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铜峡市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铜峡市志 上
  • 青铜峡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9218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9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1047页
  • 主题词:青铜峡市-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铜峡市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3

卷一 地理环境第一篇 建制 区划21

第一章 建制沿革22

第一节 历代建制22

第二节 新中国建制23

第二章 行政区划25

第一节 历代区划25

第二节 新中国区划26

第三章 地名考证31

第一节 市县地名31

第二节 乡镇地名31

第三节 村名33

第四节 其他地名43

第二篇 自然资源44

第一章 自然环境45

第一节 地质45

第二节 地貌49

第三节 气候49

第四节 河流 湖泊57

第五节 山脉 沟谷57

第六节 土壤58

第二章 资源要素60

第一节 水资源60

第二节 矿产资源61

第三节 土地资源63

第四节 植被资源65

第五节 野生动物资源65

第三章 自然灾害67

第一节 黄河洪灾67

第二节 山洪68

第三节 冰雹灾害69

第四节 风沙灾害70

第五节 低温冻害71

第六节 地震灾害72

第四章 环境污染74

第一节 水污染74

第二节 大气污染75

第三节 废物 噪声污染75

第三篇 人口77

第一章 人口总量78

第一节 历代人口总量78

第二节 新中国人口总量79

第二章 人口变动82

第一节 自然变动82

第二节 机械变动85

第三章 人口分布与构成87

第一节 人口分布87

第二节 人口构成88

卷二 人物101

第四篇 人物101

第一章 人物传102

第二章 闻人简介128

第一节 历史人物128

第二节 历任市(县)委书记市(县)长简介137

第三节 历任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简介154

第四节 历任政协青铜峡市(县)主席简介157

第五节 本籍在外副厅级以上人物简介160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闻人简介167

第三章 英模谱203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203

第二节 红军流落人员名录208

第三节 国家级省部级先进个人名录209

卷三 政党 政权 政协第五篇 政党群团2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24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活动246

第二节 市(县)委机构247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253

第四节 市(县)委中心工作259

第五节 纪检监察272

第六节 市(县)委部门工作述要279

第二章 国民党及民主党派31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宁朔县党部314

第二节 民革青铜峡市委员会315

第三节 民盟青铜峡市委员会317

第四节 民进青铜峡市筹委会320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团组织322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永朔分团322

第二节 哥老会323

第三节 瑶池道 理门公所323

第四节 一贯道324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群众团体325

第一节 农民团体325

第二节 青铜峡市总工会327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33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338

第五节 其他群众组织346

第六篇 政权 政协353

第一章 政权354

第一节 县参议会354

第二节 各族各届人民代表会议35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357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360

第二章 政府368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368

第二节 人民政府369

第三节 政务述要377

第三章 人民政协410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410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414

第三节 主要工作述要418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集出版421

卷四 乡镇425

第七篇 建制镇425

第一章 瞿靖镇426

第一节 基本概况427

第二节 经济431

第三节 党务443

第四节 政权445

第五节 文化 教育447

第二章 叶升镇449

第一节 基本概况450

第二节 经济453

第三节 党务459

第四节 政权460

第五节 文化 体育462

第六节 医疗卫生463

第三章 峡口镇464

第一节 宗教465

第二节 经济465

第三节 党务468

第四节 政权470

第五节 文化 体育472

第六节 医疗卫生473

第四章 青铜峡镇474

第一节 经济474

第二节 党务478

第三节 政权480

第四节 社区工作481

第五节 文化 体育482

第六节 科学技术482

第七节 人口管理483

第五章 小坝镇484

第一节 镇村建设485

第二节 经济487

第三节 党务489

第四节 政权490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492

第六章 大坝镇494

第一节 经济494

第二节 党务497

第三节 政权498

第四节 社区工作499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500

第七章 立新镇504

第一节 基本概况504

第二节 经济506

第三节 党务513

第四节 政权514

第五节 文化 体育516

第六节 医疗卫生517

第八篇 建制乡518

第一章 邵刚乡519

第一节 经济520

第二节 党务525

第三节 政权527

第四节 文化 体育529

第五节 医疗卫生529

第二章 蒋顶乡531

第一节 经济532

第二节 党务537

第三节 政权540

第四节 文化 体育542

第五节 医疗卫生543

第三章 小坝乡544

第一节 经济545

第二节 党务550

第三节 政权552

第四节 文化 体育553

第五节 医疗卫生554

第四章 中滩乡556

第一节 基本概况556

第二节 经济561

第三节 党务572

第四节 政权574

第五节 文化 体育576

第五章 大坝乡578

第一节 基本概况579

第二节 经济581

第三节 党务589

第四节 政权591

第五节 文化593

第六章 广武乡595

第一节 经济595

第二节 党务600

第三节 政权602

第四节 文化 卫生604

第七章 甘城子乡605

第一节 基本概况605

第二节 经济608

第三节 党务616

第四节 政权616

第五节 文化 体育617

第六节 医疗卫生618

第七节 计划生育618

卷五 农林水牧第九篇 农业623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625

第一节 封建制农业经济制度6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62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626

第四节 人民公社628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629

第六节 农业市场经济630

第二章 耕作制度632

第一节 传统耕作制度632

第二节 耕作制度改革635

第三章 种植业区划638

第一节 小坝灌淤土麦稻糖区638

第二节 中滩潴育灌淤土稻麦糖区638

第三节 立新盐化草甸土麦杂糖区639

第四节 城镇厚层灌淤土麦稻粮菜区639

第四章 作物布局产量640

第一节 作物种类640

第二节 种植结构641

第三节 农作物产量642

第五章 耕作栽培644

第一节 粮食作物644

第二节 经济作物649

第三节 作物保护651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653

第六章 良种繁育656

第一节 良种繁育体系656

第二节 繁育及引种657

第三节 良种繁殖场658

第四节 种子经营管理662

第七章 农技培训与推广663

第一节 农技教育663

第二节 农技培训664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666

第八章 农村能源667

第一节 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667

第二节 能源利用与发展667

第九章 农业建设与扶贫开发669

第一节 甘城子新灌区扶贫开发建设669

第二节 社会帮扶672

第十章 农业机构674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674

第二节 服务机构675

第十一章 农业机械678

第一节 传统农具678

第二节 新式农具678

第三节 机械化农具680

第四节 科技成果与技术推广685

第五节 农机管理机构685

第十二章 连湖农场689

第一节 基本情况689

第二节 农业生产690

第三节 林牧业生产693

第四节 工商企业694

第五节 教育卫生及其他695

第十篇 林业697

第一章 林业资源698

第一节 林木种类698

第二节 林种698

第三节 常用树种及特性699

第二章 林业生产700

第一节 采种育苗700

第二节 植树造林701

第三节 二代林网建设702

第三章 经济林704

第一节 果品引进与苗木繁育704

第二节 经济林分布和发展704

第三节 经济林基地705

第四节 果树品种706

第五节 栽培技术708

第六节 果品销售708

第七节 种桑养蚕709

第四章 病虫害防治711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711

第二节 一般病虫害防治712

第三节 光肩星天牛危害及治理712

第五章 林业资源管理7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715

第二节 林木管护716

第三节 生态资源保护717

第六章 城镇绿化与绿色通道718

第一节 城镇绿化718

第二节 绿色通道建设719

第三节 义务植树719

第七章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720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工程720

第二节 开发区生态建设720

第三节 中德合作造林项目721

第四节 黄河护岸林工程722

第五节 生态治理工程722

第六节 青秀园建设722

第八章 树新林场723

第一节 机构723

第二节 基础设施724

第三节 生态建设725

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727

第五节 场办企业727

第六节 招商引资728

第十一篇 水利729

第一章 十大干渠730

第一节 秦渠730

第二节 汉渠731

第三节 东干渠732

第四节 唐徕渠734

第五节 汉延渠735

第六节 惠农渠738

第七节 大清渠739

第八节 西干渠741

第九节 泰民渠742

第十节 跃进渠744

第二章 排水工程745

第一节 干沟745

第二节 排水效益747

第三章 扬水工程748

第一节 甘城子扬水工程748

第二节 补水泵站749

第四章 山洪防御751

第一节 东南部山区751

第二节 西部山区751

第三节 山洪沟752

第四节 山洪工程754

第五章 黄河防洪与治理755

第一节 概况755

第二节 黄河防洪工程756

第三节 河洪治理757

第四节 防汛抗洪纪实758

第六章 农田水利761

第一节 灌溉761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761

第七章 农业开发和移民安置765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765

第二节 移民安置766

第八章 水利机构769

第一节 市水利局769

第二节 下属单位770

第十二篇 畜牧水产773

第一章 畜禽养殖774

第一节 畜禽种类及品种改良774

第二节 畜禽饲养管理777

第二章 疫病防治781

第一节 疾病种类781

第二节 防疫782

第三节 检疫783

第三章 畜牧产业化建设784

第一节 畜禽基地建设784

第二节 管理机构785

第三节 服务体系建设786

第四章 渔业787

第一节 种类787

第二节 养殖技术789

第三节 产量791

卷六 工业795

第十三篇 工业综述795

第一章 发展概况796

第一节 概述796

第二节 城镇集体工业798

第二章 工业结构及技术改造801

第一节 工业结构801

第二节 技术改造802

第三章 工业企业管理804

第一节 机构804

第二节 经贸企业改革806

第三节 二轻企业管理及体制改革808

第十四篇 工业门类815

第一章 电力工业816

第一节 宁夏大坝发电厂816

第二节 青铜峡水电厂820

第三节 供电824

第四节 宁夏电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829

第二章 建材工业831

第一节 宁夏青铜峡水泥集团有限公司831

第二节 宁夏西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836

第三节 宁夏青龙管道有限责任公司840

第四节 宁夏科进砼业防腐保温材料有限公司841

第五节 青铜峡市金厦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43

第六节 青铜峡市兴邦建材(集团)公司847

第七节 青铜峡市兴隆制砖有限责任公司850

第三章 冶金工业852

第一节 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852

第二节 青铜峡市青鑫炭素有限责任公司856

第四章 化工工业860

第一节 青铜峡树脂厂有限责任公司860

第二节 青铜峡市丰硕化工有限责任公司863

第三节 青铜峡市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867

第五章 造纸印刷871

第一节 宁夏峡光纸业有限公司871

第二节 青铜峡市凯源彩印有限责任公司875

第六章 机械工业878

第一节 青铜峡市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878

第二节 青铜峡市华鑫机电有限责任公司880

第七章 食品工业882

第一节 青铜峡市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882

第二节 宁夏法福来面粉有限公司 青铜峡市西夏贡米厂884

第三节 青铜峡市名特果蔬气调保鲜有限责任公司887

第八章 其他工业889

第一节 青铜峡市新井煤业有限公司889

第二节 青铜峡市利达实业公司895

第三节 青铜峡国雄饲料有限公司899

第四节 二轻集体企业901

卷七 城建 交通 邮电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907

第一章 市府建设908

第一节 街巷道路909

第二节 桥梁911

第三节 供水供暖912

第四节 排水及污水处理914

第五节 市政养护914

第六节 环境卫生915

第七节 园林绿化915

第八节 住宅小区916

第九节 房屋917

第十节 主要市政建筑917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922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922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925

第三节 物业管理927

第四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928

第五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929

第六节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931

第三章 城市规划932

第一节 总体规划932

第二节 城市交通规划935

第三节 其他规划937

第四章 城市管理939

第一节 市建设局939

第二节 下属单位940

第十六篇 交通944

第一章 道路桥涵945

第一节 古道946

第二节 公路947

第三节 桥涵949

第二章 公路运输953

第一节 运输工具953

第二节 公路运输布局954

第三章 铁路运输960

第一节 铁路专用线960

第二节 青铜峡火车站961

第四章 水路运输962

第一节 水运工具963

第二节 渡口964

第五章 交通运输管理9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965

第二节 交通运输管理967

第三节 公路养护968

第四节 路政管理969

第十七篇 邮电通信971

第一章 邮电机构972

第一节 民国以前邮电机构972

第二节 新中国邮电机构973

第二章 邮政975

第一节 邮政网络975

第二节 封发与市内投递979

第三节 邮政设备980

第四节 邮政业务981

第三章 电信985

第一节 市话网络985

第二节 通信电源986

第三节 电报网络987

第四章 移动通信988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988

第二节 中国联合通信990

卷八 商业 粮食 供销第十八篇 商业993

第一章 商业网点与机构994

第一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商业网点994

第二节 新中国商业机构995

第二章 国营商业998

第一节 经营状况998

第二节 商业企业999

第三章 商品经营1010

第一节 商品批发1010

第二节 商品零售1011

第四章 私营商业1014

第一节 商品零售1014

第二节 饮食业1016

第三节 服务业1017

第四节 屠宰管理1019

第五章 盐业 烟草 物资1020

第一节 盐业1020

第二节 烟草1021

第三节 物资1023

第十九篇 粮食1025

第一章 粮油市场102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粮油市场1026

第二节 新中国粮油市场1026

第二章 粮油统购与统销1028

第一节 粮油统购1028

第二节 粮油统销1031

第三章 粮油调存运输1034

第一节 粮油调存1034

第二节 粮食收购1034

第三节 粮油运输1035

第四节 粮油储存1035

第五节 粮油加工1036

第四章 粮政管理1038

第一节 粮政管理机构1038

第二节 粮油保管1040

第三节 粮食储备1040

第二十篇 供销1042

第一章 供销机构与网点1043

第一节 机构1043

第二节 基层社与网点1044

第二章 商品购销与支农服务1047

第一节 商品购销1047

第二节 支农服务1054

第三节 农资服务1054

第四节 中小农具供应1057

第四章 经营管理1059

第一节 财务管理1059

第二节 计划管理1061

第三节 物价管理1062

第四节 仓储管理1063

第五节 运输管理1064

第五章 重点企业简介1065

第一节 青铜峡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1065

第二节 青铜峡市工业品公司1065

第三节 青铜峡市外贸公司(柳编厂)1066

卷九 财政 税务 金融第二十一篇 财政1071

第一章 财政机构1072

第二章 财政体制1074

第一节 市(县)财政体制改革1074

第二节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1076

第三章 财政收支107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财政收支107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收支1080

第四章 农业税收1086

第五章 财政管理与监察1089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财政管理108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管理1090

第三节 财政监察1098

第二十二篇 税务1100

第一章 市税务局1101

第一节 机构1101

第二节 税制税种演变1103

第三节 税率演变1103

第四节 税收1106

第五节 税收管理1109

第二章 市国家税务局1113

第一节 机构1113

第二节 税制税种演变1114

第三节 税收收入1115

第四节 税收征管1117

第五节 科技兴税1121

第六节 队伍建设1121

第三章 市地方税务局1124

第一节 机构1124

第二节 税种 税率1125

第三节 税收收入1127

第四节 税务管理1129

第二十三篇 金融1132

第一章 中国人民银行青铜峡市支行1133

第一节 机构1133

第二节 业务1134

第二章 中国工商银行青铜峡市支行1148

第一节 机构1148

第二节 存款1149

第三节 信贷1149

第四节 管理1150

第三章 中国建设银行青铜峡市支行1151

第一节 机构1151

第二节 业务情况1152

第四章 中国农业银行青铜峡市支行1153

第一节 机构1153

第二节 业务发展1155

第三节 队伍建设1157

第五章 中国银行青铜峡支行1159

第一节 机构1159

第二节 业务1159

第六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铜峡市支行1161

第一节 机构1161

第二节 业务1161

第七章 中国工商银行青铜峡铝厂办事处1163

第一节 机构1163

第二节 业务1164

第三节 内控管理1165

第四节 优质服务1165

第八章 中国建设银行青铜峡市大坝发电厂支行1166

第一节 机构1166

第二节 业务1167

第三节 内控管理1169

第九章 中国建设银行青铜峡市铝厂支行1170

第一节 机构1170

第二节 业务1171

第三节 规范化服务1172

第十章 青铜峡市农村信用社1173

第一节 机构1173

第二节 存贷款业务1175

第十一章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青铜峡市支公司1178

第一节 机构1178

第二节 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1179

第十二章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青铜峡支公司1182

第一节 机构1182

第二节 业务1183

卷十 经济1187

第二十四篇 经济管理1187

第一章 经济综述1188

第二章 计划管理1189

第一节 机构1189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编制与执行1190

第三节 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1197

第三章 统计管理12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1201

第二节 专业统计1202

第三节 普查工作1206

第四节 统计调查1209

第五节 统计资料1210

第四章 工商管理1211

第一节 机构1211

第二节 企业监督管理1213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1216

第四节 市场管理1221

第五节 商标管理1226

第六节 广告监督管理1228

第七节 经济合同管理1230

第八节 经济检查1234

第九节 协会1237

第五章 物价管理1241

第一节 机构1241

第二节 物价形势1242

第三节 物价管理1243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1246

第五节 价格事务1249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1250

第一节 机构1250

第二节 计量管理1250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1253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和行政执法1255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1256

第七章 环境保护1257

第一节 机构1257

第二节 环境监测1258

第三节 环境监理1259

第四节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1260

第八章 农业经济经营管理1261

第一节 机构1261

第二节 经营管理1262

第三节 专业技术培训1266

第九章 审计管理1267

第一节 机构1267

第二节 企业审计1268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1269

第四节 财税金融审计1271

第五节 基本建设审计1271

第六节 审计调查1272

卷十一 政务1277

第二十五篇 民政1277

第一章 机构 区划1278

第一节 民政机构1278

第二节 行政区划1279

第三节 基层政权建设1280

第二章 救济福利1283

第一节 抗灾救灾1283

第二节 社会救济1284

第三节 移民安置1286

第四节 收容遣送1286

第五节 社会福利1287

第三章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1289

第一节 军民共建1289

第二节 优待抚恤1290

第三节 烈士褒扬1293

第四节 烈士陵园1293

第五节 退伍安置1294

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1296

第一节 社团管理1296

第二节 婚姻管理1296

第三节 殡葬管理1297

第四节 地名管理1297

第五章 残疾人工作1298

第一节 残疾人联合会1298

第二节 主要业务1299

第二十六篇 人事劳动1302

第一章 人事管理13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03

第二节 干部队伍1304

第三节 干部调配录用1304

第四节 岗位考核1306

第五节 公务员管理1307

第六节 职称管理1307

第七节 落实政策1309

第八节 机构编制管理1309

第二章 劳动管理1313

第一节 用工制度1313

第二节 职工队伍1314

第三节 职工档案管理1315

第四节 劳动就业1315

第五节 工资管理1317

第六节 离退休管理1319

第七节 社会保险1320

第八节 劳动保护1323

第九节 劳动争议仲裁1325

第二十七篇 计划生育1326

第一章 机构 队伍13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27

第二节 队伍建设1328

第三节 干部培训1328

第二章 政策与措施1330

第一节 计生政策1330

第二节 计生措施1331

第三章 宣传服务1332

第一节 宣传教育1332

第二节 技术服务1333

第三节 “三结合”工作1334

第四节 流动人口管理1334

第五节 计划生育协会1334

第六节 计划生育效果1335

第二十八篇 其他政务1337

第一章 信访工作1338

第一节 机构1338

第二节 来信来访1339

第二章 法制工作1342

第一节 机构1342

第二节 工作略述1342

第三章 土地13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45

第二节 土地管理1346

第四章 矿产13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49

第二节 资源分布1350

第三节 资源管理1351

第四节 开发利用1352

第五章 防震减灾工作1353

第一节 机构1353

第二节 防震减灾宣传1353

第三节 监测预报1355

第四节 工程抗震设防管理1355

第六章 气象工作1356

第一节 机构1356

第二节 测报服务1357

第七章 乡镇企业工作1359

第一节 机构1359

第二节 乡镇企业发展1359

第八章 民族13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62

第二节 宗教场所1364

卷十二 政法1367

第二十九篇 公安1367

第一章 机构1368

第一节 旧制警察机构1368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构1368

第二章 社会治安1371

第一节 治安案件查处1371

第二节 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治安管理1372

第三节 枪支弹药管理1373

第四节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1373

第五节 社会秩序专项治理1374

第六节 禁毒1374

第七节 禁赌1375

第八节 查禁卖淫嫖娼淫秽物品1376

第三章 户政管理1377

第一节 常住户口管理1377

第二节 暂住人口和农转非管理1377

第三节 居民身份证登记1378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1378

第四章 交通管理1379

第一节 交通管理工作1379

第二节 交通事故处理1380

第三节 交通安全1380

第五章 消防1381

第一节 装备设施1381

第二节 执勤训练1381

第三节 防火灭火1382

第六章 刑事与经济案件侦查1383

第一节 刑事侦查1383

第二节 “严打”整治斗争1383

第三节 经济案件侦查1388

第七章 预审监管1389

第一节 预审1389

第二节 看守 劳教 少管1390

第八章 巡警 警卫1391

第一节 巡警及“110”服务1391

第二节 警卫1392

第三十篇 检察1395

第一章 机构建设与技术装备1396

第一节 机构建设1396

第二节 检察技术 装备1398

第二章 刑事检察1399

第一节 审查批捕1399

第二节 公诉1400

第三章 经济检察与民事行政检察1402

第一节 经济检察1402

第二节 民事行政检察1404

第四章 法纪 监所检察与控告申诉1405

第一节 法纪检察1405

第二节 监所检察1406

第三节 控告申诉1406

第三十一篇 审判1407

第一章 机构队伍建设1408

第一节 机构建设1408

第二节 审判队伍1410

第二章 审判制度与法院改革1411

第一节 审判制度1411

第二节 法院改革1412

第三章 刑事与民事审判1414

第一节 刑事审判1414

第二节 民事审判1415

第四章 行政审判与执行1416

第一节 行政审判1416

第二节 执行工作1416

第三十二篇 司法行政1418

第一章 机构建设1419

第一节 市级司法机构1419

第二节 基层司法组织1420

第二章 司法行政业务1421

第一节 民事调解1421

第二节 公证 律师管理1423

第三节 法律援助1423

第四节 两劳释解人员安置帮教1424

第三章 法律服务1425

第一节 基层法律服务1425

第二节 律师1426

第三节 公证1429

第四章 普法教育1431

第一节 普法准备1431

第二节 普法1432

卷十三 军事1437

第三十三篇 军事组织1437

第一章 古代军事组织1438

第一节 秦汉军事组织1438

第二节 魏晋军事组织1439

第三节 隋唐军事组织1440

第四节 宋代军事组织1442

第五节 西夏军事组织1442

第六节 元明军事组织1446

第七节 清代军事组织1448

第二章 近代军事组织1451

第一节 宁朔县国民兵1451

第二节 解放军十九兵团1452

第三章 当代军事组织1453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1453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1457

第三十四篇 兵事1462

第一章 秦汉兵事1463

第一节 蒙恬收复河南1463

第二节 霍去病攻打匈奴1464

第三节 羌族起义1464

第二章 隋唐兵事1466

第一节 隋战突厥1466

第二节 唐征突厥1467

第三节 唐击吐蕃1467

第三章 宋夏兵事1469

第一节 夏占灵州1469

第二节 宋军攻城1469

第三节 蒙灭西夏1471

第四章 明代兵事1473

第一节 鞑靼侵扰1473

第二节 明军兵变1473

第五章 清代兵事1477

第一节 马化龙反清斗争1477

第二节 金积堡之战1479

第六章 民国兵事1481

第一节 革命军攻占灵州1481

第二节 西军击败革命军1483

第三节 大坝之战1484

第七章 解放青铜峡1487

第一节 宁夏兵团退守宁朔1487

第二节 十九兵团挺进宁朔1488

第三节 青铜峡之战1488

第三十五篇 兵役1492

第一章 古代兵役1493

第一节 秦汉兵役1493

第二节 魏晋兵役1494

第三节 隋唐兵役1495

第四节 宋夏兵役1497

第五节 元代兵役1498

第六节 明代兵役1498

第七节 清代兵役1499

第二章 民国兵役1500

第一节 征兵1500

第二节 抓兵1500

第三节 壮丁1501

第三章 当代兵役1502

第一节 志愿兵1502

第二节 义务兵1502

第三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1503

第四节 兵役登记1503

第五节 征兵1503

第六节 预备役1505

第三十六篇 民兵1507

第一章 民兵组织1508

第一节 民兵分队1509

第二节 民兵整组1511

第三节 民兵代表大会1512

第二章 民兵训练1514

第一节 军事训练1514

第二节 扩编演练1517

第三节 军训效果1517

第三章 装备管理1519

第一节 武器装备1519

第二节 武器维修1520

第三节 武器管理1520

第四章 党管武装1522

第一节 党委领导1522

第二节 政治工作1523

第三十七篇 国防建设1526

第一章 国防动员1527

第一节 组织机构1527

第二节 国防教育1529

第二章 人民防空1532

第一节 机构职责1532

第二节 工程设施1533

第三节 专业队伍1534

卷十四 科技 教育第三十八篇 科学技术1537

第一章 机构1538

第一节 市科学技术局1538

第二节 市科学技术协会1539

第二章 科技工作1541

第一节 科技队伍1541

第二节 科技管理1542

第三节 科技会议1543

第四节 科技宣传与培训1545

第五节 科技活动1547

第三章 科技成果1551

第一节 科技试验与推广1551

第二节 获奖科技成果1553

第三十九篇 教育1556

第一章 普通教育1557

第一节 学前教育1557

第二节 小学教育1559

第三节 中学教育1561

第四节 厂(场)教育1563

第五节 民族教育1564

第六节 特殊教育1565

第二章 职业教育1567

第三章 成人教育1569

第一节 扫盲教育1569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1572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1573

第四章 德体教育1574

第一节 德育工作1574

第二节 体育工作1577

第五章 教学研究1579

第六章 教育管理1581

第一节 管理机制1581

第二节 教育经费1583

第三节 基础设施1584

第四节 师资队伍1585

第七章 直属学校1590

第一节 直属中学1590

第二节 直属小学1595

第三节 直属幼儿园1598

第四节 厂(场)学校1600

第八章 乡镇教育1602

第一节 乡镇教委1602

第二节 乡镇中学1607

卷十五 文化 体育 卫生第四十篇 文化1613

第一章 民间艺术1614

第一节 社火1614

第二节 皮影 曲艺1617

第二章 民间文学1619

第一节 诗文1619

第二节 谣谚1629

第三章 文化活动1634

第一节 群众文化1634

第二节 文艺演出1641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电影1646

第一节 市广播电视局1646

第二节 有线广播1647

第三节 人民广播电台1650

第四节 节目设置1651

第五节 电视1652

第六节 电影1654

第五章 档案 图书1657

第一节 档案管理1657

第二节 图书发行1660

第三节 图书阅览1661

第六章 行政管理1667

第一节 市文化体育局1667

第二节 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1668

第三节 下辖机构1669

第四十一篇 体育1676

第一章 群众体育1677

第一节 传统体育1677

第二节 现代体育1679

第二章 体育竞赛1685

第一节 竞技体育1685

第二节 市级运动会1692

第三章 人才培养1695

第一节 业余体校1696

第二节 体育队伍1696

第四章 机构 设施1698

第一节 机构1698

第二节 体育设施1699

第四十二篇 卫生1700

第一章 预防1701

第一节 计划免疫1701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1704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1707

第四节 结核病防治1710

第五节 消毒监测1712

第六节 食品卫生1712

第七节 食物中毒案例1713

第八节 公共卫生1714

第九节 健康教育1719

第二章 医疗1722

第一节 医学教育1722

第二节 医学研究1723

第三节 医疗事故1725

第三章 妇幼保健1727

第一节 妇女保健1727

第二节 儿童保健1733

第三节 创建爱婴医院 爱幼中心1735

第四节 婚前保健1736

第四章 医药卫生管理173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1737

第二节 专业管理机构1739

第三节 医疗机构1744

第四节 社团组织1753

卷十六 文物 古迹 旅游第四十三篇 古迹1759

第一章 遗址遗迹1760

第一节 遗址1760

第二节 墓葬1764

第三节 渠口遗迹1767

第四节 城堡1770

第五节 革命遗址1773

第二章 岩画1775

第一节 分布区域1775

第二节 题材内容1776

第三节 时代特征1777

第四十四篇 名胜文物1779

第一章 名胜1780

第一节 一百零八塔1780

第二节 牛首山寺庙群1782

第二章 文物1787

第一节 馆藏1787

第二节 碑匾记传1791

第三节 文物管理1810

第四十五篇 旅游1812

第一章 旅游资源1813

第一节 资源1813

第二节 观光景点1814

第二章 旅游管理1824

第一节 旅游区景点1824

第二节 旅游服务1827

第三节 风味小吃1829

卷十七 民情风俗第四十六篇 民情1833

第一章 民族1834

第一节 构成分布1834

第二节 民族团结1835

第二章 宗教信仰1838

第一节 原始宗教1838

第二节 佛教1838

第三节 伊斯兰教1839

第四节 道教1840

第五节 基督教和天主教1841

第四十七篇 风俗1842

第一章 生活风俗1843

第一节 饮食1843

第二节 服饰1846

第三节 用具1851

第四节 居室1851

第五节 节气 节日1852

第二章 婚丧喜庆1860

第一节 婚嫁1860

第二节 丧葬1867

第三节 喜庆1874

第三章 忌讳1876

第一节 汉族1876

第二节 回族1876

第四章 称谓礼俗1877

第一节 家规1877

第二节 家族称谓1878

第五章 社会风尚1886

第一节 树立新婚家庭1886

第二节 尊老爱幼1886

第三节 五讲四美1887

第四节 捐资助学1888

第五节 见义勇为1889

第六节 拾金不昧1890

第六章 恶习流弊1891

第四十八篇 方言1893

第一章 全市方言的内部差异1894

第一节 邵刚话1894

第二节 广武话1895

第三节 峡口话1895

第四节 青铜峡镇话1896

第二章 声 韵 调1897

第一节 声母1897

第二节 韵母1898

第三节 声调1898

第三章 声韵调配合1900

第一节 配合关系1900

第二节 声韵和调配合1900

第三节 常用词语1907

第四节 语法特点1924

大事记1929

附录1985

第一部分 历届青铜峡市志编委会(领导小组)人员1985

第二部分 参加《青铜峡市志》编纂、审定人员1989

第三部分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1990

后记1993

参与市志编修人员名单19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