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通信网络与系统集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通信网络与系统集成](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3170256.jpg)
- 冯冬芹,黄文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42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工业-通信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通信网络与系统集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前言1
第1章 绪论1
1.1 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通信网络1
1.1.1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1
1.1.2 工业通信网络模型2
1.1.3 现场总线4
1.1.4 工业以太网6
1.2 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8
1.3 系统集成技术10
1.3.1 信息孤岛10
1.3.2 信息集成技术11
1.4.1 企业信息化13
1.4 企业信息化13
1.4.2 信息集成和信息综合利用14
第2章 通信技术基础17
2.1 通信基本概念17
2.1.1 发送设备17
2.1.2 接收设备18
2.1.3 数据信息18
2.1.4 传输速率19
2.1.5 通信信道20
2.1.6 传输介质20
2.1.7 传输方式22
2.1.8 基带传输、载波传输和宽带传输23
2.1.9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24
2.1.10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25
2.1.11 数据编码26
2.1.12 网络拓扑结构30
2.1.13 链路控制32
2.1.14 差错控制33
2.2 通信协议与网络层次分析34
2.2.1 概述34
2.2.2 通信参考模型34
2.2.3 物理层36
2.2.4 数据链路层37
2.2.5 网络层37
2.2.6 运输层38
2.2.7 会话层39
2.2.8 表示层39
2.2.9 应用层40
2.3 常用串行通信技术40
2.3.1 概述40
2.3.2 串行通信需完成的基本任务41
2.3.3 常用串行通信标准41
2.3.4 串行通信技术中的可靠性措施48
2.3.5 用RS-485构成总线型多点数据采集系统53
第3章 工业通信局域网技术57
3.1 工业通信局域网的要求和特点57
3.2 差错控制技术59
3.3 工业控制局域网体系结构61
3.4 局域网技术65
3.4.1 IEEE 802.4标准与令牌总线66
3.4.2 IEEE 802.5标准与令牌环77
3.4.3 IEEE 802.3标准与以太网81
第4章 现场总线技术与标准化88
4.1 概述88
4.1.1 什么是现场总线88
4.1.2 现场总线的结构特点89
4.1.3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征90
4.2.1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化体系结构92
4.2 现场总线标准化的发展现状92
4.2.2 现场总线系统安全规范93
4.2.3 功能块与设备描述规范94
4.3 现场总线的标准化96
4.3.1 现场总线标准化情况96
4.3.2 现场总线标准97
4.4 几种流行的现场总线技术101
4.4.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102
4.4.2 ProfiBus现场总线113
4.4.3 HART通信协议125
4.4.4 CAN总线128
4.4.5 DeviceNet-ControlNet系列标准133
4.5 现场总线发展展望138
4.5.1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139
4.5.2 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的结合140
5.1 IEC 61131-3国际标准简介141
第5章 IEC 61131-3编程语言141
5.1.1 采用IEC 61131-3国际标准的必要性142
5.1.2 IEC 61131-3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143
5.1.3 IEC 61131-3国际标准在国外的发展143
5.1.4 IEC 61131-3国际标准在中国的发展144
5.1.5 IEC 61131-3国际标准的实施145
5.2 IEC 61131-3软件系统145
5.2.1 IEC 61131-3的两个重要模型145
5.2.2 IEC 61131-3软件与实际系统的关系146
5.2.3 IEC 61131-3软件模型146
5.2.4 软件模型到实际系统的映射148
5.2.5 IEC 61131-3软件模型的优点148
5.2.6 通信模型149
5.2.7 公共元素149
5.3.1 结构化文本150
5.3 IEC 61131-3的编程语言-文本化语言150
5.3.2 指令表153
5.4 IEC 61131-3的编程语言-图形化语言155
5.4.1 功能块图155
5.4.2 梯形图156
5.4.3 顺序功能流程图158
5.5 符合IEC 61131-3实际编程系统161
5.5.1 IEC 61131-3编程系统概述161
5.5.2 实际的IEC 61131-3编程系统主要特征163
5.5.3 IEC的适应实现165
5.6 应用和发展前景166
5.6.1 IEC 61131-3在现场总线中的应用166
5.6.2 IEC 61131-3的发展前景166
6.1 以太网概述168
6.1.1 以太网的产生和技术特点168
第6章 工业以太网技术168
6.1.2 以太网交换技术174
6.2 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179
6.2.1 以太网通信179
6.2.2 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可行性180
6.3 工业以太网182
6.3.1 工业以太网体系结构182
6.3.2 工业以太网传输介质与可靠性设计183
6.3.3 工业以太网实时通信技术184
6.3.4 工业以太网生存性与可用性技术187
6.3.5 工业以太网网络安全技术188
6.3.6 工业以太网远距离传输技术189
6.3.7 工业以太网特点190
6.4 工业以太网设备191
6.4.1 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场设备191
6.5.1 ProfiNet192
6.4.2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192
6.5 主要的工业以太网技术192
6.5.2 EPA总线196
6.5.3 EtherNet/IP201
6.6 工业以太网应用205
6.6.1 EPA现场总线实例205
6.6.2 冗余工业以太网SCNet Ⅱ209
第7章 工业控制网络互联与系统集成212
7.1 工业通信网络互联212
7.1.1 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方法215
7.1.2 工业控制网络互联采用的技术及注意事项216
7.1.3 工业控制网络互联设备218
7.2 基于网关的工业网络互联与系统集成222
7.3 基于I/O驱动程序的工业网络互联与系统集成223
7.3.1 I/O Driver的主要功能223
7.3.4 常见的I/O设备及其与PC间的连接方式224
7.3.2 I/O驱动程序的技术指标224
7.3.3 使用I/O驱动程序的注意事项224
7.4 基于DD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的工业网络互联与系统集成227
7.4.1 DDE的基本概念227
7.4.2 DDE通信的数据交换过程及原理229
7.4.3 使用DDE的注意事项230
7.5 常见管理信息系统概念231
7.5.1 MIS系统232
7.5.2 MES系统232
7.5.3 ERP系统236
第8章 OPC技术238
8.1 OPC概述238
8.1.1 OPC产生的背景239
8.1.2 OPC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40
8.2.1 通用OPC结构及组成242
8.2 OPC基本原理242
8.2.2 对象及接口概述249
8.2.3 必需的接口定义251
8.2.4 可选的接口定义252
8.2.5 服务器地址空间及配置252
8.2.6 时间同步与顺序发送机制253
8.2.7 永久存储机制254
8.2.8 EnumOPC对象属性条目254
8.3 OPC自定义接口254
8.3.1 OPC自定义接口概述254
8.3.2 OPC服务器对象255
8.3.3 OPC组对象256
8.3.4 客户端接口258
8.4 OPC设计与应用258
8.4.1 OPC客户机设计258
8.4.2 OPC服务器设计263
8.4.3 OPC应用266
8.4.4 OPC在中国272
第9章 系统集成的数据库技术274
9.1 数据库技术的概述274
9.1.1 数据与数据处理274
9.1.2 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275
9.1.3 数据库系统结构277
9.2 关系数据库278
9.2.1 关系数据库模型279
9.2.2 数据库管理系统281
9.2.3 数据模型284
9.2.4 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286
9.2.5 大型关系数据库简介290
9.2.6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293
9.3.1 实时数据库的概念294
9.3 实时数据库294
9.3.2 实时数据库的功能和特点296
9.3.3 实时事务模型297
9.3.4 实时事务处理299
9.3.5 实时数据库的组成303
9.3.6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304
9.4 数据库的接口设计305
9.4.1 开放数据库互联ODBC305
9.4.2 Web与数据库接口技术307
第10章 PIMS多系统集成软件平台310
10.1 概述310
10.1.1 PIMS的产生背景310
10.1.2 PIMS的功能311
10.1.3 PIMS的技术特点312
10.2 PIMS网络层次313
10.2.1 网络通信方式314
10.2.2 远程数据源315
10.2.3 网络数据库连接317
10.3 PIMS系统的组成317
10.3.1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317
10.3.2 运行系统平台318
10.3.3 Web Server分布式应用平台319
10.3.4 SQL访问功能模块319
10.3.5 脚本编译执行320
10.3.6 PIMS报表321
10.3.7 I/O设备驱动321
10.4 P IMS在流程工业企业的应用实例322
10.4.1 用户情况322
10.4.2 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方法322
10.4.3 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324
10.4.4 应用效果329
第11章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331
11.1 XML概述331
11.1.1 XML概念332
11.1.2 开发者和开发目标333
11.1.3 XML的优越性333
11.1.4 XML应用简介336
11.2 XML在Web服务中的应用338
11.2.1 基本的缆线格式:SOAP338
11.2.2 Web服务描述语言342
11.2.3 “SOAP发现”342
11.3 XML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342
11.3.1 基于XML的信息集成技术342
11.3.2 扩展OPC344
11.3.3 OPC-XML346
11.4.1 现场总线设备描述概述350
11.4 XML在设备描述中的应用350
11.4.2 用XML实现基于EPA的设备描述351
11.4.3 应用前景353
第12章 无线通信技术354
12.1 无线广域通信技术354
12.1.1 无线广域系统技术介绍355
12.1.2 无线通信技术在城市污水监控中的应用分析361
12.1.3 基于SMS服务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实例364
12.2 无线局域通信技术366
12.2.1 无线局域网络概述367
12.2.2 无线局域网络传输技术369
12.2.3 无线局域网络技术标准371
12.2.4 IEEE 802.11标准373
12.2.5 蓝牙技术376
12.2.6 无线局域网络的工程实现387
参考文献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