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 王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4068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口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口译简介1

1.1.1 口译的基本知识1

1.1.2 口译的流程和方法2

1.1.3 口译的标准2

1.2 口译研究概述3

1.2.1 口译记忆机制研究3

1.2.2 口译信息加工机制研究5

1.2.3 记忆与信息加工之间关系的研究7

1.2.4 对此前研究的总结7

1.2.5 本书的研究目标7

第2章 研究观点、思路与设计9

2.1 口译研究的发展历程9

2.1.1 历史发展脉络9

2.1.2 进入21世纪的口译研究进展11

2.2 口译记忆的相关理论12

2.2.1 研究概况12

2.2.2 口译记忆机制的组成要素13

2.2.3 记忆与口译关系的研究15

2.2.4 口译记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争议17

2.3 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模型研究18

2.3.1 翻译描写模式:释意理论的概念及观点19

2.3.2 多任务处理模式下的“认知负荷模型”21

2.4 口译过程的信息加工研究22

2.4.1 研究概要和问题聚焦22

2.4.2 口译信息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23

2.4.3 对现有加工研究的深度讨论25

2.5 本书研究的观点、思路与设计28

2.5.1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28

2.5.2 本书研究的理论观点30

2.5.3 本书研究的实施理念:“三角测量”的研究策略32

2.5.4 本书的研究设计33

第3章 记忆与加工模式的问卷调查与分析35

3.1 问卷调查在口译中的运用35

3.2 对调查问卷的描述36

3.2.1 问卷的设计依据36

3.2.2 问卷结构与内容37

3.2.3 问卷的实施40

3.3 问卷调查的结果41

3.3.1 对口译各项能力指标的调查结果41

3.3.2 对交传过程记忆能力和记忆因素的调查结果44

3.3.3 对记忆困难时应对措施的调查结果46

3.3.4 对不同方向口译的记忆压力的调查结果48

3.3.5 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查结果50

3.4 本章小结54

3.4.1 本章各部分调查结果的归纳54

3.4.2 结论及意义56

第4章 记忆与信息加工在实际口译情景中的表现58

4.1 口译研究中的现场观察法58

4.2 信息加工的定性研究60

4.2.1 国外译界对于信息加工的研究61

4.2.2 我国传统译论对于信息加工的探讨64

4.2.3 加工方式和加工结果的关系研究67

4.2.4 基于多个视角的信息加工研究71

4.3 口译现场的观察性研究71

4.3.1 口译录音材料的选择72

4.3.2 口译活动介绍72

4.3.3 口译语篇介绍72

4.3.4 译员介绍72

4.3.5 数据收集程序73

4.3.6 口译语篇分析方法73

4.4 现场口译文本的分析77

4.4.1 对译语中的省漏现象分析77

4.4.2 省漏时的应对策略分析82

4.4.3 对源语加工的分析86

4.5 对本章研究的综合讨论97

4.5.1 口译中的省漏现象97

4.5.2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100

4.6 本章主要发现103

第5章 交替传译的记忆机制研究105

5.1 口译记忆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05

5.1.1 口译记忆机制的工作原理105

5.1.2 错误记忆的类型及研究路径107

5.1.3 口译信息单位的划分109

5.2 无笔记交替传译实验(实验1)111

5.2.1 实验介绍111

5.2.2 实验结果114

5.2.3 对实验1的综合讨论120

5.3 工作记忆广度测量(实验2)123

5.3.1 实验介绍124

5.3.2 实验结果126

5.3.3 实验结论127

5.4 译后再认实验(实验3)128

5.4.1 实验介绍128

5.4.2 实验结果130

5.4.3 实验讨论134

5.5 本章主要发现141

5.5.1 本章的主要研究结论141

5.5.2 对本章研究的深入探讨142

第6章 口译的在线加工机制研究144

6.1 信息加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144

6.1.1 对实验中“加工”概念的界定144

6.1.2 串行加工与“脱离语言外壳”145

6.1.3 并行加工方式的影响因素145

6.1.4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146

6.1.5 本章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147

6.2 隐喻词效应实验(实验4)148

6.2.1 实验介绍148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151

6.3 口译在线加工实验(实验5和实验6)151

6.3.1 实验介绍152

6.3.2 实验5的结果与分析154

6.3.3 高低组的加工质量比较156

6.3.4 实验6的结果与分析157

6.4 对反应时实验的讨论159

6.4.1 加工与翻译方向的关系160

6.4.2 加工方式与加工结果的关系162

6.4.3 加工方式与材料特征的关系163

6.4.4 加工与工作记忆能力的关系164

6.5 本章小结167

第7章 交替传译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170

7.1 对此前各章研究的梳理170

7.2 口译过程中的记忆机制171

7.2.1 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171

7.2.2 口译实践与训练对记忆能力的影响172

7.2.3 扩展的记忆机制:对遗忘的应对策略173

7.3 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机制173

7.3.1 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的影响173

7.3.2 工作记忆对信息加工的影响174

7.3.3 对释意理论的深层解读175

7.4 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178

7.4.1 口译模型研究概述178

7.4.2 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181

7.4.3 模型的组成与运作机制分析182

7.4.4 模型的功能与价值186

7.4.5 对模型的补充说明188

附录189

附录1 问卷调查表189

附录2 实验1的前后测材料192

附录3 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材料193

附录4 实验3的口译任务材料196

附录5 实验3的句子判断和单词再认材料198

附录6 实验研究统计数据199

参考文献207

索引222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