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灾害与社会 1 灾害社会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灾害与社会 1 灾害社会学导论
  • (日)大矢根淳,浦野正树,田中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79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00页
  • 主题词:灾害学-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灾害与社会 1 灾害社会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部分 总论11

第一章 灾害社会学系谱11

第一节 灾害研究的成立和发展13

一、灾害社会学研究的起始和发展13

二、灾害是什么16

三、灾害的时间与空间19

四、灾害的长期化与时间循环22

第二节 日本灾害研究的系谱和领域30

一、灾害研究在日本的发展30

二、日本灾害研究的领域33

三、构建灾害社会学的目标37

第三节 灾害社会学发展的两条路径:合理控制灾害应对与减少地区脆弱性41

一、美国灾害社会学的发展:合理控制灾害应对41

二、“9·11”引发的课题:对人为灾害的危机管理及组织应对模式的摸索43

三、灾害研究的新视角:减少地区脆弱性45

四、“脆弱性”与“复元·恢复力”47

五、灾害研究的现状49

第二章 灾害和社会应对史53

第一节 灾害社会学的回顾和展望55

一、灾害的社会连锁55

二、灾害与社会变动58

三、灾害的社会应对59

四、灾害应对的兵站服务(logistics)过程61

五、紧急社会系统与行为主体63

第二节 日本灾害社会(科)学的先行研究66

一、浓尾地震与《震灾预防调查会报告》67

二、关东大震灾与“震灾调查报告”70

三、昭和三陆地震海啸灾害与海啸民俗72

四、挖掘先行研究74

第三节 灾害的社会应对史75

一、《灾害救助法》的制定过程76

二、从“特别措置法”到《灾害对策基本法》78

三、东海地震说与新的防灾法令83

四、阪神·淡路大震灾与《受灾者生活重建援助法》86

五、灾害相关法令的完善及其社会动力88

第二部分 分论95

第三章 灾害中的生命和心理95

第一节 灾害与生死97

一、灾害死亡的推移97

二、灾时行动模式与生死99

三、风灾水害与死亡99

四、震灾与死亡101

五、受灾者心理援助108

第二节 灾时医疗救护111

一、伤病员的诊断和治疗113

二、灾时院前急救113

三、灾时医疗机构116

四、阪神·淡路大震灾之后的灾害医疗体制建设118

第三节 灾时相关组织122

一、“自助”、“共助”、“公助”122

二、灾害相关组织分类123

三、灾时相关组织的内外因128

第四节 救援者心理援助134

一、惨事应激反应134

二、惨事应激反应的主要症状135

三、惨事应激反应的治疗和心理援助138

第四章 灾害与信息147

第一节 灾害信息与行动149

一、灾害信息研究的地位149

二、避难行动151

三、进行防灾教育和提高防灾意识156

第二节 灾害信息与媒体161

一、信息的作用161

二、信息发挥作用的条件163

三、各种媒体的特点和作用165

四、灾害媒体的课题170

第三节 灾害信息的发布过程172

一、灾害信息发布过程中的问题172

二、灾害信息发布过迟172

三、致使信息接收者陷于混乱或误解的信息180

四、问题与课题——信息详细化和细分化的影响183

第四节 灾害文化与防灾教育187

一、两种“灾害文化”187

二、现象论的“灾害文化”189

三、规范性“灾害文化”192

四、防灾教育的内容及其层次194

五、防灾教育的现状和课题199

第五章 灾后生活与生活重建207

第一节 灾害弱者问题209

一、灾害弱者问题的提出209

二、被灾害夺去的生命211

三、灾害弱者是社会的产物214

四、解决灾害弱者问题的方向217

第二节 避难生活220

一、“避难生活”的含义220

二、避难者的生活问题223

三、避难生活的准备231

第三节 生活重建和复兴238

一、“复旧”与“复兴”的异同和位相238

二、生活重建与复兴的矛盾240

三、各种复兴模式244

第四节 灾后复兴城市计划事业250

一、复兴城市计划事业的内涵250

二、灾害对防灾性能的检验251

三、生活重建与复兴城市计划事业253

四、复兴城市计划事业的社会影响255

五、复兴城市计划事业的个案研究——原北淡町(现淡路市)富岛地区的事例258

第三部分 灾害社会学的涉及范围与新型风险265

第六章 挑战新型风险265

第一节 城市社会与风险267

一、袭击城市的灾祸与城市生活风险267

二、城市风险应对的传统方式与城市风险的质变269

三、经济繁荣背后的新型城市风险及其影响272

四、现代社会的风险——风险社会论和多元文化应对276

第二节 对核灾害的认识和应对280

一、核灾害的特征280

二、核灾害应对过程282

三、防御核灾害所需要的“风险沟通”288

第三节 应对迫在眉睫的巨大自然灾害——首都圈直下型地震和东南海·南海地震293

一、首都圈直下型地震和东南海·南海地震的受害规模294

二、如何减少灾害损失——减灾目标和防灾战略296

三、怎样实现减灾目标——住宅抗震化和海啸避难行动迅速化298

四、迎接明天可能发生的巨大灾害301

五、制度如何适应灾害的进化——老龄化、人口缩减和巨大灾害303

第四节 灾害全球化307

一、全球化世界与灾害全球化307

二、灾害全球化308

三、灾害全球化背景下的灾害研究312

四、对第三世界的灾害援助战略314

第五节 防灾系统的边界320

一、战后日本防灾系统的建立320

二、灾害环境的变化——巨大灾害风险的上升322

三、社会脆弱性的深刻化322

四、信息化和国营化324

五、全球化的影响325

六、防灾系统的拓展326

第七章 灾害社会学的新视角和新观点331

第一节 防灾福祉社区333

一、地域社会的灾害和防灾333

二、何谓防灾、何谓福祉334

三、灾害和风险的变型与地域社会——防灾社区史337

四、防灾福祉社区建设341

五、提高地域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343

第二节 灾害中的性别问题351

一、“灾害与性别”问题概论351

二、亚洲和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灾害与性别问题361

三、妇女参与地域防灾活动及其未来373

第三节 风险社会中的志愿者活动与公共性392

一、风险社会与志愿者活动392

二、灾时志愿者活动394

三、平时志愿者活动——为非常时期做准备的活动、有助于减灾的行动结构397

四、互助网的可能性和课题400

第四节 灾害社会学研究的实践410

一、受灾地调查研究中友好关系的构建及研究实践410

二、调查之前413

三、调查之后415

附录 灾害及防灾信息一览表420

编者和执笔者介绍436

索引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