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图像文化史 图像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图像文化史 图像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536879.jpg)
- 韩丛耀主编;韩丛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 ISBN:978751790620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图象-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图像文化史 图像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图像与图像学1
第一节 图像2
一、图像2
二、图像文化9
三、图像是视觉符码也是文化代码14
第二节 图像学理论20
一、图像学20
二、图像学任务23
三、图像学研究26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面向30
第三节 现代图像的特征34
一、现代图像与传统图像34
二、现代图像的社会特征39
三、现代机具图像的意义42
四、现代机具图像的功能46
五、现代机具图像的复制48
小结53
第二章 图像科学的中国历程55
第一节 图像科学的萌芽期56
第二节 图像科学的形成期60
第三节 图像科学的上升期64
一、刘安与《淮南万毕术》67
二、王充与《论衡》68
三、张华与《博物志》69
四、谭峭与《化书》70
第四节 图像科学的鼎盛期72
一、沈括与《梦溪笔谈》74
第五节 图像科学的融合期84
小结98
第三章 图像与社会表征101
第一节 图像与历史记忆102
一、图像简史103
二、图像的记忆106
三、图像与现实110
第二节 图像的演进历程114
一、家园的诞生114
二、人的对象化116
三、从真实到想象118
四、从图像到文字119
第三节 人对图像的感知124
一、对空间的感知124
二、对图像的感知135
第四节 图像与受众的关系142
一、图像的价值142
二、图像的功能144
三、受众对图像的认知147
四、图像对受众的影响151
小结153
第四章 图像与文化符码155
第一节 社会性的文化符码156
一、对图像意义的探究156
二、被察觉与被命名的158
三、对图像信息的理解161
第二节 图像的迹象性164
一、迹象研究的主题164
二、迹象图像的特征166
三、迹象图像的力量168
第三节 图像的相似性172
一、相似性的讨论172
二、期待的一致性175
三、转换的图像性178
第四节 图像的象征性180
一、模拟性符号180
二、象征与迹象181
三、图像性象征183
小结185
第五章 图像与图像符号187
第一节 图像与符号188
一、符号与符号学188
二、中国的符号研究191
三、作为符号的图像192
第二节 符号学方法194
一、构成模式194
二、图像的多义性196
三、对图像信息的阐释197
四、阐释的拒绝206
第三节 图像符号210
一、图像符号的概念210
二、感知的相似性212
三、图像言语与视觉句法213
第四节 造型符号218
一、表达层面与内容层面218
二、可视信息的组构219
三、视觉修辞的手段220
第五节 相互关系222
一、一致性关系222
二、对立性关系224
三、主导性关系225
四、交流的协议227
小结229
第六章 图像与语文叙述231
第一节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232
一、书写符号的产生232
二、从平面中抽绎的言辞234
三、同源、分立与竞争235
四、相互超越236
第二节 图像与语言的关系238
一、图像优势论238
二、语言优势论239
第三节 图像与符号的关系242
一、广义图像学242
二、广义符号学244
三、图像与现实244
第四节 图像符号及其含义246
一、明示义与隐含义246
二、迷思与象征249
三、隐喻与转喻252
第五节 图像的视觉性叙述258
一、拟态与叙述258
二、系列展现与同时性展现262
三、图像的空间叙述269
小结274
第七章 图像与视觉信息277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社会构建278
一、观念的视觉化278
二、视觉体系的建立280
三、多义性的阐释283
第二节 视觉能指的语义结构288
一、视觉结构与语义结构288
二、视觉图像的话语292
三、视觉信息的解读295
第三节 图像信息的综合阐释300
一、视觉的含义300
二、含义的层面303
三、阐释的顺序304
四、诠释的修正305
小结307
第八章 图像与视觉图式309
第一节 主题的视觉构成310
一、主题与题材选择310
二、主题与图式元素314
三、图像的综合含义317
四、图像的视觉图式321
第二节 图像的再现与表现324
一、再现性图像324
二、表现性图像327
第三节 图像的形式风格330
一、形式风格330
二、图像语言332
第四节 图像的转形与书写334
一、转形的图像334
二、书写的形式337
小结339
第九章 图像与文本建构341
第一节 图像的文本342
一、图像的视知觉342
三、视像与形象347
第二节 图像的论述350
一、自我指涉350
二、总体化的历史形象357
三、内在画面中360
四、阐述画面364
五、图文互构368
小结371
第十章 图像的构成形态373
第一节 图像的物质技术形态374
一、以木简、隶书、居延笔为例研究图像的物质技术形态376
二、个案研究:桃花坞木刻年画制作技术382
第二节 图像的视觉构成形态388
一、视觉构成形态在图像中的作用和意义388
二、个案研究: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图像构成分析393
三、图像的视觉构成形态研究基础性清单403
第三节 图像的历史文化形态404
一、历史文化形态在图像中的作用和意义404
二、个案研究:《荣成氏图像》历史文化考证407
三、图像的历史文化形态研究基础性清单415
第四节 图像形态描述与分析416
一、《梅花喜神谱》的出版与传播416
二、《梅花喜神谱》的图像描述418
三、《梅花喜神谱》的图像分析419
四、《梅花喜神谱》的图像诠释422
小结427
第十一章 图像的意义场域429
第一节 图像的生产技术场域430
一、生产场域的图像形态分析430
二、图像生产场域的个案研究432
第二节 图像的自身构成场域448
一、自身场域的图像形态分析448
二、图像自身场域的个案研究450
第三节 图像的社会传播场域460
一、传播场域的图像形态分析460
二、图像传播场域的个案研究462
小结479
结束语480
参考文献488
致谢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