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4676030.jpg)
- (日)田口守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674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论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含义1
一、刑事诉讼法的含义1
(一)概述1
(二)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
(三)宪法与刑事诉讼法2
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3
(一)对西洋法的继承3
(二)日本刑事诉讼法的发展4
三、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8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14
一、概述14
二、实体的真实主义与人权保障14
(一)实体的真实主义14
(二)人权的保障17
(三)正当程序18
三、刑事案件的解决18
四、迅速裁判2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构造21
一、概述21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23
(一)当事人主义23
(二)职权主义25
三、当事人主义的课题26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源和适用范围27
一、刑事诉讼法的法源27
二、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28
第二章 侦查29
第一节 侦查概述29
一、侦查的含义29
(一)概述29
(二)侦查的结构29
二、侦查的原则32
(一)任意侦查的原则与强制措施法定主义32
(二)令状主义33
三、侦查的种类33
(一)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33
(二)新的侦查方法36
(三)国际侦查39
四、侦查机关41
(一)司法警察职员41
(二)检察官42
五、被害人在侦查中的地位42
第二节 侦查的线索45
一、概述45
二、侦查机关发现的侦查线索46
(一)职务询问46
(二)携带物品检查48
(三)汽车盘查49
(四)尸体检验51
三、非侦查人员提供的侦查线索51
(一)概述51
(二)告诉51
(三)检举和请求53
(四)自首53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保全53
一、概述53
二、拘留54
(一)普通拘留54
(二)现行犯拘留56
(三)紧急拘留57
(四)犯罪嫌疑人对拘留的防御权57
三、逮捕58
(一)逮捕的含义58
(二)逮捕的实体性要件59
(三)逮捕的程序性要件60
(四)逮捕的期间和场所61
(五)犯罪嫌疑人对逮捕的防御权63
四、有关拘留、逮捕的几个问题64
(一)案件单位原则64
(二)另案拘留和另安逮捕64
(三)再拘留和再逮捕65
第四节 物证的收集66
一、概述66
二、搜查和查封69
(一)有令状的搜查和查封69
(二)无令状的搜查和查封74
(三)留存75
三、勘验和鉴定75
(一)勘验75
(二)鉴定76
四、技术侦查77
(一)拍照和录像77
(二)采集体液79
(三)监听通讯82
(四)电磁记录物的搜查和查封87
第五节 言词证据的收集93
一、概述93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93
(一)在家讯问犯罪嫌疑人93
(二)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94
三、询问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人员101
四、询问证人101
五、口译和笔译102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103
一、概述103
二、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104
(一)沉默权的根据104
(二)沉默权的内容106
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107
(一)辩护权的含义107
(二)委托辩护权的保障108
(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110
四、会见权114
(一)概述114
(二)会见权与会见指定权115
五、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保全请求权118
第七节 侦查的终结118
一、警察侦查的终结118
(一)微罪处理118
(二)移送给检察官119
二、检察侦查的终结119
三、起诉后的侦查120
(一)概述120
(二)讯问被告人120
第三章 公诉122
第一节 公诉概述122
一、公诉的原则122
(一)国家追诉主义122
(二)起诉裁量主义123
二、检察官及其权限126
(一)检察官126
(二)检察官的权限126
三、被害人在公诉中的地位127
第二节 检察官处理案件128
一、概述128
(一)检察官处理案件128
(二)追诉裁量权129
二、不起诉处分的审查132
(一)概述132
(二)检察审查会132
(三)准起诉程序135
第三节 公诉权与诉讼条件136
一、公诉权与应诉权136
(一)公诉权136
(二)应诉权139
(三)公诉权滥用论139
二、诉讼条件140
(一)诉讼条件的含义140
(二)诉讼条件的种类142
(三)公诉时效147
第四节 诉讼行为150
一、概述150
(一)诉讼行为的含义150
(二)诉讼行为的种类150
(三)诉讼行为的要件151
二、诉讼行为的评价153
(一)诉讼行为的评价153
(二)诉讼行为瑕疵的治愈154
第五节 提起公诉156
一、概述156
二、正式裁判的程序157
(一)提出起诉书157
(二)起诉书记载存在的问题159
(三)起诉书一本主义163
三、简易裁判的程序166
(一)概述166
(二)略式程序166
(三)即决裁判程序167
第四章 审判171
第一节 审判总论171
一、概述171
二、法院、法官和裁判员171
(一)法院171
(二)法官175
(三)裁判员177
三、被告人和辩护人183
(一)被告人183
(二)辩护人184
四、被害人在审判中的地位190
第二节 审判的原则和结构194
一、概述194
二、审判的各项原则194
(一)公开主义194
(二)口头主义和辩论主义196
(三)持续审理主义196
三、审判的结构197
(一)概述197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197
(三)诉讼过程的结构198
第三节 审理的准备程序200
一、概述200
二、确保被告人等人到庭201
(一)确保到庭201
(二)保释202
三、审理的准备程序204
(一)第一次审理前的准备程序204
(二)第一次审理后的准备程序207
(三)证据开示208
四、审理前的整理程序211
(一)概述211
(二)审理前整理程序的内容213
(三)争点整理、证据整理和证据开示214
(四)审理程序的特例219
(五)审理期间的整理程序221
第四节 审判程序221
一、审判庭221
(一)审判庭的组成221
(二)审判庭的用语222
(三)诉讼指挥和法庭警察223
二、审理程序224
(一)概述224
(二)开头程序225
(三)证据调查程序226
(四)辩论230
(五)判决230
(六)审判笔录230
三、审判程序的形态231
(一)简易审判程序231
(二)审判程序的停止、更新和重新开始232
(三)辩论的分离与合并233
四、裁判员参加的裁判程序234
(一)概述234
(二)裁判员参加的审理程序235
(三)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特例242
第五节 审判的对象243
一、概述243
二、诉因变更制度244
(一)诉因变更程序244
(二)审判的对象244
三、诉因变更的必要性246
(一)概述246
(二)事实的变更247
(三)法律评价的变更249
(四)处罚条款的变更251
(五)争点的变更251
(六)诉因和诉讼条件254
四、诉因变更的可能性257
(一)诉因变更的客观界限257
(二)诉因变更的许可262
五、诉因变更命令264
(一)诉因变更命令的义务264
(二)诉因变更命令的形成力265
第五章 证据267
第一节 证据法总论267
一、证据裁判主义267
(一)证据裁判主义267
(二)证据的含义267
(三)证明的必要268
(四)“严格的证明”与“自由的证明”269
二、自由心证主义270
(一)自由心证主义270
(二)合理的心证主义273
三、举证责任与推定275
(一)举证责任275
(二)推定276
第二节 证据调查程序277
一、概述277
二、证据调查的实施277
(一)询问证人277
(二)询问鉴定人和翻译等人员285
(三)调查书证286
(四)调查物证286
(五)质问被告人286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286
一、概述286
二、证据的关联性287
(一)恶劣性格的证实287
(二)科技证据287
三、非法收集证据排除规则290
(一)概述290
(二)排除规则的根据和排除的标准291
(三)排除规则的界限292
第四节 自白法则296
一、自白的证据能力296
(一)概述296
(二)自白的证据能力的界限298
(三)任意性的证明300
二、自白的证明力301
(一)概述301
(二)自白的补强规则302
(三)自白的证明力304
三、共犯人的供述304
(一)共犯人供述的证据能力304
(二)共犯人供述的证明力306
第五节 传闻法则308
一、传闻法则308
(一)传闻法则308
(二)“传闻证据”的含义309
二、传闻例外312
(一)概述312
(二)传闻文书313
(三)传闻陈述324
(四)任意性调查325
(五)同意笔录与合意文书326
(六)争辩证明力的证据327
第六章 裁判329
第一节 裁判的含义329
一、裁判的含义329
二、裁判的种类329
(一)判决、决定和命令329
(二)终局裁判和非终局裁判330
(三)实体裁判和形式裁判330
三、裁判的成立331
(一)内部的成立331
(二)外部的成立331
(三)裁判书331
第二节 裁判的内容332
一、概述332
(一)主文和理由332
(二)形式裁判的内容333
二、有罪判决334
(一)有罪判决的内容334
(二)有罪判决的理由337
三、无罪判决338
(一)无罪判决的内容338
(二)补偿339
四、诉讼费用339
第三节 裁判的效力341
一、裁判的效力341
(一)裁判效力的含义341
(二)形式的确定力和实质的确定力(既判力)341
二、确定力的理论342
(一)确定力的本质342
(二)确定力的效果344
第四节 一事不再理的效力346
一、一事不再理的效力与“双重危险”346
(一)一事不再理效力的根据346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与裁判的效力347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的发生347
(一)一事不再理效力发生的事由347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产生的时间349
三、一事不再理的效力范围350
(一)客观的范围350
(二)时间的范围和人的范围352
第七章 救济程序353
第一节 上诉353
一、上诉的一般内容353
(一)上诉的含义353
(二)上诉的要件和程序353
(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354
(四)撤销判决的约束力355
二、控诉355
(一)控诉的含义与控诉审的结构355
(二)控诉理由356
(三)控诉程序与控诉审的裁判357
三、上告358
(一)上告的含义358
(二)上告的理由359
(三)上告程序与上告审的裁判359
四、抗告360
(一)抗告的含义360
(二)一般抗告360
(三)特别抗告360
(四)准抗告361
第二节 非常程序361
一、概述361
二、再审361
(一)再审的含义361
(二)再审的理由361
(三)再审的程序364
三、非常上告365
(一)非常上告365
(二)非常上告的理由365
(三)非常上告的审判365
第八章 裁判的执行366
一、概述366
(一)执行的时间366
(二)执行的指挥者366
(三)执行的顺序366
二、刑罚的执行366
(一)死刑的执行366
(二)自由刑的执行367
(三)财产刑等的执行367
(四)其他刑罚的执行367
三、裁判执行的请求367
附录:2010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时效的修改369
术语索引371
判例索引405
译后记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