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982735.jpg)
- 张宾,李琰,关动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4585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药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人的基本结构1
第一章 运动系统1
第二章 神经系统5
一、中枢神经系统6
二、周围神经系统7
三、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9
第三章 循环系统10
一、心10
二、血管16
第四章 血液系统20
一、血液的组成及一般理化特性20
二、血液的功能21
三、血浆21
四、血细胞22
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23
第五章 呼吸系统25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25
二、气体交换和运输26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27
第六章 消化系统28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8
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32
三、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33
第七章 泌尿系统34
一、肾的解剖34
二、尿的生成过程36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作用37
第八章 生殖系统39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9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40
三、卵巢的功能40
四、月经周期41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43
一、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系统43
二、激素43
三、下丘脑与垂体44
四、甲状腺46
五、甲状旁腺46
六、胰岛46
七、肾上腺47
第十章 皮肤和感觉器官48
一、皮肤48
二、感觉器官49
第二篇 细胞和分子基础53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组织53
一、上皮组织53
二、结缔组织53
三、肌组织54
四、神经组织55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概念56
一、细胞的形态56
二、细胞的大小56
三、细胞的计量单位56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57
五、细胞的基本结构58
第三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60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60
二、氨基酸60
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60
四、酶62
第四章 核酸64
一、核糖和碱基64
二、核苷64
三、核苷酸64
四、DNA的二级结构65
五、一碳单位的代谢66
六、核糖核苷酸的合成66
七、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67
第五章 遗传与基因68
一、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68
二、基因的概念和结构68
三、染色质和染色体70
四、基因的功能71
五、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74
第六章 脂类代谢77
一、脂类的化学77
二、脂类的消化与吸收78
三、血脂与血浆脂蛋白79
四、脂类的代谢80
五、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83
六、脂类代谢紊乱84
第七章 糖代谢86
一、糖的消化吸收86
二、糖的无氧分解86
三、糖的有氧氧化87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88
五、糖异生88
六、血糖及其调节89
第三篇 病原生物学基础92
第一章 病原细菌92
一、细菌的形态92
二、细菌的结构93
第二章 病毒95
一、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区别95
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95
三、病毒的分类95
第三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97
一、支原体97
二、立克次体97
三、衣原体98
四、螺旋体98
五、放线菌100
六、真菌100
第四章 免疫学基础103
一、抗原103
二、抗体103
三、免疫系统104
四、超敏反应107
第四篇 临床疾病基础111
第一章 常见症状111
一、发热111
二、头痛112
三、咳嗽与咳痰113
四、呼吸困难113
五、心悸114
六、发绀114
七、恶心与呕吐115
八、腹痛116
九、腹泻116
十、便秘117
十一、黄疸117
十二、咯血118
十三、便血118
十四、水肿118
十五、血尿119
十六、尿频、尿急与尿痛120
十七、尿潴留120
十八、眩晕121
十九、惊厥121
二十、意识障碍122
第二章 常见疾病机制及临床表现124
一、神经系统疾病124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125
三、呼吸系统疾病126
四、消化系统疾病127
五、造血系统疾病127
六、泌尿系统疾病128
七、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129
八、传染性疾病130
九、恶性肿瘤131
第五篇 药物化学基础133
第一章 药物和药物化学的一般知识133
一、药物的概念133
二、药物的类型133
三、药物的制剂形式134
四、药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34
第二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135
第一节 药物化学结构的改造135
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135
二、前药原理136
第二节 药物的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137
一、溶解度和分配系数137
二、解离度137
第三节 药物化学结构对药效的影响138
一、基本结构对药效的影响138
二、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138
三、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139
第三章 麻醉药141
一、麻醉药的类型及常用药物141
二、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141
三、主要药物介绍141
麻醉乙醚142
盐酸普鲁卡因142
第四章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145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145
巴比妥类145
苯并二氮?类147
地西泮148
第二节 抗癫痫药149
苯妥英钠149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150
盐酸氯丙嗪150
第五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类抗炎药151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151
阿司匹林151
对乙酰氨基酚152
第二节 非甾类抗炎药153
吲哚美辛154
布洛芬154
萘普生155
吡罗昔康156
第六章 镇痛、镇咳药157
第一节 镇痛药157
一、镇痛药的构效关系157
二、常用镇痛药药物介绍157
盐酸吗啡157
盐酸哌替啶158
枸橼酸芬太尼159
第二节 镇咳药160
磷酸可待因160
第七章 中枢兴奋药162
尼可刹米162
第八章 拟胆碱和抗胆碱药163
硝酸毛果芸香碱163
溴新斯的明164
碘解磷定165
硫酸阿托品166
第九章 拟肾上腺素药168
一、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168
二、拟肾上腺素药的构效关系168
三、常用拟肾上腺素药(按化学结构分类)168
肾上腺素168
盐酸麻黄碱170
第十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172
甘露醇172
氢氯噻嗪173
依他尼酸173
茶碱174
第十一章 抗组胺药176
第一节 H1受体拮抗剂176
一、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176
二、H1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177
三、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用途177
四、主要药物介绍177
盐酸苯海拉明177
马来酸氯苯那敏178
第二节 H2受体拮抗剂178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179
第一节 降血脂药179
非诺贝特179
新伐他汀180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180
硝酸异山梨酯180
硝苯地平181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182
卡托普利182
利血平183
硫酸胍乙啶183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184
阿替洛尔184
盐酸胺碘酮185
第五节 强心药185
地高辛185
第十三章 维生素187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187
维生素A187
一、来源187
二、类型187
三、作用及临床用途188
四、主要药物介绍188
维生素D188
一、来源188
二、类型188
三、作用及临床用途188
四、主要药物介绍189
维生素E189
一、来源189
二、类型189
三、作用及临床用途189
四、主要药物介绍190
维生素K190
一、来源190
二、类型190
三、作用及临床用途190
四、主要药物介绍191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191
维生素B12191
一、性质191
二、用途192
三、储存192
维生素C192
一、结构192
二、性质及应用192
三、用途193
第十四章 抗生素194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94
一、青霉素194
二、半合成青霉素195
三、头孢菌素196
四、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196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97
硫酸链霉素197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8
红霉素198
第四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199
氯霉素199
第五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200
第六节 其他类抗生素200
第十五章 抗菌药及抗病毒药202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202
一、药物分类202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202
三、药物介绍203
诺氟沙星203
环丙沙星204
氧氟沙星205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206
一、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构效关系206
二、抗菌增效剂206
三、药物介绍207
磺胺嘧啶207
磺胺甲恶唑207
甲氧苄啶208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208
一、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209
二、药物介绍209
利福平209
利福喷丁210
结构210
对氨基水杨酸钠210
异烟肼211
盐酸乙胺丁醇212
第四节 抗真菌药213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213
二、其它抗真菌药214
第五节 抗病毒药215
一、三环胺类215
二、核苷类215
三、多肽类217
第十六章 抗寄生虫病药物218
第一节 驱肠虫药218
阿苯达唑218
第二节 抗血吸虫病药219
吡喹酮219
第三节 抗疟药219
磷酸氯喹220
青蒿素220
第四节 抗阿米巴病和抗滴虫病药221
甲硝唑221
第十七章 抗肿瘤药222
第一节 烷化剂222
一、构效关系222
二、结构类型223
三、常用药物介绍223
盐酸氮芥223
环磷酰胺224
第二节 抗代谢抗肿瘤药224
氟尿嘧啶225
盐酸阿糖胞苷225
第三节 其它类型抗肿瘤药226
硫酸长春新碱226
顺铂226
第六篇 疾病分类与诊断基础229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229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29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30
三、慢性支气管炎230
四、支气管哮喘232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34
六、支原体肺炎234
七、衣原体肺炎235
八、病毒性肺炎236
九、军团病肺炎237
十、细菌性肺炎237
十一、休克型肺炎239
十二、肺放线菌病239
十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40
十四、肺结核242
十五、结核性胸膜炎245
十六、肺栓塞245
十七、肺水肿246
十八、肺癌247
十九、胸腔积液248
二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9
二十一、睡眠呼吸紊乱250
第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251
一、反流性食管炎251
二、慢性胃炎251
三、消化性溃疡252
四、应激性溃疡253
五、卓-艾氏综合征254
六、胃癌255
七、胃肠道功能紊乱256
八、胃泌素瘤257
九、肠结核258
十、肠梗阻259
十一、溃疡性结肠炎261
十二、结、直肠癌262
十三、脂肪肝263
十四、原发性肝癌263
十五、肝性脑病266
十六、酒精性肝病267
十七、慢性胆囊炎267
十八、甲型病毒性肝炎268
十九、乙型病毒性肝炎270
二十、丙型病毒性肝炎271
二十一、药物性肝病272
二十二、肝硬化272
二十三、急性胆囊炎273
二十四、胆囊结石274
二十五、急性胰腺炎274
二十六、慢性胰腺炎275
二十七、腹痛275
二十八、黄疸277
二十九、便秘278
三十、腹泻280
三十一、消化道出血281
三十二、呃逆症283
三十三、瑞氏综合症284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285
一、急性心功能不全285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286
三、心律失常287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9
五、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90
六、心房扑动、心房颤动290
七、预激综合征291
八、二尖瓣狭窄292
九、二尖瓣关闭不全294
十、主动脉瓣狭窄295
十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97
十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98
十三、三尖瓣狭窄300
十四、感染性心内膜炎300
十五、肥厚型心肌病302
十六、病毒性心肌炎303
十七、克山病304
十八、动脉粥样硬化305
十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07
二十、心绞痛307
二十一、心肌梗死310
二十二、高血压病312
二十三、主动脉瘤313
二十四、急性心包炎314
二十五、慢性心包炎315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317
一、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317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317
三、肾病综合征318
四、原发性IgA肾病318
五、IgA肾炎319
六、肾小管性酸中毒320
七、间质性肾炎321
八、肾盂肾炎322
九、肾结石323
十、输尿管结石326
十一、膀胱结石327
十二、尿道结石327
十三、多囊肾327
十四、巴特综合征328
十五、高血压肾病329
十六、糖尿病肾病329
十七、紫癜性肾炎331
十八、狼疮性肾炎332
十九、急性肾功能衰竭333
二十、慢性肾功能衰竭334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336
一、缺铁性贫血336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336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339
四、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341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342
六、急性白血病342
七、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45
八、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46
九、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48
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49
十一、过敏性紫癜350
十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350
十三、血友病351
十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52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355
一、糖尿病355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60
三、低血糖症360
四、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361
五、痛风及高尿酸血症362
六、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365
七、尿崩症366
八、单纯性甲状腺肿367
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67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369
十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70
十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71
十三、骨质疏松症372
十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73
十五、嗜铬细胞瘤374
第七章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375
一、过敏性休克375
二、过敏性鼻炎376
三、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377
四、过敏性哮喘377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379
六、强直性脊柱炎380
七、川崎病383
八、红斑狼疮384
九、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387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389
一、面神经炎389
二、三叉神经痛389
三、坐骨神经痛390
四、脑出血390
五、脑蛛网膜下腔出血391
六、脑血栓形成392
七、脑栓塞392
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93
九、高血压性脑病393
十、脑动脉硬化症394
十一、帕金森病394
十二、直立性低血压395
十三、偏头痛396
十四、重症肌无力397
十五、重症肌无力危象398
十六、癫痫398
十七、老年性痴呆(AD)399
十八、头痛401
十九、晕厥401
二十、眩晕402
二十一、昏迷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