.2.3硬件建模215

9.3三维造型的构成216

9.3.1管线造型216

9.3.2面片造型217

9.3.3体块造型218

9.3.4混合造型219

9.3.5群组造型219

9.3.6纺织造型220

9.4动画构成220

9.4.1关键帧动画220

9.4.2路径动画220

9.4.3非线性动画221

9.4.4材质动画221

9.4.5仿真动画221

9.4.6动作捕捉动画221

9.4.7融合动画222

9.4.8面部动画222

9.4.9群组动画223

9.5灯光224

9.5.1灯光224

9.5.2灯光的属性224

9.5.3高级光照技术225

9.6材质228

9.6.1材质的属性228

9.6.2表面材质230

9.7三维特效231

9.7.1绘画效果231

9.7.2火、云雾、爆炸233

9.7.3水、流体234

9.7.4布料、毛发234

9.8移动匹配236

9.8.1AutodkMatchMover236

9.8.2BoujouThree及其他237

9.8.3特技短片《405》237

9.9程序动画238

9.9.1脚本动画238

9.9.2 64K程序动画艺术238

9.10CG电影与虚拟主持人239

9.10.1CG电影239

9.10.2虚拟主持人239

9.11三维艺术常见的创意表现240

10声音艺术243

10.1数字音频244

10.1.1声音的要素244

10.1.2声音数字化244

10.2数字音频处理246

10.2.1常用的音频编辑软件246

10.2.2波形的编辑(多媒体教学演示见光盘)246

10.2.3音效的编辑(多媒体教学演示见光盘)247

10.3电脑音乐247

10.3.1电子合成音乐——MIDI247

10.3.2电脑音乐创作设备249

10.3.3电脑音乐创作软件249

10.4视频配乐251

10.4.1Soundtrack251

10.4.2SmartSound251

10.5视觉音乐251

10.5.1音乐绘画252

10.5.2色、音转换252

10.5.3案例:色、音转换技术使色盲成为画家253

10.5.4音、光转换253

10.5.5音、画算法融合254

11网络多媒体艺术256

11.1光盘存储器与多媒体艺术257

11.1.1光盘存储器的诞生与发展257

11.1.2DVDBlueRayDisk257

11.1.3多媒体演示系统257

11.1.4多媒体艺术的设计258

11.1.5莫比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259

11.1.6多媒体光盘作品《中国皮影戏》259

11.2Inteet之前的网络艺术260

11.2.1电话艺术260

11.2.2传真艺术260

11.2.3无线电广播艺术261

11.3Inteet的产生与发展261

11.3.1Inteet的产生261

11.3.2Inteet的发展262

11.4网络对传统艺术产生的影响263

11.4.1网络音乐263

11.4.2超级短片与互动电影263

11.4.3网上的艺术展示与发表264

11.5网络艺术的可能性265

11.5.1利用网络本身的特性创造的艺术265

11.5.2以网络为题材的艺术265

11.5.3网页艺术265

11.5.4网络艺术收藏266

11.6非线性媒体与艺术创作266

11.6.1网络文艺266

11.6.2Flash动画270

11.6.3基于SMIL的网页动画270

11.7实时传输与虚拟的存在274

11.7.1远程通信与实时传输274

11.7.2虚拟的存在277

11.8网络互动艺术282

11.8.1网络互动艺术的特点282

11.8.2网络互动艺术案例283

11.9协同艺术285

11.9.1云285

11.9.2网格宇宙285

11.9.3TheZoomQuilt286

11.10联网的互动装置艺术287

11.10.1远程雕刻287

11.10.2网络手机和电视288

11.10.3维拉普鲁288

11.10.4WebofLife289

11.11网页艺术291

11.11.1网页基础技术291

11.11.2网页风格294

11.11.3网页版式299

11.11.4Logo与Banner设计305

12虚拟现实306

12.1什么是虚拟现实307

12.1.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简史307

12.1.2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308

12.2基于图像的虚拟实境309

12.2.1全景视频309

12.2.2全景摄影311

12.2.3其他的拼图技术316

12.2.4视频全景320

12.2.5全景的逆向应用322

12.2.6基于MPEG4的人脸动画技术323

12.2.7画中游324

12.3立体影像324

12.3.1立体视觉原理的发现325

12.3.2从平面到立体的奥秘:立体视觉的原理326

12.3.3分离图像:立体图像的观看技术327

12.3.4双眼的延伸:立体摄影的相关理论333

12.3.5立体拍摄设备及技巧336

12.3.6合二为一:立体图像的合成342

12.3.7通过三维动画软件输出立体影像346

12.3.8基于立体视觉原理的三维立体画353

12.4基于三维建模的虚拟现实353

12.4.1VRML353

12.4.2X3D355

12.4.3基于建模的虚拟实境开发系统355

12.4.4照片真实感的建模场景356

12.4.5虚拟现实艺术案例357

12.5多用户虚拟环境:分布式虚拟现实360

12.5.1什么是分布式虚拟现实360

12.5.2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361

12.5.3基于多用户虚拟环境的艺术作品案例361

12.5.4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艺术作品363

12.6三维互动设备366

12.6.1三维跟踪传感设备366

12.6.2立体显示设备367

12.6.3动作输入设备370

12.6.4虚拟现实装置艺术370

12.7VR的未来374

12.7.1三维用户界面的流行与普及374

12.7.2三维全息投影375

12.7.3感觉的传输375

13现代科技与艺术创造377

13.1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历史和现状378

13.1.1科技充当艺术的工具378

13.1.2科技与艺术走向融合378

13.1.3当代科技艺术新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79

13.2艺术新秩序:数学艺术及其美学特征379

13.2.1数学曲线与曲面379

13.2.2几何与艺术381

13.2.3五点透视381

13.2.4双曲几何386

13.2.5高维几何388

13.2.6拓扑几何与艺术391

13.2.7分形400

13.2.8迭代与分形401

13.2.9复映射分形403

13.2.10模拟生物系统的分形405

13.2.11混沌407

13.3物理科技与艺术创作409

13.3.1探索物质世界的美学形态409

13.3.2从微观到宏观413

13.3.3全息的艺术表现417

13.3.4电的艺术423

13.3.5磁:从磁悬浮到磁流体426

13.3.6声音的艺术428

13.4来自生化的“湿”媒体430

13.4.1微生物与动植物431

13.4.2关注人与环境433

13.4.3化学材料435

13.4.4基因与艺术436

13.4.5关注活体组织440

13.5另一种“活”的艺术442

13.5.1衍生艺术442

13.5.2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446

13.6软硬兼施二454

13.6.1通过物理信息与虚拟世界的互动454

13.6.2机器拓展传统458

13.7当代科技对艺术观念的推进和影响461

14新媒体艺术的人文思考463

14.1新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延展464

14.1.1皮影动画464

14.1.2计算机辅助雕纸艺术465

14.1.3运动的绘画466

14.1.4像素时代的模拟展现467

14.1.5传统绘画的数字合成468

14.1.6卡通动画对传统相声的重构469

14.1.7科技与艺术的互动469

14.2新艺术的价值思考470

14.2.1新媒体艺术的手工价值470

14.2.2新技术的价值471

14.2.3机器自动绘画的价值471

14.3借助新媒体手段的文化融合473

14.3.1跨地域的文化融合473

14.3.2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跨媒介创作474

14.4环境主义475

14.4.1关注环境的黑色幽默475

14.4.2无信息隔离476

14.5感悟生活476

14.6社会批评478

14.7对人类文明的思考480

主要参考文献482

主要参考网站483

附录一:第4章部分作品与艺术家对应索引484

附录二:光盘内容索引486

后记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