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80-2010 浙江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原华荣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7292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人口-关系-环境资源-研究-浙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1980-2010 浙江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与资源1
一、浙江概况1
二、人口数量变化2
(一)人口自然与迁移变化2
(二)人口总量变化5
三、人口与资源变化9
(一)人口与耕地资源变化9
(二)人口与水资源变化10
(三)人口与森林资源变化11
四、人口与资源的地理区分布13
(一)人口的地理区分布13
(二)人口与资源的地理区分布14
五、人口与资源的行政区和密度区分布16
(一)人口与资源的行政区分布16
(二)人口与土地/耕地资源的密度区分布19
六、人口与资源的空间配置、影响评价及人口资源问题21
(一)人口与资源的空间配置21
(二)人口与资源空间配置影响评价23
(三)人口资源问题23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环境冲击量25
一、人口、生产和消费25
(一)人口压力25
(二)经济发展与消费上升26
(三)住房和交通运输28
(四)能源和物质消费31
二、环境冲击量33
(一)环境冲击量33
(二)分行业的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37
三、环境冲击量的空间分布38
(一)环境冲击量的地理区、密度区分布38
(二)各行政区的环境冲击量41
参考文献44
第三章 城市空气质量和酸雨45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演变45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45
(二)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负荷格局变化47
(三)杭州环境空气质量变化49
二、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52
(一)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52
(二)设区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系数变化53
三、城乡环境空气质量55
(一)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55
(二)乡村背景点环境空气质量55
四、霾污染和酸雨59
(一)霾污染的现状、变化和主要污染物59
(二)降水pH值和酸雨率变化60
(三)酸雨的地域分布和变化61
五、环境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62
(一)指导思想62
(二)环境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63
参考文献64
第四章 陆地水环境65
一、地表水水环境65
(一)地表水水环境65
(二)地表水系水环境67
(三)各地表水系水环境69
二、平原河网水环境72
(一)平原河网水环境72
(二)各平原河网水环境73
三、湖库水环境74
(一)湖库水环境74
(二)主要湖库水环境75
四、地下水漏斗和地面沉降77
(一)地下水漏斗77
(二)地面沉降78
(三)地下水漏斗形成和地面沉降的动因80
五、水资源、水环境安全对策80
(一)指导思想80
(二)水资源、水环境安全对策81
参考文献82
第五章 近岸海域和湿地83
一、河口水质和陆源污染83
(一)入海河流河口水质83
(二)陆源污染84
二、近岸海域水质87
(一)近岸海域水质87
(二)各近岸海域水质89
三、近岸海域水环境91
(一)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91
(二)赤潮和海洋污损事故93
(三)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4
(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94
四、湿地生态系统96
(一)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和资源96
(二)滩涂围垦:历史、政策和规划98
(三)湿地生态系统问题98
五、湿地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100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100
(二)湿地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100
参考文献101
第六章 森林生态系统103
一、林业资源103
(一)林业用地103
(二)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104
二、林分资源106
(一)面积和蓄积量106
(二)林种结构106
(三)林龄结构107
(四)树种结构109
三、天然林与人工林111
(一)面积和蓄积量111
(二)林龄结构113
四、用材林和重点林业县资源114
(一)用材林资源114
(二)重点林业县资源117
五、森林质量120
(一)林分郁闭度120
(二)群落结构、自然度和生态功能122
六、森林生态系统演变动力、问题和对策123
(一)森林生态系统演变动力123
(二)森林生态系统演变问题124
(三)森林生态系统正态演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25
(四)森林生态系统正态演替的主要对策126
附录一:人类行为与森林生态系统演变128
附录二:浙江森林在全国的位置128
附录三:浙江林业发展区概况、战略和建设重点129
参考文献131
第七章 粮食安全132
一、粮食的生产、消费和供需平衡132
(一)粮食生产132
(二)粮食的消费和供需平衡135
二、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变化和“虚拟平衡”138
(一)“粮食进口替代战略”和中国粮播面积的地域大调整138
(二)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变化和“虚拟平衡”140
(三)浙江粮食生产计划的大调减142
三、粮食安全143
(一)供给保障和“丰裕度原理”143
(二)全球粮食安全问题145
(三)中国粮食安全问题146
四、浙江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148
(一)浙江粮食安全问题148
(二)浙江粮食安全对策149
参考文献152
第八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154
一、人—地关系154
(一)传统人—地观154
(二)新人—地观:理论、本质和“情景”155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一般关系157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一般关系157
(二)环境冲击量: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再分析158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路径160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演变的基本路径160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空气、水环境演变路径161
四、浙江人口与资源—环境关联演变162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演变在空间遍历意义上的关联分析162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演变的时序关联分析163
五、人口与环境关联演变的历史见证166
(一)浙江历史时期的人口与水、旱灾害166
(二)中国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饥荒和瘟疫167
参考文献170
第九章 发展安全172
一、发展安全172
(一)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172
(二)“发展安全”的概念和内涵173
(三)“发展安全”的特征174
二、生态/环境的困境与走出175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困境与困惑175
(二)技术的本质和“软肋”176
(三)无技术—制度解的“规模问题”177
(四)中国生态/环境困境的走出178
三、指导思想、综合对策和保障措施18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181
(二)综合对策184
(三)实施保障185
附录一:中国人口—经济规模扩张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历时关联和空间遍历188
附录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89
附录三:浙江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191
附录四:浙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六大基础工程和“五水共治”193
附录五:湿地功能分区和保护195
附录六:野生生物保护的“困境”195
参考文献196
附文198
“空间创新”与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