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师论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董占军,吴文博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54086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茶叶-食物养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师论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药与茶概述3
第一节 药的概述3
一、药的概念3
二、药的发现与“药”字的产生及意义3
(一)药的发现3
1.植物药的发现3
2.动物药的发现3
3.矿物药的发现4
(二)“药”字的产生及意义4
三、中药汤剂的发明4
四、与中药、中药汤剂相关的概念5
(一)中药以及相关的概念5
1.中药概念的内涵分析5
2.中药概念的外延分析5
3.与中药相关的概念6
(二)与中药汤剂相关的概念7
1.煮剂7
2.煎剂7
3.煮散7
4.沸水泡药7
5.汤剂8
6.饮剂8
第二节 茶的概述8
一、茶的概念8
二、茶的发现与“茶”字的由来9
(一)茶的发现9
(二)茶字的由来10
1.查与茶10
2.“茶”与“荼”10
三、茶饮方式的发明与意义11
(一)茶饮方式的发明说11
1.祭品说11
2.药物说11
3.食物说11
4.同步(综合)说11
(二)茶饮方式发明的意义12
四、与茶、茶饮方式相关的概念12
1.有机茶12
2.烹茶12
3.饮茶12
4.药茶12
5.茶剂12
6.茶汤 13
第三节 药性与茶性13
一、中药的药性理论13
(一)中药药性的含义13
(二)四气含义14
(三)五味含义14
(四)升降浮沉(定向药性)15
(五)归经(定位药性)16
(六)有毒无毒17
1.古代毒性的概念17
2.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17
3.中药毒性分级18
(七)芳香药性18
1.辟秽防疫18
2.解表散邪18
3.悦脾开胃18
4.化湿祛浊19
5.通窍止痛19
6.行气活血19
7.开窍醒神19
二、茶的性能19
(一)茶的性味19
(二)茶的归经20
(三)茶的功效20
(四)茶的文献摘要20
三、茶性的现代研究23
(一)茶叶的化学成分23
1.水分23
2.蛋白质与氨基酸24
3.生物碱24
4.茶多酚25
5.糖类25
6.有机酸25
7.类脂类25
8.色素25
9.芳香物质26
10.维生素26
11.酶类27
12.无机化合物27
(二)茶的药理作用27
1.兴奋提神27
2.利尿28
3.止痢和预防便秘28
4.防龋作用29
5.助消化作用30
6.明目作用30
7.抗衰老作用31
8.减轻吸烟对人体的毒害31
9.抗菌消炎作用32
10.醒酒作用32
11.茶叶中的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33
12.防辐射作用33
13.降血压作用34
14.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34
15.降血糖和对糖尿病的疗效35
16.抗癌、抗突变作用36
17.无机成分可以保持身体的弱碱性37
18.其他37
(三)茶的不良反应37
四、药与茶的配伍应用37
(一)茶与药配伍应用的茶方38
1.川芎茶调散与有关茶方39
2.午时茶与有关茶方39
(二)茶与药配伍禁忌40
1.茶与中药配伍禁忌40
2.西药与忌茶41
第二章 药与茶的采制45
第一节 中药采制理论45
一、药材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45
二、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45
三、中药的产地加工、炮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46
(一)炮制的目的46
(二)炮制的方法46
1.修治46
2.水制46
3.火制47
4.水火共制47
5.其他制法47
四、中药贮藏对品质亦有直接的影响47
第二节 茶叶产地、采收、加工、贮藏47
一、茶叶的产地48
(一)贯穿中国的两大优质茶产区49
1.新安江上游茶区49
2.武陵山茶区49
(二)优质产区茶叶的品质特征50
1.外形秀美50
2.以香气见长50
3.滋味浓淡适中50
(三)产地与茶的品质50
1.独特的地质地貌是形成茶叶品质优异的基础50
2.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优质品质形成的关键51
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品质的保证51
二、茶的采收时间51
(一)春茶52
(二)夏茶52
(三)秋茶52
(四)冬茶52
三、茶叶的加工技术52
(一)绿茶的加工技术52
1.炒青绿茶53
2.烘青绿茶54
3.晒青绿茶55
4.蒸青绿茶55
(二)红茶的加工技术55
1.萎凋55
2.发酵56
(三)乌龙茶(青茶)的加工技术56
(四)黄茶的加工技术56
(五)白茶的加工技术56
(六)黑茶的加工技术57
四、茶叶的贮藏57
(一)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57
1.温度58
2.水分58
3.氧气58
4.光线58
(二)茶叶的贮藏方法58
1.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58
2.金属罐贮存法58
3.低温贮存法59
4.茶叶长期贮存后的再处理方法59
(三)贮“茶”注意59
1.含水量不要太高59
2.严禁与异味接触59
3.防止挤压59
五、中药“六陈”说与茶叶的新陈59
(一)中药“六陈”说59
(二)茶叶的新陈60
1.新茶与陈茶的界限60
2.鉴别新茶与陈茶的方法60
3.喝新茶还是喝陈茶61
第三节 茶的开发与利用62
一、有机茶的生产62
二、茶叶的深加工与产品开发62
三、茶叶药用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药茶54
第四节 茶剂的制备66
一、茶剂的特点66
二、茶剂的制备67
(一)药材粉碎的方法67
1.共研67
2.分研67
3.掺研67
4.串研67
(二)配制成型的方法67
1.混合法67
2.压制法67
(三)根据组成茶剂药物中的不同成分,不同的使用方法,其分类及制作方法67
1.粉末茶67
2.块状茶68
3.颗粒茶(浓缩茶)68
4.绞股蓝香茶68
三、药典有关茶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69
第三章 药的煎煮与茶的烹制73
第一节 中药汤剂的煎煮73
一、中药汤剂煎煮所用器具有禁忌73
二、煎煮汤药所用的饮片有传统与现代之分73
(一)传统中药饮片73
(二)现代中药饮片74
1.中药配方(免煎)颗粒74
2.中药颗粒饮片74
3.微米饮片74
4.纳米饮片74
三、煎煮汤药所用水的种类74
四、汤剂的煎药方法步骤很讲究74
(一)先煎74
(二)后下74
(三)另煎75
(四)包(悬)煎75
(五)烊化(溶化)75
(六)冲服75
(七)煎汤代水75
(八)对服75
(九)磨汁75
第二节 茶具的选择75
一、茶具75
(一)主茶具75
1.茶壶75
2.茶船75
3.茶盅75
4.小茶杯75
5.闻香杯75
6.杯托76
7.盖置76
8.茶碗76
9.盖碗76
10.大茶杯76
11.同心杯76
12.冲泡盅76
(二)辅助用品76
1.桌布76
2.泡茶巾76
3.茶盘76
4.茶巾76
5.茶巾盘77
6.奉茶盘77
7.茶匙77
8.茶荷77
9.茶针77
10.茶箸77
11.渣匙77
12.箸匙筒77
13.茶拂77
14.计时器77
15.茶食盘77
16.茶叉77
17.餐巾纸78
18.消毒柜78
(三)备水器78
1.净水器78
2.贮水缸78
3.煮水器78
4.保温瓶78
5.水方78
6.水注78
7.水盂78
(四)备茶器78
1.茶样罐78
2.贮茶罐(瓶)78
3.茶瓮(箱)79
(五)盛运器79
1.提柜79
2.都篮79
3.提袋79
4.包壶巾79
5.杯套79
(六)泡茶席79
1.茶车79
2.茶桌79
3.茶席79
4.茶凳79
5.坐垫79
(七)茶室用品80
1.屏风80
2.茶挂80
3.花器80
二、茶具的选用80
第三节 茶叶的选用81
一、从茶叶所含成的角度选茶81
二、依据人体的状况选用茶叶81
三、依据生活习惯、工作环境选茶81
四、依据季节选茶82
第四节 沏茶用水的选择82
一、对沏茶用水选择的重要性82
二、对沏茶用水的质量要求82
三、各种沏茶用水的介绍83
(一)山泉水83
(二)江水、河水、湖水83
(三)井水83
(四)雨水和雪水84
(五)自来水84
1.除氯84
2.过滤84
(六)纯净水84
(七)矿泉水84
(八)蒸馏水84
1.酸度接近中性85
2.水的硬度低于25度85
3.重金属和细菌、真菌指标必须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85
4.透明度好,无异味85
四、沏茶用水的烧煮85
(一)烧水程度的掌握86
(二)烧水所用燃料的选取87
第五节 沏茶的方法88
一、沏茶的基本方法88
(一)煎茶88
(二)点茶89
(三)泡茶89
(四)中药的鲜用与鲜茶冰喝90
1.中药的鲜用90
2.鲜茶冰喝90
二、泡茶时茶叶投放90
(一)置茶量90
(二)茶叶投放的先后91
三、沏茶的水温与茶、水比例91
(一)沏茶的水温91
1.冲泡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91
2.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的关系92
(二)茶、水比例92
四、茶冲泡时间与次数92
(一)茶冲泡时间92
(二)茶冲泡次数93
五、倒茶93
(一)倒茶的方式93
1.平均分茶法(点兵方式)93
2.分茶法94
(二)倒茶的礼仪94
1.茶具94
2.取茶的器皿94
3.敬茶94
4.倒茶顺序94
5.倒茶多少94
六、沏茶的特殊操作94
(一)温壶94
(二)温润泡94
第六节 药茶的煎、泡95
一、茶剂95
二、汤饮95
三、鲜汁95
四、露剂95
五、乳剂95
第四章 药的服用与茶的饮用99
第一节 中药汤剂的服用99
一、服用的剂数、次数与每次服用量99
(一)与次数有关的服法99
1.分服99
2.顿服99
3.频服99
4.连服99
(二)患者因素与服药的剂数、次数与每次服用量99
二、服药时药液的温度100
(一)与温度有关的服法100
1.温服100
2.热服100
3.冷服100
(二)病症的性质与服药时药液的温度101
三、服用时间101
(一)与时间有关的服法101
1.饭前服101
2.饭后服101
3.餐间服101
4.空腹服101
5.睡前服102
6.隔夜服102
7.昼夜服102
8.定时服102
9.不拘时服102
(二)病症与药的服用时间102
1.无特殊规定的一般口服药103
2.根据病情、病位确定服用时间103
3.根据患者特定的生理条件和体质特点服药103
4.根据药物的作用和人体的时间节律确定服用时间103
四、小儿汤剂的服法104
(一)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104
(二)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104
(三)可加入适量调味品105
(四)喂药时间105
五、中药汤剂的沉淀勿弃,宜摇匀服用105
六、中药汤剂不宜过夜服用105
七、中药汤剂的浸洗、蒸洗与湿敷疗法106
(一)药浴法106
1.汤剂的浸洗107
2.汤剂的蒸洗107
3.注意107
(二)湿敷疗法107
第二节 吃茶108
一、吃茶的意义108
二、吃茶方法108
(一)含嚼茶叶108
(二)以茶做菜108
1.腌茶108
2.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109
(三)粉碎后直接食用109
三、1日吃茶量109
四、茶叶的外用——茶叶枕头109
第三节 喝茶110
一、哪些人不适宜喝茶110
1.缺铁性贫血者111
2.神经衰弱者111
3.胃溃疡患者111
4.泌尿系结石者111
5.肝功能不良者111
6.便秘者111
7.心脏病患者111
8.孕妇111
9.哺乳期妇女111
10.醉酒者111
二、喝茶与时间111
(一)四季与喝茶111
(二)临睡前不饮茶,午睡后最好喝一杯热茶112
(三)饭前、进餐、酒后不宜饮茶112
(四)空腹不宜喝茶112
三、儿童、妇女与喝茶112
(一)儿童与喝茶112
(二)妇女与喝茶113
1.月经期间113
2.怀孕期间113
3.哺乳期间113
4.更年期间113
四、喝热茶与喝冷茶113
五、关于不喝过夜茶114
六、茶水的外用: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漱口115
七、奶茶及含茶的饮料115
第四节 品茶116
一、品茶的内容117
二、品茶程序117
三、品茶与其他饮茶方式的不同117
(一)目的不一118
(二)方式不一118
(三)讲究不一118
(四)环境不一118
第五节 药茶的服用119
一、服法120
(一)冲服120
(二)煎服120
(三)和服120
(四)含(噙)服120
(五)调服120
(六)分服120
(七)顿服120
(八)外敷、涂、擦、搽、贴120
(九)温服120
(十)冷服120
(十一)热服121
二、服药茶时间121
三、服药茶数量121
第五章 茶的分类介绍125
一、按发酵程度分类125
二、按萎凋程度分类125
三、按季节分类125
四、按制茶形状分类125
五、按制造程序分类126
六、按薰花种类分类126
七、按茶树品种分类126
八、按产茶地分类126
九、按栽培方法分类126
十、按消费市场分类126
第一节 基本茶类127
一、绿茶127
(一)绿茶概念127
(二)绿茶的特点127
(三)绿茶的保健功能127
(四)绿茶名品128
1.西湖龙井128
2.洞庭碧螺春129
3.黄山毛峰130
4.六安瓜片130
5.信阳毛尖131
6.都匀毛尖132
7.庐山云雾132
8.惠明茶133
9.安吉白茶133
10.太平猴魁133
11.峨眉竹叶青134
(五)绿茶鉴别135
1.新鲜绿茶和陈旧绿茶135
2.春茶、夏茶和秋茶135
3.高山绿茶和平地绿茶135
(六)绿茶品饮136
1.瓷杯品绿茶136
2.玻璃杯品绿茶136
3.茶壶泡绿茶137
二、红茶137
(一)红茶的概念137
(二)红茶的特点137
(三)红茶的功能138
(四)红茶名品138
1.祁门工夫138
2.滇红工夫茶139
3.闽红工夫茶140
4.世界红茶141
(五)红茶鉴别142
1.工夫红茶质量鉴别142
2.红碎茶的质量鉴别142
(六)红茶的品饮143
三、乌龙茶144
(一)乌龙茶的概念144
(二)乌龙茶的特点144
(三)乌龙茶的功能144
(四)乌龙茶的名贵品种145
1.铁观音145
2.武夷岩茶147
3.凤凰单枞147
4.台湾乌龙茶148
5.凤凰水仙148
(五)乌龙茶的鉴别148
1.观其外形148
2.开汤冲泡148
(六)乌龙茶的品饮149
1.传统泡法149
2.其他的泡法与特色150
四、黄茶150
(一)黄茶的概念150
(二)黄茶的特点150
(三)黄茶的功能151
(四)黄茶名品151
1.君山银针151
2.温州黄汤152
3.霍山黄大茶152
(五)黄茶品饮152
1.用水、茶具、茶量152
2.具体的冲泡程序152
五、白茶152
(一)白茶的概念152
(二)白茶的特点153
(三)白茶的功能153
(四)白茶的名品154
1.白毫银针154
2.白牡丹茶156
(五)白茶的品饮157
六、黑茶158
(一)黑茶的概念158
(二)黑茶的特点158
(三)黑茶的功能158
1.补充膳食营养159
2.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159
3.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159
4.降血压159
5.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159
6.抗癌、抗突变160
7.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160
8.杀菌、消炎160
9.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160
(四)黑茶的品种161
1.三尖161
2.花砖161
3.茯砖162
(五)黑茶名品162
1.六堡茶162
2.湖北老青茶163
3.四川边茶163
4.湖南安化黑茶163
(六)黑茶品饮163
第二节 再加工茶164
一、花茶类164
(一)花茶的概念164
(二)花茶的分类164
(三)花茶的鉴别165
1.花茶的真伪165
2.花茶的优劣165
(四)花茶的功能166
(五)花茶名品166
1.茉莉花茶166
2.珠兰花茶169
3.白兰花茶171
4.桂花茶172
5.代代花茶173
6.玫瑰花茶175
7.金银花茶176
(六)花茶品饮177
1.目品177
2.鼻品178
3.口品178
二、普洱茶178
(一)普洱茶的定义178
(二)普洱茶的种类与等级划分179
1.普洱茶有生熟之分179
2.普洱茶的等级划分179
(三)普洱茶的加工步骤179
1.生普洱茶179
2.熟普洱茶180
(四)普洱茶的特点与归类180
1.普洱茶的特点180
2.普洱茶不应归类于黑茶181
(五)普洱茶的冲泡181
1.普洱茶的冲泡步骤181
2.普洱茶冲泡中注意的问题181
(六)普洱茶的化学成分183
1.普洱茶营养成分183
2.普洱茶具有药效成分,是茶叶成为人类重要饮料的决定因素184
(七)普洱茶的保健功能184
1.中医对普洱茶功效的认识184
2.现代医学对普洱茶功效的认识184
(八)普洱茶的品饮185
1.顺、柔186
2.活186
3.洁186
4.亮186
第三节 常见药茶介绍187
一、解表类药茶187
(一)桑叶茶187
1.由嫩桑叶经烘焙精制而成桑叶茶187
2.复方(炙)桑叶茶188
(二)苏叶茶188
(三)菊花茶189
(四)苦丁茶190
1.苦丁茶单独冲泡191
2.苦丁茶在冲饮时,还可以与其他茶叶或药材混合冲泡191
(五)牛蒡子茶192
(六)芦根茶193
二、清热类药茶194
(一)竹叶茶194
(二)柿叶茶195
1.柿叶茶的特点和主要功能195
2.柿叶茶的冲泡196
(三)大青叶茶196
(四)荷叶茶197
(五)金银花药茶198
(六)马齿苋茶199
(七)石斛茶200
(八)蒲公英茶201
三、泻下类药茶202
(一)番泻叶茶202
(二)柏子仁茶202
(三)决明子茶203
四、除湿利水类药茶204
(一)玉米须茶204
(二)罗布麻叶茶205
(三)车前草茶206
五、理气类药茶207
(一)佛手花茶207
(二)香附茶208
六、消食健胃类药茶209
(一)葛花茶(解酒茶)209
(二)山楂茶210
(三)大麦芽茶211
七、活血化瘀类药茶212
(一)银杏叶茶212
(二)红花茶213
(三)月季花茶214
(四)牡丹花茶215
(五)桂花茶215
(六)莲花茶216
(七)三七花茶217
(八)玫瑰花茶217
(九)丹参茶217
(十)川芎茶219
(十一)卷柏茶219
八、止咳化痰利咽类药茶220
(一)枇杷叶药茶220
(二)艾叶茶221
(三)款冬花茶222
(四)橘皮(红)茶223
(五)胖大海茶224
(六)青果茶225
九、益心安神类药茶225
(一)莲心茶225
(二)五味子茶226
十、补益类药茶227
(一)人参(叶)茶227
(二)杜仲(叶)茶228
(三)刺五加(叶)茶229
(四)黑芝麻茶230
(五)枸杞茶231
(六)大枣茶232
(七)黄芪茶232
(八)西洋参茶233
(九)当归茶234
(十)绞股蓝茶235
十一、其他类药茶236
(一)鸡冠花茶236
(二)石榴皮茶237
(三)使君子茶237
参考文献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