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群体性事件 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群体性事件 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4637867.jpg)
- 曾庆香,李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221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治安管理-群体-紧急事件-新闻报道-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群体性事件 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1
(一)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1
(二)群体性事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3
(三)信息的传播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对、处置的重要一环5
二 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7
(一)研究群体性事件的专著7
(二)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论文9
(三)研究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文献16
三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24
(一)危机传播研究概述25
(二)社会运动研究概述26
(三)社会冲突研究概述28
四 研究框架、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29
(一)研究框架、创新之处29
(二)研究方法32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与分类34
一 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变34
(一)20世纪50~70年代:群众闹事35
(二)20世纪80年代:治安事件35
(三)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突发(性)事件35
(四)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紧急治安事件36
(五)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群体性治安事件36
(六)2005年之后:群体性事件36
二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37
(一)现实群体性事件的界定38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42
(三)群体性事件的界定45
(四)群体性事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46
三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50
(一)前人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50
(二)本书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52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59
一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语境:社会转型与利益重新分配59
二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结构性紧张与安全阀缺失61
(一)作为诱因的社会结构变迁63
(二)结构性紧张与怨恨66
(三)普遍情绪与共同信念:仇官仇富与闹大75
(四)社会控制能力与合法性认同感的下降81
(五)安全阀机制与利益表达渠道的缺憾与缺失86
第三章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93
一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93
(一)情景触发与群体磨合阶段:流言的框架建构与全通道式口耳传播94
(二)群体兴奋与群体共意阶段:谣言的盛行与怨恨的动员98
(三)社会感染与群体行为阶段: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102
二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内容特征109
(一)道德震撼与怨恨延伸109
(二)群体记忆与原型的唤起112
(三)流言的政治化与普遍情绪116
三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道德震撼与怨恨动员120
第四章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121
一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内容特征:建构正当性121
(一)正当性的内涵122
(二)正当性与合法性、合理性的关系123
(三)正当性的分类126
二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对峙双方正当性建构的路径与策略126
(一)正当性建构的路径127
(二)正当性建构的策略128
三 厦门PX项目对峙双方的正当性建构分析131
(一)厦门PX项目对峙双方的正当性路径建构132
(二)厦门PX项目对峙双方的正当性建构的来源策略142
(三)对峙双方的正当性建构的话语包策略146
(四)说服和宣传技巧152
(五)反正当性策略155
(六)PX项目案例分析结语159
四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利益冲突与利益动员160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162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162
(一)群体极化严重163
(二)群体思维显著167
(三)去个性化与语言暴力175
(四)朴素的正义感、泛政治化思维与权利意识177
(五)舆论审判181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184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触发与公共领域193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的媒体信息传播及政府与媒体的博弈194
一 传统媒体报道群体性事件的框架194
(一)蛊惑与教唆框架195
(二)去语境化的事件过程框架199
(三)高度语境化的社会冲突与怨恨框架201
二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传统媒体的博弈:控制—管理—合作202
(一)政府与传统媒体博弈的形成203
(二)第一阶段:政府与媒体的博弈策略——控制204
(三)第二阶段:政府与媒体的博弈策略——管理206
(四)第三阶段:政府与媒体的博弈策略——合作208
三 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212
(一)“造势”与“溢散”212
(二)行动动员与快闪行动218
四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新媒体的博弈:非合作—被动合作—主动合作220
(一)政府与新媒体博弈的形成及其博弈的非合作性221
(二)政府与新媒体的博弈:被动合作—主动合作225
第七章 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229
一 受害型危机认知:防卫抵制和“替罪羊”的辩解策略230
(一)回击指控232
(二)否认与澄清233
(三)指明“替罪羊”234
(四)抓捕“替罪羊”236
二 事故型危机认知:寻找借口和技术错误的责任淡化策略238
(一)强调技术错误238
(二)寻找借口241
(三)淡化责任与危害242
三 错误型危机认知:追根溯源和完全认错的形象修复策略244
(一)信息发布:公共信息模式与双向对等模式248
(二)郑重道歉250
(三)进行补偿251
(四)修正行动252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预防的信息传播管理256
一 从社会冲突理论视角审视群体性事件的功能与预防256
(一)社会冲突理论概述256
(二)作为社会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功能与预防260
二 从话语表达途径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和利益表达渠道263
(一)民生新闻267
(二)新闻舆论监督269
(三)多元化的言论与互联网的论坛273
(四)公民新闻276
三 开掘阻止流言产生和澄清流言的路径278
(一)发展“线人”和“新闻报料人”279
(二)依据流言的类型采纳不同的澄清路径280
(三)去除流言的集体记忆与政治化思维282
参考文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