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楚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楚钟研究
  • 邵晓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3857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编钟-古乐器-研究-中国-楚国(?~前22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楚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楚钟的发现与研究8

第一节 楚钟的发现与分布8

一、楚钟发现概述8

(一)宋代的楚钟发现9

(二)20世纪20至40年代的楚钟发现10

(三)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楚钟发现12

(四)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的楚钟发现19

(五)21世纪以来的楚钟发现23

二、楚钟分布概览25

三、从楚钟发现看楚人的尚钟之风27

第二节 楚钟研究述略29

一、宋代至清代的楚钟研究——金石学时期以著录和考证铭、纹为主的单项研究29

二、近代的楚钟研究——历史学时期结合文献记载的二重证据研究31

三、当代的楚钟研究——考古学时期立足科学发掘实物材料的多角度综合考察32

(一)楚钟铭辞考释及相关研究34

(二)楚钟形制、纹饰的专门探讨35

(三)楚钟的乐律学分析35

(四)以楚钟为主并兼及楚乐的研究36

(五)曾侯乙编钟专题研究37

四、楚钟研究现状透析40

第二章 楚钟的形制、纹饰及铭文42

第一节 楚钟的形制特征及其演变42

一、影响乐器形态的因素42

二、楚钟的型式划分45

三、楚钟形制演变的历史分期及其与中原钟的基本关系49

四、形制演变与音乐音响性能的关系50

(一)钟体变化50

(二)钲部变化51

(三)关于钟枚的作用52

(四)内壁调音54

(五)甬部变化55

五、秦王卑命钟略考55

第二节 楚钟纹饰及其礼乐象征60

一、甬钟与钮钟的各部位纹饰及其差别61

(一)各部位纹饰61

(二)甬钟与钮钟的纹饰差别69

二、纹饰母题与风格的时代特征70

(一)楚公逆编钟的纹饰组合特点70

(二)纹饰风格及处理手法的时代特征71

三、楚钟纹饰的功能指向74

(一)声形合一的装饰特点74

(二)标记实用功能的侧鼓部纹饰75

(三)作为象征隐喻符号的楚钟纹饰77

第三节 楚钟铭文82

一、有铭楚钟概况82

二、楚钟铭文的位置与布局85

(一)西周时期的楚钟铭布局85

(二)春秋时期的楚钟铭布局85

(三)战国时期的楚钟铭布局86

三、铭文内容87

(一)祈求人之祥瑞88

(二)记述国之大事89

(三)标记音律之名90

四、钟铭字体风格91

第三章 楚钟的音乐性能研究93

第一节 部分楚钟编组及实用性的初步分析与确认94

一、楚公逆编钟的编组分析94

二、王孙诰钟编组的初步认定95

三、鄱子成周钟镈的拼合状况99

四、徐家岭M3钟镈的拼合状况101

五、?钟编制的确认104

(一)关于?钟编制的争议104

(二)?钟编制的初步判定105

六、擂鼓墩M2编钟实用可能性的探讨106

七、天星观M2钟实用性能与功能的推断108

第二节 楚钟音列与调高分析116

一、楚公逆编钟的音列与调高分析116

(一)音列推定116

(二)音列布局及调高118

(三)晋侯墓地出土楚公逆编钟的性质及其与宋代出土楚公逆钟的关系119

二、叶县旧县M4编钟的音列及调高分析120

(一)甬钟的音列及调高分析121

(二)钮钟的音列及调高分析128

(三)编镈的音乐性能131

三、敬事天王钟的音列与调高分析133

(一)音列推定133

(二)音列布局134

(三)调高分析135

四、?钟?镈的音列与调高分析135

五、王孙诰钟的音列与调高分析141

(一)音列判断及推定142

(二)音列布局145

(三)调高分析145

六、鄱子成周钟镈的音列推定146

七、徐家岭M3钟镈的音列分析149

八、曾侯乙编钟的音乐分析151

(一)曾侯乙编钟钟铭国别的统计分析151

(二)曾侯乙编钟各组甬钟的音列布局及其基本特点153

(三)曾侯乙编钟的调高及其调律的稳定性155

九、?钟的音列及相关分析157

(一)?钟音乐性能分析小史157

(二)音列分析158

(三)首钟加入的音乐内涵与意义160

(四)调高分析161

第三节 楚钟音乐性能的历史遗痕162

一、音域的相对稳定与音列的集约化163

二、音列集约化的有效手段——双音设置165

三、楚钟音列、音阶形态的发展与音乐功能的拓展166

(一)西周时期楚钟的四声结构167

(二)春秋早中期楚钟的七声齐全168

(三)春秋晚期楚钟的九声具备169

(四)战国时期楚钟的12半音170

四、楚钟音列发展中的两种基本架构171

(一)以西周时期8件套甬钟的固定音列为基本架构171

(二)以春秋时期9件套编钟的固定音列为基本架构172

(三)两种基本音列框架的文化来源172

五、贯穿始终的核心音列形态173

六、楚钟调高175

第四节 几套音响不全楚钟的相关推测179

一、对出土楚公?钟的推测179

二、?子受钟的音列推测182

三、浏阳北星纸背村编钟的音列推测184

第四章 “礼崩乐坏”历史洪流中的楚钟186

第一节 楚钟组合及其特点186

一、楚钟组合概况186

(一)组合类别186

(二)件数变化187

(三)8+9的固定组合188

(四)战国时期13件钮钟组合190

二、从叶县旧县M4编钟的组合形式看其文化因素的构成191

(一)叶县旧县M4编钟组合的基本形式及性质191

(二)叶县旧县M4编钟组合中的文化因素显现193

三、大型楚系编钟的组合类比196

第二节 楚墓中楚钟的摆放情况199

一、楚墓中楚钟的同置器物199

二、楚墓中楚钟的摆放方位202

三、楚墓中楚钟的摆放方式202

第三节 楚乐悬钩沉203

一、关于“乐悬”203

二、关于楚乐悬205

三、楚乐悬之用器206

四、楚乐悬之摆列209

五、关于音列及其他因素的分析211

第四节 礼乐制度兴衰中的楚钟213

一、楚钟与礼乐制度的兴衰213

(一)春秋时期礼乐衰变中的楚钟213

(二)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的楚钟214

(三)再识“礼崩乐坏”215

二、礼乐制度与礼乐意识217

三、钟磬乐舞时代的历史终结219

结语221

一、楚钟的基本特征221

二、楚钟的演变及历史分期222

三、楚钟与先秦礼乐制度的表里关系223

四、从楚钟与中原钟的基本关系看文化整合与文化变迁中的选择性和目的性224

五、楚钟——巫史音乐文化的结晶224

附录226

附录一 论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兼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之相关问题226

一、音乐实物史料的类别及其特殊性227

二、音乐实物史料的局限性229

(一)音乐实物史料自身的局限性230

(二)客观因素造成了音乐实物史料的局限性231

(三)人为因素造成了音乐实物史料的局限性231

三、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232

四、《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合理使用235

附录二 楚钟测音资料的校勘与说明239

一、楚公逆编钟测音资料及相关说明239

二、叶县旧县M4编钟测音资料及相关说明240

三、敬事天王钟测音资料及相关说明241

四、?钟?镈测音资料的校勘242

五、王孙诰钟测音资料的校勘与说明243

六、鄱子成周钟镈测音资料的校勘与说明245

七、徐家岭M3钟镈测音数据的说明247

八、曾侯乙编钟测音资料的说明248

九、?钟测音工作始末251

十、擂鼓墩M2编钟测音资料的说明252

十一、天星观M2钟测音资料的说明254

附录三 曾侯乙编钟甬钟钟铭国别一览表256

附录四 楚钟资料统计表(截至2006年8月)273

表格目录278

图片目录281

主要参考文献282

后记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