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下 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下 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621726.jpg)
- (英)约翰·穆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18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下 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编 交换(续)3
第六章 价值理论概要3
第一节 价值理论要点概述3
第二节 价值理论在劳动者自耕自给的情况下有何修正6
第三节 价值理论在奴隶劳动的情况下有何修正8
第七章 论货币9
第一节 流通媒介的目的9
第二节 金银为什么适合于流通媒介的各种目的11
第三节 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工具,对价值法则并无影响13
第八章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16
第一节 货币的价值是一暧昧的用语16
第二节 货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其数量17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还取决于流通速度22
第四节 上述原理的说明和所受的限制24
第九章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28
第一节 在自由状态下,货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银块的价值相一致28
第二节 金银块的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31
第三节 上述法则与前一章提出的原理具有什么样的关系34
第十章 论复本位制及辅币37
第一节 复本位制的缺点37
第二节 以两种金属作为货币,但不使二者皆成为法定货币,情况又将如何39
第十一章 论作为货币的替代物的信用41
第一节 信用不是生产手段的创造,而是它的转移41
第二节 信用如何帮助生产42
第三节 信用具有减少使用货币的作用45
第四节 汇票46
第五节 本票51
第六节 存款和支票52
第十二章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55
第一节 钞票、汇票和支票对价格的影响,是信用的影响的一部分55
第二节 信用同货币一样是购买力56
第三节 信用急剧扩大和收缩的结果;对商业恐慌现象的分析58
第四节 影响价格的手段,票据比账面信用更为有力,钞票比票据更为有力63
第五节 账面信用、票据和钞票之间的上述区别实际上并不重要66
第六节 支票同钞票一样,是影响价格的有力手段71
第七节 钞票是货币吗?73
第八节 在钞票和其他信用形式之间,不存在种类上的区别75
第十三章 论不兑现纸币78
第一节 不兑现纸币的价值取决于其数量,是可以随意调节的78
第二节 不兑现纸币如由金银块的价格调节,也许是安全的,但不方便81
第三节 考察不兑现货币如果代表现实财产就是安全的这一学说83
第四节 考察增加通货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学说86
第五节 通货贬值是对社会的课税,是对债权人的欺骗88
第六节 考察进行这种欺骗的某些口实90
第十四章 论供给过剩94
第一节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会供给过剩吗?94
第二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不会超过购买力96
第三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从不超过消费意愿97
第四节 一般供给过剩概念的起源和说明99
第十五章 论价值的尺度103
第一节 交换价值的尺度,在什么意义上说是可能的103
第二节 生产费用的尺度105
第十六章 论价值的若干特殊情形109
第一节 具有连带生产费用的商品的价值109
第二节 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价值112
第十七章 论国际贸易115
第一节 生产费用不是国际价值的决定者115
第二节 远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并非取决于商品绝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而是取决于商品比较生产费用的不同117
第三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增加世界上各种生产力的效率120
第四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不在于输出品有销路或商人有利得121
第五节 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大124
第十八章 论国际价值126
第一节 输入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126
第二节 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式128
第三节 运输费用对国际价值的影响133
第四节 适用于两国之间和两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法则,在许多国家之间、许多商品之间也适用134
第五节 生产上的改进对国际价值的影响138
第六节 上述理论并不完整142
第七节 国际价值不仅取决于需求量,而且也取决于各国可以为供应外国市场而加以利用的生产手段144
第八节 实际结果几乎不受上述后一因素的影响149
第九节 一国输入品的费用,取决于哪些因素152
第十九章 论作为输入品的货币156
第一节 货币以两种方式输入,一是当作商品,一是当作交换媒介156
第二节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输入时,依循同其他输入品一样的价值法则157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在矿山的生产费用160
第二十章 论国外汇兑162
第一节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由一国流至另一国的目的162
第二节 汇兑是如何调整国际收支的163
第三节 有的汇兑可以自行调整,有的汇兑只能通过价格来调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168
第二十一章 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的分配171
第一节 用货币代替物物交换不会对输出和输入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国际价值法则产生影响171
第二节 进一步说明上述定理175
第三节 作为货币的贵金属与作为商品的贵金属具有相同的价值,而且根据同一法则分配于各国178
第四节 非商业性质的国际收支180
第二十二章 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182
第一节 由通货造成的汇兑变化182
第二节 金属通货突然增加,或突然发行银行券或其他货币代替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83
第三节 增加不兑现纸币所产生的影响:实际汇兑与名义汇兑188
第二十三章 论利率191
第一节 利率取决于贷款的需求与供给191
第二节 哪些因素决定贷款的经常性需求与供给193
第三节 哪些因素使利率发生变动195
第四节 利率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与货币的价值有关199
第五节 利率决定土地的价格和证券的价格205
第二十四章 论可兑换纸币的调节207
第一节 关于银行发行纸币所产生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理论207
第二节 考察上述两种理论210
第三节 为什么说1844年的通货条例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预期的有益结果214
第四节 但1844年条例所造成的损害却大于它所带来的利益220
第五节 是否只应该由一个机构发行钞票233
第六节 是否应以特殊方式保护钞票持有者,使其免遭银行无力兑付的损害235
第二十五章 论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237
第一节 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237
第二节 低工资究竟是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240
第三节 只有当某些产业部门的工资较低时,低工资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242
第四节 若所有产业部门的工资都较低,则低工资便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244
第五节 一些反常事例246
第二十六章 论交换对分配的影响249
第一节 交换和货币不影响工资法则249
第二节 交换和货币不影响地租法则252
第三节 交换和货币不会影响利润法则253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259
第一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259
第一节 绪言259
第二节 社会进步有助于增加对自然力的支配,有助于增加安全,有助于增加合作能力260
第二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影响265
第一节 所有商品的价值和生产费用都趋于下降265
第二节 只有农产品和矿业品的价值和生产费用趋于上升267
第三节 生产改良时常抵消农产品和矿产品价值和生产费用上升的趋势269
第四节 社会进步有助于缓和价值的波动270
第五节 投机商人和谷物商人的影响272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及工资的影响277
第一节 第一种情形:人口增长,资本保持不变277
第二节 第二种情形:资本增加,人口保持不变281
第三节 第三种情形:人口和资本以相同的速度增加,生产技术保持不变282
第四节 第四种情形: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和资本保持不变283
第五节 第五种情形:三个要素都向前发展291
第四章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295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资本竞争学说295
第二节 威克菲尔德先生的使用范围学说297
第三节 什么决定最低利润率299
第四节 在富国,利润总是接近于最低点302
第五节 商业突变往往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305
第六节 生产改良也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307
第七节 输入廉价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也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308
第八节 资本输出也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311
第五章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果313
第一节 抽走资本并不一定会使国家遭受损失313
第二节 在富裕国家,机器的广泛使用不仅对劳动者无害,反而有益315
第六章 论静止状态319
第一节 著作家们所惧怕和嫌恶的财富和人口的静止状态319
第二节 静止状态本身并不可恶321
第七章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326
第一节 依附和保护理论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状况326
第二节 劳动阶级未来的幸福主要依赖于他们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331
第三节 智力水平的提高也许会使人口得到较好的控制,妇女社会地位的独立也有助于人口得到较好的控制333
第四节 雇佣关系将逐渐被废除334
第五节 劳动者与资本家合伙经营的例子337
第六节 劳动者自己的合伙经营343
第七节 竞争非但无害,反而是有用而不可或缺的364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369
第一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369
第一节 政府的必要职能与任选职能369
第二节 政府的必要职能是多种多样的370
第三节 分类375
第二章 论课税的一般原则377
第一节 课税的四条根本原则377
第二节 赋税公平原则的依据379
第三节 是否应对不同数额的所得按相同的比例课税?381
第四节 是否应对世袭性收入和非世袭性收入按相同的比例课税?386
第五节 应对自然增加的地租课以特别税393
第六节 土地税有时并不是赋税,而是为公众利益收取的一种租费396
第七节 落在资本上的赋税不一定都应加以反对397
第三章 论直接税400
第一节 对所得或支出课征的直接税400
第二节 地租税401
第三节 利润税402
第四节 工资税404
第五节 所得税407
第六节 房屋税410
第四章 论货物税416
第一节 若对所有商品课征货物税,则这种税会落在利润上416
第二节 若只对某些商品课征货物税,则这种税会落在消费者身上417
第三节 对生活必需品课税所产生的特殊影响419
第四节 利润趋于最低点的趋势是如何减轻上述影响的423
第五节 差别税的影响428
第六节 进出口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432
第五章 论其他一些税441
第一节 契约税441
第二节 信息传递税444
第三节 法律税446
第四节 课征地方税的各种目的与方式446
第六章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较449
第一节 赞成课征直接税和反对课征直接税的论点449
第二节 哪种间接税最合适453
第三节 课征间接税的实际原则455
第七章 论国债459
第一节 是否应该通过借款应付特殊的公共支出459
第二节 用普遍课税的方式偿还国债是不适当的462
第三节 在哪种情况下适宜于用财政盈余偿还国债465
第八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468
第一节 人身和财产不十分安全的影响468
第二节 过度课税的影响470
第三节 法律不完善与司法不完善的影响472
第九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续)477
第一节 财产继承法477
第二节 长子继承法与习惯479
第三节 限定继承权483
第四节 强迫均分遗产的法律485
第五节 公司法487
第六节 有限责任公司和特许公司489
第七节 两合公司493
第八节 破产法498
第十章 论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505
第一节 保护本国工业的学说505
第二节 高利贷法516
第三节 控制商品价格的尝试521
第四节 垄断523
第五节 禁止工人联合的法律525
第六节 对思想和出版的限制530
第十一章 论自由放任或不干预原则的依据和所受到的限制533
第一节 政府的干预可以分为命令式的和非命令式的两种533
第二节 反对政府干预的理由: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所需的税款也是强制性的535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权力和影响537
第四节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538
第五节 私人经营因为对所经营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利害关系因而效率较高540
第六节 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541
第七节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543
第八节 自由放任有许多例外。消费者不能鉴别商品的各种情形。教育546
第九节 一些人可以对另一些人行使权力的情形。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保护低等动物。妇女的情形则与此不同550
第十节 永久性契约554
第十一节 委托经营555
第十二节 有时政府干预对于实现当事人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的例子有规定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出售殖民地的土地557
第十三节 利他行为。济贫法562
第十四节 开拓殖民地565
第十五节 其他事例571
第十六节 对于适宜于私人去做但却没有人做的事情,政府便有必要进行干预574
译后记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