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范长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113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德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文中的主要德文与中译名1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导读1
第一编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概念、法律渊源、性质与特征3
一、概念3
二、法律渊源4
三、性质与特征5
第二节 历史发展9
一、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9
二、190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10
三、2004年《反不正当竞争法》13
四、2008年《反不正当竞争法》15
第三节 与宪法的关系17
一、基本权利的间接的第三人效力17
二、基本权利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影响方式17
三、联邦宪法法院判决的基本发展18
四、各基本权利与反不正当竞争法21
第四节 与民法的关系25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法的一般关系25
二、与民法典相关条文的关系26
三、与营业权的关系32
第五节 与知识产权法、卡特尔法的关系38
一、与知识产权法38
二、与卡特尔法44
第六节 与共同体法的关系46
一、基本问题46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基本自由50
三、通过派生法的协调55
四、来源国原则57
第二章 立法目标与调整对象59
第一节 立法目标59
一、保护利益:从个体法到社会法59
二、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60
三、竞争者61
四、消费者66
第二节 调整对象70
一、历史发展70
二、构成要件71
三、促进竞争的意图75
四、公法主体的竞争78
第三章 一般条款83
第一节 历史发展83
一、190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83
二、2004年《反不正当竞争法》83
三、2008年《反不正当竞争法》85
第二节 本身不合法的商业行为87
一、功能87
二、误导性的商业行为88
三、攻击性的商业行为95
第三节 违反专业注意义务的不合法商业行为97
一、概述97
二、违反适用于经营者的专业注意义务97
三、侵害的显著性100
第四节 其他不合法的商业行为101
一、概述101
二、构成要件101
三、侵害的显著性102
四、主观要件105
第五节 一般条款的司法具体化106
一、转义107
二、利益衡量111
三、宪法112
四、法律评价113
五、法律之外的标准114
六、案例群116
七、一般条款的兜底范围119
第二编 侵害竞争者利益的行为第四章 贬低商誉与诋毁商誉125
第一节 贬低商誉125
一、概述125
二、构成要件128
三、法律责任133
第二节 诋毁商誉133
一、概述133
二、构成要件135
三、法律责任139
第五章 不当模仿他人成果141
第一节 概述141
一、历史发展和保护目标141
二、竞争政策上的理由142
第二节 构成要件144
一、一般构成要件144
二、供应模仿竞争者产品的产品144
三、竞争属性146
四、导致模仿构成不正当行为的特殊情形148
第三节 特别问题153
一、兼容产品153
二、保护期限155
三、法律责任156
第六章 阻碍竞争158
第一节 概述158
一、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158
二、历史发展159
三、保护目标161
四、与其他法的关系162
第二节 构成要件163
一、一般构成要件163
二、竞争者163
三、阻碍163
四、有目的164
第三节 具体类型166
一、挖聘竞争者的雇员167
二、违法的权利警告169
三、与顾客相关的阻碍:争夺竞争者的顾客173
四、与产品相关的阻碍175
五、低价倾销175
六、联合抵制178
七、通过标志及域名实施的阻碍181
第七章 不正当的比较广告185
第一节 概述185
一、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185
二、历史发展185
三、保护目标188
四、与其他法的关系189
第二节 比较广告的含义193
一、广告193
二、可识别性195
三、比较198
第三节 具体类型200
一、与不满足相同需求或相同目的的商品、服务的比较200
二、未客观地与产品的主要的、重要的、可核实的及典型的特征或价格相联系的比较201
三、导致混淆危险的比较203
四、充分利用声誉及损害声誉的比较204
五、贬低的比较206
六、将产品当作其他产品的复制品、仿制品的比较207
第四节 特别问题208
一、举证责任208
二、法律后果209
三、比较性的产品检测209
第三编 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第八章 侵害决定自由215
第一节 不客观合理的影响215
一、概述215
二、构成要件216
三、运用压力218
四、蔑视人的尊严221
五、其他不客观合理的影响223
六、价值广告(促销措施)226
七、强调情感的广告228
八、利用外行进行广告231
第二节 充分利用特定情形233
一、概述233
二、构成要件234
三、具体类型235
第三节 掩饰商业行为的广告特征238
一、概述238
二、构成要件240
三、具体类型240
第四节 违背促销措施中的透明度要求242
一、概述242
二、构成要件243
第五节 利用赌博心理244
一、有奖竞猜与有奖射幸244
二、透明度要求244
三、搭售禁止246
第九章 误导行为248
第一节 概述248
一、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248
二、历史发展249
三、保护目标252
四、与其他法的关系253
第二节 构成要件256
一、商业行为256
二、宣传257
三、误导260
四、关于法定情况的宣传271
第三节 误导性的不作为273
一、隐瞒事实或信息273
二、违反提供信息的义务275
第四节 主要类型279
一、概述279
二、与产品相关的误导280
三、与企业相关的误导288
四、关于销售动机及购货来源的误导290
五、关于产品价格的误导294
六、关于产品存量的误导298
第十章 不可合理预期的骚扰301
第一节 概述301
一、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301
二、历史发展301
三、保护目标303
四、与其他法的关系304
第二节 一般构成与列举构成308
一、商业行为308
二、骚扰308
三、不可合理预期309
四、市场参与者311
五、列举构成312
第三节 本身不合法的构成313
一、利用其他远程通讯手段的广告313
二、电话广告314
三、利用自动语音信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广告321
四、匿名的电子广告324
第四节 其他案例群325
一、在公共场合攀谈326
二、上门广告328
三、未预订的商品、服务332
第四编 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十一章 违法行为337
第一节 概述337
一、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337
二、历史发展338
三、保护目标341
四、与其他法的关系341
第二节 构成要件344
一、一般要件344
二、客观要件:违反也为市场参与者利益而规制市场行为的法律345
三、主观要件347
四、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及与市场无关的法律348
第十二章 整体的市场阻碍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历史发展354
二、与卡特尔法的关系355
三、构成要件357
第二节 具体类型358
一、低价倾销358
二、大量免费提供原售产品359
三、大量免费提供新闻产品361
第五编 民事制裁与程序规定第十三章 民事制裁365
第一节 概述365
一、历史发展365
二、特点366
三、消费者个体的请求权367
第二节 排除妨碍与不作为368
一、排除妨碍368
二、不作为370
三、对于侵害商业声誉行为的防御性请求权370
四、债务人371
五、享有请求权的主体373
六、滥用376
第三节 损害赔偿377
一、保护目标377
二、内容及范围377
三、债务人378
四、债权人379
五、报刊特权379
第四节 利润返还请求权380
一、概述380
二、构成要件382
三、请求返还的额度383
四、多数债权人384
五、信息提供与费用归还384
第五节 信息提供请求权384
一、目的384
二、法律基础384
三、范围386
四、抗辩387
第六节 诉讼时效387
一、概述387
二、适用范围389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390
第十四章 程序规定392
第一节 警告与临时处分392
一、警告392
二、临时处分396
三、其他398
第二节 管辖问题399
一、事物管辖399
二、地域管辖401
第三节 调解程序402
一、概述402
二、调解委员会的设立、组成及管辖403
三、调解程序404
四、与诉讼法及实体法相关的问题405
第六编 刑事规定第十五章 广告犯罪409
第一节 误导广告犯罪409
一、概述409
二、构成要件410
三、法律责任414
第二节 累进式顾客广告犯罪415
一、概述415
二、构成要件416
三、法律责任418
第十六章 侵害企业秘密罪420
第一节 企业秘密420
一、概念、构成条件及经济意义420
二、企业秘密权的性质422
三、企业秘密的法律保护423
第二节 非法泄露、获取、利用企业秘密426
一、非法泄露企业秘密426
二、非法获取企业秘密427
三、非法利用企业秘密428
四、刑事责任428
第三节 非法利用样品429
一、构成要件430
二、刑事责任431
第四节 教唆及自愿泄露秘密431
一、教唆未遂431
二、其他预备行为432
三、刑事责任432
附录435
主要参考文献453
后记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