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开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开拓
  • 朱士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204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1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历史地理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开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一 学术传统传承之阐释3

继承发扬禹贡学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历史地理学科发展——为纪念顾颉刚先生诞生110周年而作3

恭贺吾师仁之先生百岁喜寿诞辰,学习吾师仁之先生 三大治学风范6

深切缅怀先师侯仁之先生学术功绩——为纪念仁之先生仙逝而作13

深切缅怀史念海先生三大学术功绩——为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岁诞辰而作22

桩桩往事见真情——追忆史念海先生几件令我永生感念不忘的往事28

风范垂后世,学脉有传人——沉痛悼念石泉先生34

当代郦学泰斗陈桥驿先生在《水经注》研究中的杰出贡献38

初论我国历史地理学学术传统的传承创新45

简论中国历史地理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二 学科理论探索之创获69

论中华文化传承与地理环境变迁之关系——兼论面向21世纪的历史地理学69

从“天人和谐”论到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79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管见95

遵循“人地关系”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史研究102

初论历史地理学的时空观念及其学术意义108

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112

关于当前我国西北地区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初步见解121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制约作用及应对方略128

清代生态环境研究刍论138

中国环境资源问题先贤睿见卓识之启示与当代理论构建之思考145

三 历史自然地理155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的回顾与前瞻155

论历史自然地理学在当前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175

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184

历史时期我国东北地区之植被变迁204

试论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森林变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7

西北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及相关问题的思考238

历史时期江汉平原农业区的形成与农业环境的变迁249

四 历史文化地理269

关于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几点见解269

关于长安文化之形成及深入推进其研究之管见276

关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的几点见解284

关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西安历史文化核心内容及其重要地位的初步论析292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彰显嵩山文明实质特征298

湖南省古今县名命名规律浅析303

五 历史区域地理319

加强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提高历史地理学整体学术水平与应用功能319

西北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基本特征325

关于进一步推进历史时期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几点思考——为纪念统万城兴建1600年而作337

清代潮汕地区生态环境及其变化348

论梅州纳入“一带一路”和“两洋战略”的必要性以及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应承担的战略性任务355

关于进一步开展茶马古道研究的有关见解368

陕西省域形成历程及其条件论析374

六 历史流域地理389

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流域文化研究——以长江文化研究为例389

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推进流域文明研究的积极作用——以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为例395

关于历史流域研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几点思考403

清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409

近百年来黄河中上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启示416

初论黄河文化当前研究的三个重点领域424

运河研究刍议429

论历史时期淮安在江河淮济运河水运中的地位与作用436

论《水经注》对潧(溱)水之误注,兼论《水经注》研究的几个问题447

七 历史城市地理463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论463

关于我国早期城市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472

关于古都武汉城市历史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论述479

八 中国古都学495

中国古都学的形成历程与当前研究中之新探索495

试论中国古都学当前研究的新态势与有待着力研究的几个重大领域503

关于整体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区域古都研究的几点初步见解511

回顾与前瞻——纪念中国古都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感言518

论赵都邯郸与赵国都城研究问题529

关于深入推进齐都临淄与齐文化研究的几点刍荛之见537

全面认识大同古都文化价值与意义,深入推进大同古都文化研究与古城保护工作544

关于吴都句吴研究的几点刍荛之见551

以大中华视阈继续深入研究南诏大理古都文化三大问题556

关于商丘古都古城研究与保护利用问题的几点初步见解561

郑州增列为中国“大古都”之意义与作用及其今后应有之担当569

突出古都与古都文化研究,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577

辽五京研究的几点新见581

初论洛阳古都文化588

论秦都雍城之特点及其历史地位596

关于汉昆明池生态景区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604

后记6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