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道路 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道路 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
  • 欧阳康,杜志章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249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79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道路 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第一章 走自己的路: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3

一 荜路蓝缕:中国道路的艰难开创4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4

(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5

二 拨乱反正:中国道路在批判与创新中生成9

(一)一场哲学问题的探讨引发的社会变革9

(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1

(三)承前启后的总设计12

三 科学发展:中国道路在改革与开放中发展16

(一)树立旗帜,明确纲领17

(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21

(三)科学发展,促进和谐24

四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中国道路成功推进的基本方法26

(一)从“有的放矢”到“求真务实”26

(二)从“独立自主”到“创新型国家”30

(三)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3

第二章 挑战与机遇:中国道路探索的外部境遇38

一 融入世界,参与竞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8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39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2

(三)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45

二 增强国力,维护和平:政治多极化与中国的国际定位48

(一)政治多极化与中国政治49

(二)政治多极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52

(三)积极应对政治多极化54

三 坚守信仰,深刻反思: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对中国的冲击56

(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多样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56

(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59

(三)对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反思63

四 审慎借鉴,批判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启示65

(一)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现状分析66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70

(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新变化72

五 迎头赶上,跻身前沿:泛舟于新科技革命的大潮75

(一)新科技革命的意义75

(二)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77

(三)积极汇入新科技革命的潮流81

六 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文明的冲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83

(一)“文明冲突论”的产生极其影响84

(二)文明的冲突给中华文明带来的挑战85

(三)在文明冲突与价值碰撞中的正确定位88

第三章 矛盾与困难:中国道路所面临的内在困境93

一 极限困境:人口、资源与环境93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94

(二)当前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96

(三)极限困境的原因解析99

(四)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100

二 进退维谷:封闭与开放102

(一)封闭和开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102

(二)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的必然性104

(三)开放面临的困难106

(四)保持封闭和开放的适度张力107

三 二难抉择:效率和公平110

(一)效率和公平的含义与关系111

(二)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历史变奏112

(三)当前中国面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114

(四)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116

四 零和博弈:集权与分权118

(一)集权与分权意义解析119

(二)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现状及问题121

(三)合理分权的原则123

(四)合理分权的有效途径124

五 厚此薄彼:数量和质量127

(一)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关系127

(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非同步129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32

六 轻重失衡:利益和道义134

(一)利益和道义的含义134

(二)转型期义利失衡现状135

(三)义利失衡现象探源137

(四)义利平衡重构138

第四章 小康、和谐、现代化: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142

一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形成143

(一)中国道路发展目标提出的思想前提143

(二)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追寻历程148

二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道路发展目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结构特征160

(一)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160

(二)中国道路发展目标体系的结构特征167

三 照亮前程的灯塔: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现实意义173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173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奋斗目标176

(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的执政水平177

第五章 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中国道路的结构特征179

一 新旧交替,此消彼长: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理论逻辑179

(一)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主导因素180

(二)过渡期社会新旧社会因素的交替与消长181

二 过犹不及: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历史依据183

(一)苏联模式及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教训183

(二)极“左”路线及自由化思潮的教训184

三 一与多、主与次的辩证统一: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现实表现187

(一)以单一制为主体又具有某些复合制因素的国家结构制度187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2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96

(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3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207

四 张弛有度:“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辩证关系212

(一)坚持社会主义因素的一元主导,但须谨防“绝对一元化”213

(二)允许各种社会主义因素多样共存,但须谨防“完全多元化”213

(三)保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之间适度的张力214

下编21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的指导思想217

一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217

(一)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基于理论的先进性218

(二)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220

(三)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现实的需求222

二 反思与建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24

(一)汲取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教训22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30

三 引领和普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34

(一)坚决驳斥“指导思想多元化”等论调235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37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39

第七章 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制度选择242

一 理想与现实: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42

(一)社会主义是对未来的合理构想243

(二)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247

(三)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保障249

二 批判与反思:中国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252

(一)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252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257

三 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0

(一)以苏为戒,正确认识社会主义260

(二)以史为鉴,科学建设社会主义263

(三)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7

第八章 现代化:中国道路基本取向269

一 渴望与追逐:世界现代化浪潮下的中国269

(一)世界现代化浪潮270

(二)现代化——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277

二 迷惑与歧途:关于现代化的诸多误解280

(一)现代化就是“西化”、欧化280

(二)现代化就是工业化284

(三)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288

(四)现代化就是否定传统290

三 曲折与发展: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292

(一)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曲折形成292

(二)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发展298

(三)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征301

四 反思与启示:“中国模式”的当代思考304

(一)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化的自我反思305

(二)“中国模式”对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启迪308

第九章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316

一 源头活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资源316

(一)传统文化何以成为现代化的资源?317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320

二 匡谬辨疑: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三种偏差323

(一)传统本位论324

(二)折中调和论327

(三)全盘西化论329

三 继往开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333

(一)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33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36

(三)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39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41

四 时代命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44

(一)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344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47

第十章 科学定位: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和未来走向354

一 价值意蕴:在价值多元化进程下建构核心价值体系354

(一)正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复杂性状态355

(二)把握全球化时代世界运行体系的价值特点359

(三)探索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思路362

(四)在引领中国价值转型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363

二 未来走向:在激荡疾变的世界格局中提升“中国自觉”364

(一)自觉守护“中国利益”与合理履行“中国责任”364

(二)自觉探寻“中国道路”与清醒回应“中国期盼”365

(三)自觉化解“中国难题”与恰当彰显“中国信心”366

后记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