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前沿问题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前沿问题思考
  • 杨金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0169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前沿问题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问题一 我国刑法上犯罪构成与大陆法系构成要件的区别1

一、构成要素不同1

二、存在实体性性质上的区别3

三、认定犯罪成立的功能性差异4

四、在刑法体系上的地位不同6

五、与刑事责任的关系不同7

六、与犯罪形态的关系不同8

七、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地位不同9

八、简短的结论10

问题二 社会危害性应当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12

一、引言12

二、通说的合理性14

三、与行为事实认识的关系16

四、社会危害性认识的程度18

五、与违法性认识的关系21

问题三 结果加重犯的构造——以张明楷刑法学结果加重犯论为中心23

一、结果加重犯的本质23

二、结果加重犯的客观构造26

三、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构造28

四、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35

五、理论可能的发展39

问题四 想象竞合犯的基本特征43

一、引言43

二、一个行为44

三、触犯数个罪名49

问题五 共犯分工分类与作用分类的统一性54

一、共犯分类的困境54

二、近年来德国共犯分类的实质化倾向60

三、作用分类法形式与实质的结合67

四、简短的结论74

问题六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77

一、引言77

二、德国刑法学说的展开79

三、日本刑法学说的特色86

四、合理的观察视角90

问题七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参与真正身份犯的共犯类型95

一、无身份者参与有身份者犯罪构成教唆犯和帮助犯的情况95

二、无身份者参与有身份者犯罪构成共同正犯的情况98

三、有身份者参与无身份者犯罪有身份者共犯成立类型104

四、有身份者参与无身份者犯罪无身份者共犯成立类型110

问题八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114

一、引言114

二、欧陆日本刑法不真正身份犯的刑事责任原则115

三、我国刑法对不真正身份犯的规定和处理原则117

四、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刑事责任120

问题九 同时犯的几个问题124

一、引言124

二、同时犯的成立条件124

三、同时犯的成立范围及量刑原则126

四、特别同时犯的处理127

五、同时犯的立法构想132

问题十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几个问题133

一、引言133

二、保护法益134

三、犯罪成立的界限137

四、共犯成立的范围143

五、与绑架罪的关系145

六、与拐骗儿童罪的关系150

问题十一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立法重构154

一、引言154

二、本罪的保护法益154

三、本罪客观方面的要件157

四、本罪的目的犯化161

问题十二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几个问题——以解释论为视角169

一、引言169

二、本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169

三、本罪客观的行为方式171

四、本罪的犯罪目的173

五、本罪的犯罪形态175

六、本罪的罪数关系176

问题十三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考察181

一、引言181

二、本罪的立法根据182

三、客观构成要件的明确性187

四、与刑法第307条犯罪的关系192

问题十四 窝藏、包庇罪各行为间的关系及界限——以帮助其逃匿为中心200

一、帮助其逃匿与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的关系200

二、帮助其逃匿与提供隐藏处所的界限202

三、帮助其逃匿与作假证明包庇的关系205

四、帮助其逃匿与作假证明包庇的界限207

五、帮助其逃匿的具体类型210

问题十五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质212

一、引言212

二、德国日本刑法学说的对立213

三、日本刑法学说新动向216

四、我国刑法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质219

问题十六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本犯的作用225

一、本犯犯罪主体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主体的限制225

二、本犯是否成立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成立的影响228

三、本犯处罚与否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成立的关系233

问题十七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对象238

一、有体物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犯罪对象的核心部分238

二、无体物作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对象的理由241

三、不动产成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对象的限制243

四、财产上利益成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犯罪对象的范围245

问题十八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犯罪所得物赃物性质的丧失250

一、引言250

二、因归还本犯被害人或者被司法机关追缴而丧失赃物性质253

三、因善意取得而丧失赃物性质257

四、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丧失赃物性质261

五、因放弃返还请求权或者撤销权而丧失赃物性质265

问题十九 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赃物性质的丧失267

一、肯定说与否定说的对立267

二、中间说的意见分歧270

三、我国刑法的立场273

四、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不丧失赃物性质的情况277

问题二十 脱逃罪立法例及保护法益比较研究279

一、引言279

二、立法体例279

三、保护客体288

参考文献291

附录:德文中文人名对照表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