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民事习惯调查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法务部编辑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017099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6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9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台湾民事习惯调查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亲属11
第一章 亲属11
第一节 总说11
第一款 亲属之种类及范围11
第一项 亲属之种类11
第二项 亲属之范围14
第二款 亲属之称谓17
第一项 同宗亲之称谓17
第二项 外姻亲之称谓22
第三款 亲系辈分及亲等27
第一项 亲系及辈分27
第二项 亲等28
第二节 亲属关系之发生及消灭32
第一款 自然血亲32
第一项 自然血亲之发生32
第二项 自然血亲之消灭33
第二款 法定血亲34
第三款 姻亲40
第一项 姻亲关系之发生41
第二项 姻亲关系之消灭42
第三节 亲属关系之效果44
第一款 私法上之效果45
第一项 扶养义务45
第二项 亲属先买权46
第二款 公法上之效果47
第一项 刑事法上之效果47
第二项 行政法上之效果48
第四节 宗族50
第一款 总说50
第二款 宗族组织51
第三款 宗族关系之发生及消灭51
第一项 宗族关系之发生51
第二项 宗族关系之消灭52
第四款 宗族关系之机能52
第一项 宗族意识52
第二项 宗族之机能53
第二章 婚姻55
第一节 总说55
第一款 婚姻制度55
第二款 婚姻之形式56
第二节 婚姻之成立60
第一款 婚姻成立之要件60
第一项 实质的要件60
第二项 形式的要件69
第三节 定婚78
第一款 定婚之效果78
第二款 婚约之解消及其效果79
第三款 婚约之无效及撤销83
第四节 结婚85
第一款 婚姻之无效及撤销85
第一项 婚姻之无效85
第二项 婚姻之撤销87
第二款 结婚之效力90
第一项 身分上之效力90
第二项 财产上之效力95
第五节 婚姻之解消99
第一款 总说99
第二款 离婚100
第一项 固有法100
第二项 前清时代102
第三项 日据时期103
第三款 离婚之效力107
第六节 特殊婚姻110
第一款 夫妾婚姻110
第一项 总说110
第二项 夫妾婚姻之要件111
第三项 夫妾婚姻之效力113
第四项 夫妾婚姻之终止115
第二款 招婿婚姻117
第一项 总说117
第二项 招婿婚姻之目的118
第三项 招婿之种类119
第四项 招婿婚姻之要件119
第五项 招婿婚姻之效力120
第六项 招婿婚姻之解消122
第三款 招夫婚姻124
第一项 招夫婚姻之目的125
第二项 招夫婚姻之要件126
第三项 招夫婚姻之效力127
第四项 招夫婚姻之解消131
第五项 台湾光复后之招夫婚姻133
第四款 童养媳133
第一项 童养媳之目的133
第二项 童养媳之种类134
第三项 童养媳之要件135
第四项 童养媳之效力137
第五项 童养媳关系之解消138
第六项 现行民法施行后之情形139
第三章 父母子女148
第一节 父母子女关系之种类148
第二节 亲生子女150
第一款 婚生之推定151
第二款 婚生之否认152
第三款 认领及其否认154
第四款 准正(升正)157
第三节 收养子女160
第一款 收养之目的160
第二款 养子之种类161
第一项 过房子162
第二项 螟蛉子163
第三项 养女164
第四项 死后立嗣165
第三款 收养之要件166
第四款 收养之无效及撤销172
第一项 收养之无效172
第二项 收养之撤销173
第三项 收养之无效及撤销之效力174
第五款 收养之效力174
第六款 收养关系之终止177
第四节 亲权188
第一款 亲权与尊长权之关系188
第二款 亲权人与服亲权之人190
第三款 亲权之内容193
第一项 身分上之权利义务193
第二项 财产上之权利义务195
第四款 亲权之消灭196
第四章 监护201
第一节 总说201
第二节 前清时代之「讬孤」205
第一款 讬孤之开始205
第二款 讬孤之效果206
第三款 讬孤之终了207
第三节 日据时期之监护制209
第一款 未成年人之监护209
第一项 监护开始原因209
第二项 监护人之确定210
第二款 禁治产人之监护211
第一项 监护开始原因211
第二项 监护人之确定212
第三款 监护人之缺格辞职及撤退213
第一项 监护人之缺格213
第二项 监护人之辞职214
第三项 监护人之撤退215
第四款 监护人之职务216
第一项 身分上之监护216
第二项 财产上之监护217
第三项 监护人之报酬220
第五款 监护之终了220
第一项 终了原因220
第二项 终了后监护人之义务221
第六款 保佐人222
第五章 扶养义务225
第一节 总说225
第二节 扶养义务人及扶养权利人227
第三节 扶养义务之发生230
第四节 扶养之程度及方法231
第一款 扶养之程度231
第二款 扶养之方法232
第五节 扶养之变更及消灭232
第六章 家234
第一节 总说234
第一款 家制之演变234
第二款 家与户之关系236
第二节 家之组织238
第一款 家与房238
第二款 家长与家属239
第二节 家长权(尊长权)241
第一款 家长之确定241
第二款 关于身分上之权利义务242
第三款 关于财产上之权利义务244
第四节 家属245
第一款 家属之种类245
第二款 家属身分之取得及丧失246
第三款 家属之权利义务248
第七章 亲属会议250
第一节 总说250
第一款 亲属会议之沿革250
第二款 亲属会议之目的251
第二节 亲属会议之组织253
第一款 亲属会议会员之资格253
第二款 亲属会议会员之辞任及撤退254
第三节 亲属会议之权限255
第四节 亲属会议之召集及决议258
资料附录(亲属)260
一 婚姻260
二 养子285
三 亲子297
四 扶养义务298
五 监护299
六 亲权319
第二编 继承321
第一章 台湾继承制度之沿革321
第一节 清代321
第二节 日据时期326
第三节 光复后333
第二章 清代台湾之家产制度339
第一节 家制339
第二节 家之性质341
第三节 家之构造342
第四节 家产之性质342
第五节 家产之管理及处分349
第一款 家产之管理349
第二款 家产之处分350
第六节 私产350
第七节 家产之分析352
第一款 分财之请求及其时期352
第二款 家产之应分额354
第一项 男子354
第一目 亲生子355
第二目 养子355
第三目 长孙356
第四目 嗣子357
第五目 代位承分358
第二项 女子359
第三项 招婿及招夫360
第四项 直系尊属(养赡料)361
第三款 分析之程序及效力362
第一项 分析之程序363
第一目 财产之抽存363
第二目 基本有份人份额之确定363
第三目 财产之估价及搭配364
第四目 拈阄364
第五目 家债之处置364
第六目 立阄分字365
第二项 分居之效果366
第一目 分居异财366
第二目 分析之效力366
第三章 日据时期台湾之继承制度376
第一节 日据时期台湾之家产376
第一款 前言376
第二款 家产之性质378
第三款 家产之管理386
第四款 家产之应分人395
第一项 男子395
第二项 女子400
第三项 寡妻405
第四项 养瞻业406
第五项 招婿与招夫409
第六项 招婿招夫之子412
第五款 家产之分析415
第一项 分析之时期415
第二项 分析之方法417
第三项 分析之效力419
第四项 分析观念上之转变421
第五项 土地登记与继承430
第二节 户主继承与财产继承436
第一款 前言436
第二款 户主继承439
第一项 户主继承之开始原因439
第二项 户主继承之顺位441
第三项 法定之户主继承人442
第一目 法定户主继承人之要件442
第二目 分户与继承权之丧失443
第三目 法定户主继承人之资格448
第四目 法定之推定户主继承人之顺位450
第四项 代袭户主继承人451
第五项 指定户主继承人452
第一目 指定户主继承人之要件452
第二目 户主继承人指定之手续454
第三目 户主继承人指定之撤销454
第四目 户主继承人之指定与指定撤销之效果455
第六项 选定户主继承人455
第一目 选定户主继承人之意义与本质455
第二目 因无法定推定户主继承人之被继承人死亡所为户主继承人之选定457
第一 选定人457
第二 被选定人459
第三 选定之时期462
第四 选定之效力463
第三目 因法定推定继承人之死亡所为户主继承人之选定464
第一 选定人464
第二 被选定人465
第三 选定之时期466
第四 选定之效力466
第七项 户主继承之效力467
第一目 一般效力467
第二目 特别效力468
第一 隐居469
第二 国籍之丧失471
第三款 财产继承472
第一项 财产继承之开始原因472
第二项 因户主之户主权丧失而开始之财产继承472
第一目 法定推定财产继承人473
第二目 代袭财产继承人473
第三目 指定财产继承人474
第四目 选定财产继承人475
第三项 因家族之死亡而开始之财产继承(私产继承)475
第一目 前言475
第二目 私产继承开始之原因与其顺位477
第一 直系卑亲属480
第二 配偶481
第三 直系尊亲属481
第四 户主482
第三目 私产继承之继承财产范围482
第四项 财产继承之效力483
第一目 前言483
第二目 共同继承与共有483
第三目 应继分485
第四目 共同继承人之应继分取回权486
第三节 继承人之缺格与废除494
第一款 前言494
第二款 继承人之缺格495
第三款 继承人之废除496
第四款 继承人废除之撤销496
第四节 继承回复请求权498
第五节 继承之承认与抛弃500
第六节 继承人之旷缺(无人承认继承)502
第一款 前言502
第二款 继承未定地整理规则之适用503
第三款 不适用嫌承未定地整理规则之遗产507
第七节 遗嘱508
第八节 遗赠511
第九节 特留分(遗留分)513
第四章 光复后台湾继承之概况519
第一节 民法施行后日据时期台湾继承习惯之适用519
第二节 台湾民间继承习惯现况525
第一款 前言525
第二款 光复后之家526
第三款 财产之分析528
第四款 妇女之继承权533
第五款 养子女之继承权535
第六款 招夫招婿及其子之继承权536
第七款 养赡财产537
第八款 长孙额与功劳额538
第三编 合会549
第一章 合会之意义549
第二章 合会之起源551
第三章 我国合会概说554
第一节 大陆各省之合会554
第一款 轮会555
第二款 摇会559
第一项 堆积会559
第二项 缩金会560
第三款 标会564
第四款 长寿会、孝衣会、葬社568
第二节 台湾之合会574
第一款 早期之台湾合会574
第一项 前言574
第二项 摇会578
第三项 写会584
第四项 摇干会586
第五项 父母会587
第二款 光复后之台湾合会597
第一项 合会之现况597
第一目 标会597
第二目 摇干会598
第三目 具有团体性之合会599
第四目 父母会600
第二项 合会之组织及会金之给付方法601
第三项 会务之执行602
第四项 会首之义务603
第五项 倒会后之处置603
第六项 合会之弊端与改进之途径604
第四章 合会之法律关系608
第一节 前言608
第二节 合会之定义609
第三节 合会在法律上之性质612
第一款 外国有关合会性质之理论612
第二款 我国合会之性质及其法律关系621
第一项 单线关系之合会621
第二项 类似合伙之合会634
第四编 神明会639
第一章 导言639
第一节 神明会之定义及其种类639
第二节 神明会之起源演变及其社会经济的背景646
第一款 神明会在台湾盛行之原因646
第二款 日据时期对于神明会之规律647
第三款 光复后神明会不振之原因649
第二章 前清时期之神明会654
第一节 神明会之意义654
第二节 神明会之目的及设立动机655
第三节 神明会之会名659
第四节 神明会之设立660
第五节 会员之加入及退出663
第六节 神明会之机关668
第一款 意思机关668
第二款 执行机关668
第七节 神明会财产之管理及处分670
第八节 会员之权利义务672
第九节 神明会之解散675
第十节 神明会之性质676
第三章 日据时期之神明会686
第一节 日本民法施行以前对于神明会之几种措施686
第一款 土地调查686
第二款 土地登记规则688
第三款 日本民法施行前之判例及其他措施691
第二节 日本民法施行后神明会性质之再检讨693
第三节 关于神明会之若干问题700
第一款 神明会会员之应有部分701
第二款 管理人之变更登记及假管理人或特别代理人之选任701
第三款 关于神明会之诉讼703
第四款 神明会规约之变更703
第五款 神明会之新设立704
第六款 神明会之解散704
第七款 神明会之清算706
第四章 光复后之神明会707
第一节 神明会之演变707
第二节 神明会之设立710
第三节 神明会之机关710
第一款 神明会之执行机关710
第二款 神明会之意思机关714
第四节 神明会之财产715
第五节 会员之权利义务716
第六节 会员之加入及退出717
第七节 会员地位之确认718
第八节 神明会之法律上性质721
第一款 神明会在实体法上之地位721
第二款 神明会在诉讼法上之地位724
第五章 结论729
第五编 祭祀公业733
第一章 导言733
第二章 祭祀公业之社会经济之背景及其沿革734
第一节 祭祀公业之社会经济之背景734
第二节 祭祀公业之沿革741
第一项 祭祀公业之起源741
第二项 前清时代742
第三项 日据时代745
第四项 台湾光复后749
第三章 祭祀公业之意义及其分类752
第一节 祭祀公业之意义752
第二节 祭祀公业之种类756
第四章 祭祀公业之设立758
第一节 祭祀公业设立之目的758
第二节 祭祀公业设立之方法760
第三节 祭祀公业之名称765
第五章 祭祀公业之机关769
第一节 派下总会769
第二节 派下代表总会771
第三节 管理人772
第四节 假管理人779
第五节 特别代理人781
第六节 监事781
第六章 派下权782
第一节 派下权之意义782
第二节 派下权之取得与丧失783
第一项 派下权之取得783
第二项 派下权之丧失784
第三节 派下权之性质及其内容(派下与公业团体之关系)785
第七章 祭祀公业之法律上性质804
第一节 前言804
第二节 类似日尔曼法之法人说805
第三节 类似罗马法之法人说809
第四节 公同共有说810
第八章 光复后祭祀公业有关问题之探讨816
资料附录(祭祀公业)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