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心理学 本科精神医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心理学 本科精神医学 第2版
  • 王伟,张宁主编;薛志敏,汤艳清,张岚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3522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212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心理学 本科精神医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临床心理学的概念1

二、临床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

三、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四、临床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第二节 历史与发展4

一、历史4

二、现状6

三、发展前景7

第二章 临床访谈与评估10

第一节 临床访谈概述10

一、临床访谈的概念10

二、临床访谈的类型与特征11

三、临床访谈的影响因素13

第二节 临床访谈的基本过程15

一、介绍阶段15

二、开始阶段15

三、主体阶段16

四、结束阶段18

五、终止阶段18

第三节 临床访谈基本技巧18

一、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18

二、倾听技巧19

三、参与技巧20

四、影响技巧21

第四节 临床访谈的应用23

一、临床面对面访谈23

二、在线访谈和其他非面对面访谈28

第五节 临床访谈需要关注的其他问题29

一、多元文化视角29

二、记笔记30

三、录音录像30

四、伦理问题30

五、访谈室设置32

六、时间界限32

七、访谈者仪表32

第六节 临床心理评估32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与意义32

二、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34

三、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36

四、评估者的相关要求和管理39

第三章 心理评估工具43

第一节 基本概念43

一、心理测验的本质43

二、心理测验的优点43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44

第二节 智力测验44

一、智力、智商及智力水平的分级45

二、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46

第三节 人格测验51

一、间接测量工具52

二、直接测量工具53

第四节 神经心理测验55

一、神经心理测验的概念55

二、常用神经心理测验56

第五节 其他心理测验60

一、症状评定量表60

二、应激相关评定量表63

第四章 心理治疗理论67

第一节 各流派渊源与现状67

一、行为治疗理论67

二、精神分析理论71

三、人本主义治疗理论76

四、认知治疗理论78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80

一、心理治疗的认知生理81

二、心理治疗中的情绪生理83

三、心理治疗中的言语和行为生理83

第三节 社会学基础83

一、行为疗法的社会学基础83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社会学基础84

三、人本主义疗法的社会学基础85

四、认知疗法的社会学基础85

第四节 信仰作用85

第五章 经典心理治疗技术90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90

一、精神分析疗法概述90

二、经典精神分析技术90

三、后弗洛伊德技术92

四、适应证93

五、评价93

第二节 行为治疗93

一、行为疗法概述94

二、行为治疗技术94

三、适应证99

四、评价99

第三节 认知疗法99

一、概述100

二、认知疗法过程100

三、常用的治疗技术100

四、认知-行为疗法102

第四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103

一、治疗方法103

二、应用的领域105

第五节 森田疗法105

一、概述105

二、森田疗法的原则107

三、森田疗法的实施108

四、森田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10

第六节 其他经典疗法110

一、支持疗法110

二、内观疗法114

三、暗示疗法117

四、催眠疗法118

五、松弛疗法120

第六章 近代心理治疗技术123

第一节 家庭疗法123

一、概述123

二、家庭疗法的基本理论124

三、基本技术及适应证125

四、评价与进展126

第二节 交互分析疗法127

一、概述127

二、基本理论127

三、基本治疗技术及适应证129

四、评价与进展131

第三节 心理剧131

一、概述131

二、基本理论132

三、基本技术及适应证133

四、评价与发展135

第四节 艺术疗法135

一、概述135

二、基本理论及适应证136

三、基本技术136

四、评价及进展140

第五节 集体心理疗法140

一、概述140

二、基本理论141

三、基本过程与技术141

四、评价与发展145

第六节 其他近代疗法146

一、叙事治疗146

二、焦点解决短期疗法148

三、性疗法149

四、构造化联想法疗法151

第七章 心理治疗评估与治疗督导155

第一节 心理治疗评估155

一、心理治疗的作用155

二、心理治疗的副作用156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督导158

一、督导的作用与模型158

二、心理治疗督导的过程与分类161

三、心理治疗督导的形式与内容161

第三节 心理治疗师的培养164

一、心理治疗师胜任力的评估模型164

二、心理治疗师的胜任力培养途径165

第八章 医患心理与医患关系167

第一节 医患角色167

一、角色的概念167

二、病人角色167

三、医师角色169

四、护士角色170

第二节 病人心理特点171

一、病人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变化171

二、不同患病阶段病人的心理特点173

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特点174

第三节 求医行为176

一、概述176

二、求医行为的过程176

三、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177

第四节 遵医行为与伤医行为177

一、概念177

二、遵医行为的评估方法与影响因素178

第五节 医务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179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179

二、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180

三、维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180

第六节 医患关系模式及影响因素181

一、医患关系模式181

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183

三、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184

第七节 医患交往的原则和技巧185

一、医患交往的原则185

二、言语交往的技巧185

三、非语词性交往的技巧186

第九章 应激189

第一节 概述189

一、应激概念189

二、应激的理论模型189

三、心理应激及其临床意义191

第二节 应激源191

一、应激源的概念与分类191

二、应激源的研究192

第三节 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192

一、认知评价192

二、应对方式193

三、社会支持194

四、人格特质196

第四节 应激的心理反应196

一、应激的认知反应197

二、应激的情绪反应197

三、应激的行为反应197

第五节 应激与疾病198

一、概述198

二、应激与疾病的关系199

第十章 心身及心身相关疾病202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202

一、心身疾病概念及疾病特点202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202

第二节 睡眠障碍204

一、睡眠的意义及影响因素204

二、常见睡眠障碍205

三、失眠症205

第三节 疼痛障碍207

一、概述207

二、慢性疼痛的心身机制208

三、常见的疼痛障碍210

四、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210

第四节 成瘾问题211

一、概述211

二、成瘾问题的影响因素212

三、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214

四、行为成瘾215

第五节 其他系统疾病216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6

二、原发性高血压217

三、糖尿病218

四、哮喘219

五、消化性溃疡220

六、癌症220

七、经前期情绪障碍221

第十一章 危机干预224

第一节 危机理论和临床表现224

一、危机及危机干预的概念224

二、危机及危机干预的理论225

三、心理危机临床表现226

第二节 危机干预模式与技术228

一、危机干预模式228

二、危机干预原则229

三、危机干预基本步骤230

四、危机干预技术231

第三节 自杀预防235

一、自杀的概念235

二、自杀学有关理论235

三、自杀的国内外现状237

四、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238

五、自杀预防240

第十二章 心理康复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一、康复医学246

二、康复心理学246

三、心理康复247

第二节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特征248

一、病残后病人及照料者的心理特征248

二、影响康复中病人心理状况的因素251

第三节 促进心理康复的方法254

一、病人和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254

二、建立心理康复的应对支持系统254

三、促进心理康复的技术与方法255

第四节 特殊类型病人的心理康复256

一、肢体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257

二、感觉器官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258

三、老年病人的心理康复259

四、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259

第十三章 临终关怀与居丧安抚262

第一节 临终关怀概述262

一、定义262

二、历史沿革263

三、意义263

第二节 临终关怀264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264

二、临终关怀的原则264

三、临终关怀的内容265

四、临终关怀的过程267

第三节 居丧安抚270

一、居丧者悲伤心理的发展过程270

二、居丧者悲伤心理辅导的原则271

三、对居丧者悲伤辅导的目标272

四、对居丧者悲伤辅导的实施272

五、对居丧者具体的心理治疗273

参考文献275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77

热门推荐