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刘端直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6654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体系和性质一、学科对象1

二、学科体系3

三、学科性质5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7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10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和相邻学科的关系一、与旧自然哲学的关系13

二、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14

三、与技术哲学的关系16

四、与科学学的关系16

五、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7

第四节 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武器18

二、为加速科技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方法论工具19

三、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20

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1

第一篇 自然论23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及其演化发展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及层次结构一、自然界物质的客观性23

二、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28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30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方式及其图景一、自然界的历史性33

二、自然界的演化过程34

第三节 自然界演化的特征和一般规律一、自然界演化的特征42

二、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49

第二章 人与自然59

第一节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59

一、人类是自然界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59

二、人和自然的关系61

第二节 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64

一、人化自然的产生和扩展64

二、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68

三、人工自然的特征和性质71

第三节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73

一、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73

二、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77

三、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78

第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中的若干哲学问题第一节 基本粒子物理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一、微观物质结构认识的辩证发展82

二、宇宙自然力不统一与统一的辩证法87

三、物质可分性的辩证法92

第二节 相对论中的哲学问题94

一、相对论建立前的时空观94

二、狭义相对论时空观95

三、广义相对论时空观99

第三节 量子力学中的哲学问题一、量子概念建立前的运动力学观103

二、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的对立统一105

三、因果描述与统计描述的辩证关系111

第四节 生命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一、关于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哲学问题113

二、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116

三、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还原论与反还原论119

第五节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121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121

二、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122

第二篇 科学技术论127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社会组织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特点一、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127

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128

三、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131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2

一、科学的体系结构132

二、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133

三、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其更迭规律136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43

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143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146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151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154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历史特点一、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54

二、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57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59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一、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63

二、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65

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66

四、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67

五、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68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169

二、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172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73

一、科学发展的模式173

二、技术发展的模式181

第三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184

二、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建设功能185

三、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190

四、科学枝术的变革社会功能192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194

一、对两种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的评述194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正确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97

第三节 高技术和大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一、高技术的产生及其特点200

二、大科学与大科学观204

第四节 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10

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212

三、关于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214

第三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221

第一章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221

第一节 科学研究概述221

一、科学研究的含义221

二、科学研究的类型222

三、科学研究的特点224

四、科学研究的一般进程227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对科学劳动者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科学劳动者素质的要求229

二、现代科学研究对科学劳动者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232

三、科研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236

第三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性质与层次结构一、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237

二、科学技术方法238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性质240

四、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层次结构241

五、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242

第二章 科研选题方法244

第一节 选题在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选题在科研中的地位244

二、科研选题的社会作用246

第二节 选题的程序和思维模式一、选题的主要程序248

二、形成课题的思维模式250

第三节 选题的基本原则252

一、需要性原则252

二、创造性原则253

三、科学性原则254

四、可行性原则254

第四节 选题途径、技巧和注意问题一、选题的基本途径256

二、选题技巧257

三、选题中注意的问题259

第三章 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262

第一节 观察方法262

一、观察方法及其特点262

二、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264

三、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65

第二节 实验方法267

一、实验方法及其特点267

二、实验方法的基本类型268

三、实验方法的科学意义和作用270

四、实验与观察的联系和区别271

第三节 模拟方法273

一、模拟方法及其特点273

二、模拟方法的类型274

三、模拟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75

第四节 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276

一、机遇及其特点276

二、机遇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77

三、捕捉机遇的主客观条件278

第四章 科学思维286

第一节 科学抽象286

第二节 科学抽象的基本形式286

一、逻辑思维286

二、形象思维288

三、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292

第三节 逻辑思维方法297

一、比较、分类与类比297

二、归纳与演绎299

三、分析与综合303

四、抽象与具体306

五、逻辑与历史307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309

一、广义的创造性思维309

二、狭义的创造性思维311

第五节 数学方法321

第六节 思维实验321

一、思想实验的概念及特征321

二、理想实验的概念及特征325

三、思维实验与物化实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327

四、思想实验与理想实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329

五、思想实验和理想实验的作用及其区分的意义330

第五章 假说与理论333

第一节 假说的特征和作用333

一、科学假说333

二、科学假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34

三、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334

四、假说的科学功能337

第二节 构建假说的前提与步骤一、构建科学假说的前提342

二、构建假说的步骤345

第三节 假说的检验和评价347

一、假说的逻辑证明347

二、实践检验和评价348

第四节 科学理论及其构建353

一、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353

二、科学理论的功能356

三、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方法359

第六章 技术方法364

第一节 技术方法的类型和特点一、技术方法及其类型364

二、技术方法的特点366

第二节 技术研究的选题369

一、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性369

二、技术研究课题的特点370

三、技术研究课题的来源371

第三节 技术预测方法373

一、技术预测方法及其类型373

二、技术预测的原则和特点376

三、技术预测的程序和作用378

第四节 技术评估与方案评价方法一、技术评估方法380

二、方案评价方法385

第五节 技术研究方法389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389

二、技术研究的发明方法392

第六节 工程设计方法395

一、设计与工程设计395

二、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397

三、工程设计在技术活动中的意义400

第七节 技术试验方法402

一、技术试验的类型和特点402

二、技术试验的程序和原则404

三、技术试验的作用407

第七章 系统科学方法409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一、系统科学方法的含义409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411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功能414

四、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416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一、系统分析方法418

二、信息方法419

三、反馈控制方法421

四、黑箱方法423

五、功能模拟方法425

六、系统规划方法426

七、系统工程方法428

第三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431

一、自组织理论431

二、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435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