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脾论治未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脾论治未病](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587553.jpg)
- 张立德,刘晓亭,曲怡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5910257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脾论治未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从脾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源流1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概述1
一、健康与未病1
二、治未病源流6
第二节 中医脾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4
一、《黄帝内经》奠定基础14
二、张仲景确立脾胃辨证基本原则15
三、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16
四、明清医家对脾胃学说的充实与发展19
五、现代名老中医对脾胃学说的应用与创新21
第二章 脾胃藏象23
第一节 脾23
一、生理功能23
二、生理特性25
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生理关系25
第二节 胃27
一、生理功能28
二、生理特性28
第三节 脾胃关系29
一、脾与胃相表里的关系29
二、纳运相成30
三、升降相因30
四、燥湿相济30
第四节 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31
一、脾胃与五脏的联系31
二、脾胃与六腑的联系32
第三章 中医从脾治未病的基本原则34
第一节 未病先防34
一、锻炼身体,提高正气35
二、调摄精神36
三、顺时摄养38
四、惜精养肾42
五、起居有常44
六、环境保健48
第二节 既病防变51
一、早期诊治52
二、先安未受邪之地53
三、防止病理从化57
四、控制疾病发作58
第三节 瘥后防复59
一、瘥后调理的基本原则60
二、瘥后复发的预防61
第四章 饮食养脾胃64
第一节 饮食有方64
一、饮食与健康65
二、饮食调养的原则与方法66
第二节 谷类食物70
一、粳米70
二、糯米70
三、粟米71
四、黍米71
五、籼米71
六、大麦71
七、小麦71
八、荞麦71
九、高粱71
十、玉米72
十一、芝麻72
十二、黄豆72
十三、黑豆72
十四、绿豆72
十五、扁豆72
十六、豇豆73
十七、豌豆73
十八、蚕豆73
第三节 菜类食物73
一、韭菜73
二、白菜73
三、甘蓝73
四、菠菜74
五、芹菜74
六、茄子74
七、莴笋74
八、竹笋74
九、苋菜74
十、茼蒿74
十一、冬瓜75
十二、丝瓜75
十三、苦瓜75
十四、黄瓜75
十五、南瓜75
十六、番茄75
十七、辣椒76
十八、大蒜76
十九、葱76
二十、洋葱76
二十一、萝卜76
二十二、胡萝卜76
二十三、甘薯77
二十四、芋头77
二十五、马铃薯77
二十六、藕77
二十七、木耳77
二十八、香菇77
二十九、海带78
三十、紫菜78
第四节 果类食物78
一、苹果78
二、梨78
三、香蕉78
四、桃78
五、李79
六、杏79
七、西瓜79
八、甜瓜79
九、木瓜79
十、柑橘79
十一、柿子79
十二、枇杷79
十三、葡萄80
十四、杨梅80
十五、菠萝80
十六、椰子80
十七、荔枝80
十八、龙眼80
十九、荸荠81
二十、甘蔗81
二十一、板栗81
二十二、松子81
二十三、榛子81
二十四、葵花子81
二十五、花生82
二十六、白果82
第五节 肉类食物82
一、猪肉82
二、牛肉82
三、羊肉82
四、马肉83
五、驴肉83
六、狗肉83
七、兔肉83
八、鸡肉83
九、鸭肉83
十、鹅肉83
十一、鸽肉84
十二、雀肉84
十三、鹌鹑肉84
十四、鲤鱼84
十五、鲫鱼84
十六、白鲢84
十七、草鱼84
十八、青鱼85
十九、鳜鱼85
二十、乌鱼85
二十一、黄花鱼85
二十二、带鱼85
二十三、黄鳝85
二十四、泥鳅86
二十五、鳖86
二十六、虾86
二十七、蟹86
二十八、海参86
二十九、海蜇86
三十、蚌肉86
三十一、田螺87
第六节 其他食物87
一、味类87
二、乳酪类88
第五章 经络养脾胃90
第一节 经络基本知识90
一、十二经脉90
二、经络的作用91
三、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91
四、腧穴的分类及命名91
五、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92
六、特定穴92
七、腧穴的定位方法94
第二节 足阳明胃经经络循行及穴位94
一、经络循行94
二、经脉病候96
三、本经腧穴97
第三节 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及穴位109
一、经络循行109
二、经脉病候109
三、本经腧穴111
第四节 常见病症116
一、哮证116
二、喘证121
三、眩晕127
四、不寐131
第六章 调养情志养脾胃141
第一节 概述141
第二节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142
一、个体因素143
二、工作因素143
三、社会因素143
四、生活因素143
第三节 情志与健康144
第四节 情志致病的特点146
一、广泛性146
二、体质发病各异146
三、始于气146
四、发病条件不同147
五、病程长而多虚损147
第五节 情志与脾胃147
第六节 情志所致之脾胃病149
一、胃痛149
二、呕吐150
三、噎膈150
第七节 情志疾病的诊断151
一、情志疾病的诊断151
二、情志健康的标准151
第八节 调摄情志的方法152
一、节思虑、去忧悲、和喜怒、常乐观153
二、独立守神155
三、少私寡欲、淡泊名利157
四、七情中和159
五、知足常乐159
六、移情易性160
七、宽容之心161
八、思伤脾,怒胜思解162
第七章 改良生活习惯164
第一节 起居有常164
一、起居顺时165
二、合理睡眠165
第二节 调摄二便169
一、要长生,肠常清169
二、要长生,小便清170
第三节 动静合宜171
一、形体需劳171
二、不妄作劳172
三、劳逸结合173
第四节 功法养生174
一、气功概述174
二、养生功法174
第五节 环境养生177
一、居无求安178
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178
三、微小气候良好178
第八章 常用健脾中药181
第一节 茯苓182
第二节 白术184
第三节 山药188
第四节 黄芪190
第五节 砂仁192
第六节 当归194
第七节 薏苡仁198
第八节 人参200
第九节 芡实207
第十节 莲子208
第十一节 大枣210
第十二节 鸡内金212
第十三节 枸杞子213
第十四节 牡蛎216
第十五节 党参218
第九章 常用健脾方剂221
第一节 四君子汤221
第二节 参苓白术散223
第三节 理中丸225
第四节 小建中汤228
第五节 大山楂丸231
第六节 保和丸232
第七节 实脾散234
第八节 丹参饮235
第九节 藿香正气散236
第十节 温脾汤239
第十一节 麻子仁丸240
第十二节 四逆散242
第十三节 痛泻要方244
第十四节 归脾汤246
第十五节 黄土汤248
第十六节 健脾丸250
第十七节 枳术丸251
第十八节 枳实消痞丸252
第十九节 肥儿丸254
第二十节 补中益气汤255
第十章 从脾论治常见亚健康状态259
第一节 高血压前期的防治259
第二节 高脂血症前期的防治267
第三节 糖尿病前期的防治272
第四节 脂肪肝前期的防治278
第五节 神经衰弱的防治284
第六节 免疫力低下的防治301
第七节 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309
第八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315
第九节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防治322
第十节 肥胖病的防治329
第十一节 月经失调的防治337
第十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的防治344
参考文献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