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概论
  • 陈劲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85213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荷兰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法律基础3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3

第一节 法的特征4

一、法、法律的词义与形式特征4

二、法具有以下形式特征5

三、法的本质特征与作用7

第二节 法律制定9

一、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征9

二、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3

三、法律制定的程序15

四、法律效力16

第三节 法律体系18

一、法律体系结构18

二、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与原则22

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部门法结构23

四、法的分类26

第四节 法律关系29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29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30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31

四、法律事实35

第二章 邓小平法制理论: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38

第一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9

一、从总结国际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9

二、从比较“法治”与“人治”孰优孰劣的高度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1

三、从保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1

四、从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要求的高度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43

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两手抓的战略思想43

二、加强立法,健全法律制度44

三、坚持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5

四、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6

五、加强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建设47

六、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47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8

一、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48

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50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51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2

第四节 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55

一、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56

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联系和区别56

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大力推进以德治国59

第三章 宪法61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61

一、宪法的特征61

二、宪法的本质62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分类62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62

二、宪法的分类64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64

一、人民主权原则65

二、基本人权原则66

三、法治原则67

四、权力制约原则68

第四节 宪法规范70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70

二、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70

第五节 宪法与宪政71

一、宪政的概念和特征71

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7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72

第六节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73

一、宪法实施的含义73

二、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74

三、宪法的实施保障75

第七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7

一、公民权与人权77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80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85

四、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86

五、我国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88

第四章 我国国家制度概要8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89

一、国体概述89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90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9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4

一、政体概述9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95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96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98

五、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9

第三节 选举制度101

一、选举制度的意义101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02

三、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104

四、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104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制度106

一、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06

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8

三、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110

第五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112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112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112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114

第五章 行政法119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120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120

二、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120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21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122

一、国家行政机关122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责123

三、公务员124

第三节 行政行为和行政法制监督128

一、行政行为128

二、行政法制监督133

第四节 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135

一、行政责任135

二、行政救济137

第五节 行政法规选介138

一、国家赔偿法138

二、行政处罚法140

三、行政复议法142

四、教育行政法规144

五、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45

六、国家安全法148

第六章 民法150

第一节 民法概述151

一、民法的概念和民事法律关系151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152

三、民事主体154

四、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159

第二节 民事权利164

一、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164

二、债权167

三、人身权169

四、知识产权171

第三节 合同法178

一、合同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178

二、合同的订立180

三、合同的效力182

四、合同的履行183

五、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184

六、合同的种类185

第四节 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186

一、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187

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187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88

四、诉讼时效189

第七章 经济法191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192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92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93

第二节 企业法和公司法195

一、企业法195

二、公司法202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5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205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7

第四节 税法209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209

二、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09

三、我国现行税收种类210

四、税收征收管理211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保护法214

一、环境保护法214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218

第六节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222

一、劳动法222

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227

第八章 刑法:我国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法律武器233

第一节 刑法概述234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234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235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236

第二节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239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239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240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40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41

五、侵犯财产罪242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43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244

八、贪污贿赂罪245

九、渎职罪245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246

第九章 诉讼法247

一、诉讼法基本知识247

下篇 思想道德概论263

第十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263

一、道德的本质263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265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267

第十一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72

一、科学认识的世界272

二、积极地对待人生276

三、正确地实现价值28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287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288

二、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292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295

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301

第十三章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307

一、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307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312

第十四章 职业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319

一、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320

二、职业道德建设是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321

三、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内在要求325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330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330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333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337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337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340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范畴344

第十七章 职业道德教育349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与内容349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353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要求355

第十八章 职业道德修养361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361

二、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365

三、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