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17-1949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演变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917-1949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演变论
  • 刘郁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68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小说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1917-1949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演变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现代小说启蒙叙事的开创与自反——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启蒙意蕴5

第一节 “围观体”故事及其“忧愤深广”——也论鲁迅小说中的“看/被看”6

一 围观体场景的普遍存在及其基本类型6

二 围观体故事中的生命体验及启蒙主体的生成机制11

三 围观体故事中叙述者——启蒙主体的复杂性与双声性17

第二节 “还乡体”模式与现代性体验的呈现——也论鲁迅小说中的“离去—归来—离去”21

一 “离去—归来—离去”的发现及其意涵22

二 启蒙现代性体验的呈现26

三 被旧营垒同化的可能与反抗绝望30

第三节 “格式的特别”与文化再造的自觉——也论鲁迅小说叙述形式的启蒙意蕴35

一 视角更新与个性解放35

二 流程转换与现代结构40

三 白话写作与风格熔铸44

第二章 五四启蒙小说叙事的两种基本模式——人生派与浪漫派小说的叙事比较49

第一节 故事题材上的城乡分殊与互文51

一 乔寓体验与城乡故事的分殊及统一51

二 人生派小说中的知识者题材及其城市想象55

三 浪漫派小说中的故乡与劳工者形象59

第二节 叙述风格上的主客分离与互渗64

一 浪漫派的主观抒情65

二 人生派的客观冷静71

三 主客分殊背后的相同与互溶80

第三节 思想主题上的内外分野与互补85

一 外在人生病态的描写与国民劣根性批判86

二 “内心的要求”及其压抑91

三 “时代病”/社会悲剧:对当下现实社会的批判96

第三章 一个被遮蔽的现代小说叙事传统——五四古典派小说的存在及其叙事103

第一节 为古典派正名:一个被遮蔽的叙事传统104

一 “一脉双流”之小说史叙述格局的形成与局限104

二 系统线索的重新清理112

三 “古典派”的成立及其含义118

第二节 古典叙事风格的文本呈现122

一 故事:古典氛围的营造122

二 叙述:古典风格的显现128

三 主题:古典意蕴的流露136

第三节 与五四启蒙小说叙事主流之关系142

一 五四启蒙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42

二 对五四的疏离146

三 京派小说叙事风格的开启151

第四章 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的兴起与别创——从普罗小说到七月小说的叙事流变157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叙事转变——“革命罗曼蒂克”小说的叙事解读158

一 “革命”故事的进入159

二 浪漫叙述的改造164

三 “集体”观念的重塑169

第二节 “左联”小说叙事模式的正格与变体——茅盾、张天翼、萧红小说综论174

一 阶级化图景的全景性勾勒及其变体175

二 革命现实主义风格的确立与变奏181

三 人性欲望的阶级化及其社会批判主题的分化185

第三节 主流模式的疏离与非主流叙事的别创——“七月派”作家路翎小说的叙事分析191

一 现实阶级生活的“复杂化”还原192

二 革命现实主义的“体验化”变革197

三 人性欲望与阶级性的“含混化”再置207

第五章 革命背景下的非左翼小说叙事——非左翼和左翼小说的叙事比较215

第一节 京派:别一种乡村叙事的开创——沈从文小说的乡村叙事及其与左翼小说之比较215

一 田园牧歌与阶级冲突的故事分野216

二 古典抒情与客观现实风格的差异222

三 人性化与阶级化价值主题的差异229

第二节 海派:非阶级化的都市书写——20世纪30年代海派和左翼小说都市叙事比较234

一 都市世俗生活与都市阶级斗争故事的分野235

二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叙述风格的分化及流变241

三 唯欲望化与去欲望化的价值主题分野247

第三节 独立作家:革命图景下的启蒙坚守与超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主主义作家小说叙事论253

一 启蒙主义故事结构模式的承继与革命化位移254

二 启蒙性叙述话语方式的承继与革命化创新260

三 价值主题的革命化以及对启蒙主义的承继与深化266

第六章 现代革命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创造——毛泽东《讲话》与解放区小说叙事273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叙事思想述略——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274

一 毛泽东的文艺故事思想:阶级化和斗争化274

二 毛泽东的文艺叙述思想:民族化与民间化278

三 毛泽东的意义调度思想:阶级性与歌颂性282

第二节 《讲话》对解放区小说叙事的形塑——以丁玲的“转变”和赵树理的“发现”为例286

一 丁玲等亭子间作家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286

二 赵树理等本土作家小说叙事模式的发现290

三 形塑的反抗与叙事裂缝的存在293

第三节 解放区小说与左翼小说叙事之比较296

一 二元对立故事结构模式的由潜及显、由隐及明296

二 叙述话语由精英化转向民间化、大众化300

三 意义调度的单一化、明朗化、乐观化304

结语309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