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命·仪礼与秩序演绎 中国文化史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命·仪礼与秩序演绎 中国文化史要论
  • 何平立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5561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命·仪礼与秩序演绎 中国文化史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礼乐、玉器与巫史文化1

一、先秦“乐”的文化精神与社会功能2

(一)“乐由天作,礼以地制”2

(二)乐以载道及其社会功能7

(三)社会嬗变与“礼崩乐坏”9

二、神灵与理念:先秦玉器文化探赜12

(一)从审美臻于象征:玉石走向权力与神坛13

(二)玉之礼器:礼制权威之物化表现形式15

(三)道德境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18

(四)神灵之物:玉器理念神秘化倾向与影响21

三、知识、力量、幻想:先秦巫史文化索隐23

(一)挑战自然:仪式化巫术的进取精神24

(二)最初文化人:巫史对文明传承的作用与影响25

(三)政治文化:“君及官吏皆出自巫”30

(四)巫教信仰:先秦制度文化的精神支柱32

四、以礼治军:先秦军事制度文化钩沉34

(一)先秦礼与以礼治军34

(二)战争之礼与仪式程序39

(三)《司马法》载军旅之礼41

(四)以礼治军之历史文化因素43

第二篇 天命、皇权与巡封文化47

一、商王巡狩征伐与方国关系48

(一)上古三代巡狩滥觞48

(二)商王朝与方国关系考辨52

(三)商王巡狩征伐稽论56

(四)巡狩:政治文化秩序的整合力量61

二、秦始皇巡狩天下与封建政治文化62

(一)始皇巡狩天下之动因63

(二)始皇封建大一统巡狩之文化轨迹67

(三)秦始皇巡狩与三代不同之析论73

三、汉武封禅:儒学正统化大典74

(一)汉初儒学不兴75

(二)“儒道互黜”至儒学“定于一尊”76

(三)儒学产物:封禅礼仪及其观念象征81

四、两汉天命论:皇权政治的双刃剑86

(一)从“天命”到“天人感应”正统理论86

(二)“灾异谴告”说之社会政治意义90

(三)“天命论”:儒学调控政治理论之法宝94

五、武周“革唐之命”与封禅礼99

(一)唐高宗“封岱礼天”与“牝鸡司晨”100

(二)武周“革唐之命”与嵩山封禅103

(三)嵩山封天禅地的政治文化原因107

六、宋真宗“东封西祀”运动111

(一)赵宋皇朝封禅大典势在必行112

(二)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统治思想114

(三)“以祭为教”、“神道设教”治天下策略117

(四)对“东封西祀”运动的一种评价119

第三篇 佛道、山岳与风水文化123

一、佛教文化与山岳名胜124

(一)早期佛教与山林不解之缘124

(二)佛教与汉文化融合及其山岳观成熟126

(三)佛教寺院受风水观念之影响129

(四)佛教文化艺术与山岳园林之交融130

二、道教文化与山岳风景133

(一)洞天福地:神仙信仰与山岳的文化联系133

(二)“道法自然”:道教山岳崇拜之观念135

(三)道教文化与山林风景之空间契合136

三、风水、环境与景观文化——中国古代景观学钩沉139

(一)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风水140

(二)风水选址与景观环境观念142

(三)对风水应辩证认识145

第四篇 私学、画派与书坛文化147

一、古代私学发展的文化精神147

(一)隐逸传道的山林文化风范147

(二)广泛游学和讲学的弘道精神152

(三)风起云涌的学派思潮与学术精神157

二、外师造化:新安画派翘楚弘仁160

(一)弘仁生世与黄山绘画160

(二)“问谁求取玄元理,多拜名山作法师”163

三、石涛与扬州画派——兼论清代淮扬人文主义思潮165

(一)清代初、中期淮扬经济发展形势166

(二)石涛和扬州画派的文化和哲学基础167

(三)扬州画派对画坛的影响172

四、“丹青难写是精神”——海上画派虚谷述略174

(一)画僧虚谷与游历生涯175

(二)“满纸梅花岂偶然,天成寒骨任周旋”177

(三)冷峭新奇:虚谷画境之意象179

五、晚清碑学人文精神与社会变革思潮181

(一)逆反、求强:晚清社会与碑学兴起182

(二)“书存金石气”:渗透碑学的气质与理念185

(三)变法:康有为论碑学188

(四)对晚清碑学精神的评价189

第五篇 郑和下西洋与宗教、经济、文化192

一、郑和之宗教观193

(一)郑和宗教观与封建政治关系194

(二)郑和宗教观与航海事业关系196

(三)郑和宗教观之阶级与社会基础198

(四)郑和下西洋与宗教的关系200

(五)结语204

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贸易205

(一)明初朝贡贸易与香料贸易206

(二)香料贸易与朝廷赏赐、官俸折支208

(三)中国香料市场与海外走私贸易兴起212

(四)下西洋香料贸易活动的作用与影响214

三、郑和下西洋与封祀海外镇国之山217

(一)海外封祀镇国之山的文化渊源217

(二)封祀海外镇山与明朝宗藩秩序构建219

(三)明朝建立朝贡宗藩关系之目的224

第六篇 晚清西学东渐与报刊文化226

一、文化视野中的晚清新教传教士与西学东渐226

(一)新教传教之宗教文化社会背景227

(二)新教传教士与晚清文化、教育之滥觞229

(三)新教传教士与晚清社会思想启蒙233

(四)评价:新教传教士——西学东渐的桥梁236

二、晚清至“五四”上海报刊之社会历史作用238

(一)晚清上海报刊兴盛的原因238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上海报界240

(三)呐喊: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报刊242

(四)“五四”时期的上海报刊与思想解放运动245

附录247

一、内圣外王:封建皇权与巡狩政治文化247

(一)皇帝巡狩天下的思想文化意义247

(二)巡狩:治国安邦与以礼化天下252

(三)评判:巡狩之社会历史作用259

二、信仰、仪式、秩序:封建皇权与封禅典礼261

(一)祭教合一:封禅仪礼的文化思想涵蕴261

(二)“君之大柄”:封禅与价值系统、政治秩序266

(三)封禅大典:“治人之道,莫重于祭”271

三、中西传统史学比较研究275

(一)史学在中西传统文化中之地位276

(二)中国史官文化与西方史学著述278

(三)中国官修正史之传统280

(四)评价:中西失序不同倾向282

跋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